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通信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金融2019-11-07中国通信院劣***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指出,发展普惠金融,既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落脚点,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不断加深,进一步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得性,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数字普惠金融越来越成为推动政策落地、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白皮书聚焦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及典型发展模式,从理论研究出发,结合对多家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的广泛调研,深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首先,白皮书系统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意义,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并从政策支持条件、数字化基础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次,深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并总结了各个模式的主要特点与业务情况。接着,结合理论研究与调研内容,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目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最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与建议。 本白皮书的撰写工作得到了中国移动、京东数科、字节跳动、华炫鼎盛、佰才邦、因果树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 录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 1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 1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 .......................................... 4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 5 二、数字普惠金融基础条件 ................................. 7 (一)政策支持条件 ................................................ 7 (二)数字化基础条件 ............................................. 10 (三)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 15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 17 (一)网络支付提高重点人群基础金融账户覆盖率 ..................... 17 (二)网络借贷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 19 (三)综合性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三农发展 ......................... 21 (四)数字化理财促进大众理财意识觉醒,服务长尾客户 ............... 23 (五)互联网保险提升保险可得性与普惠性 ........................... 25 四、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挑战 .............................. 27 (一)数字普惠金融监管面临新挑战 ................................. 27 (二)组织体系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28 (三)目标用户基础素养和教育薄弱 ................................. 28 (四)数字金融欺诈带来金融排斥 ................................... 29 (五)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安全风险 ................................. 30 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 31 (一)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 31 (二)强化基础,教育用户 ......................................... 32 (三)生态构建,提升能力 ......................................... 33 (四)安全防护,加强风控 ......................................... 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1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又称为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提出来的,其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同年,普惠金融的概念进入中国,并得到推广。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通过发展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11个战略部署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 2015年年底,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明确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官方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规划》提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相比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而言,普惠金融更加强调服务对象的包容性、服务方式的便捷性、服务内容的全面性与无差异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技术与金融业的不断融合,金融交易方式与服务模式也在不断演进,数字化、移动化与智能化的普惠金融成为大趋势。数字普惠金融(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DFI)概念是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首次被提出的。根据G20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的定义,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数字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它包括运用数字技术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2 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是以负责任的、成本可负担的方式提供,同时对服务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续的。杭州G20峰会发布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证券、理财、银行对账单服务等),通过数字化或电子化技术进行交易,如电子货币、支付卡或常规银行账户。 综合上述观点,本白皮书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控、模式可持续的前提下,以各类数字化技术为实现条件,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现有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人口、偏远地区人口等特殊群体以及小微企业提供平等、有效、全面、方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相比于传统的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出如下几大特征及优势: 一是覆盖区域更广泛。一般的金融服务要想向基层进行延伸,往往需要依靠物理营业性网点和分支机构的铺设来实现。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金融机构一般会选择将资源投放于人口密度大、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而对于位置偏远、人口较少或贫困落后地区的覆盖则会相对稀少或欠缺。相比而言,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化技术,在基础通信设施广泛覆盖的前提下,能够极大突破金融机构布局的地域限制,从而更大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跨空间、无差别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向县域、乡村、社区的深入推进。 二是服务成本更低廉。数字普惠金融相比传统普惠金融服务而言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3 成本更低,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金融机构不管是铺设营业网点还是增加分支机构,都会带来一系列包括人力、物力、场地在内的固定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对偏远地区或人口稀少的地区来说,当新增网点带来的长期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时,将会抑制一部分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取代相当比例的网点与人工投入,同时使服务新增客户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在整体上为金融机构节省开支。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金融行业风控要求高等原因,传统金融产品与服务往往存在着宣传推广效率较低、交易流程复杂繁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业务的成本。而通过领先科技的创新应用则可深度解决这些行业痛点问题。例如,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多维度分析用户信息与数据,识别用户需求,进行精准营销,从而减少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的搜寻与匹配的时间,降低金融机构获客成本,从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三是服务对象更普遍。世界银行2017年开展的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显示,目前全球仍有17亿成年人没有金融账户,这些人的主要特征包括:几乎全部来自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接近三分之二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接近二分之一是失业人口。报告同时指出,收入过低没有开账户的必要、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以及金融服务距离较远是这些人没有金融账户的主要原因。1可以看到,虽然各国积极开展普惠金融的发展,但部分困难及特殊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障碍仍然客观 1 世界银行,《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度量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革命》(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intech Revolution)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4 存在,金融机构仅仅依靠传统服务方式或运营模式很难改变现状,也很难将这些潜在用户纳入其中。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有普惠金融在服务对象大众化上的目标,也有相应的落实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例如,大数据技术能够使以往很难达到传统金融机构信用评估门槛的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也满足要求,帮助其获得信贷、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另外,新技术所催生出的全新业务形态,例如网络贷款平台、众筹平台等也增加了金融资本与普通用户参与金融活动的途径和机会。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与商业可持续问题等多个方面上都有重要意义。 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6年发布的报告《面向所有人的数字金融:推动新型经济体包容性增长》(Digital Finance for All: Powering Inclusive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中计算推测,到2025年,数字普惠金融的广泛使用能够使新型经济体的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7万亿美元,该数值比正常情况高出6个百分点,同时创造出9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Tavneet Suri(2016)在研究肯尼亚的数字普惠金融后估计,移动货币的使用提高了消费分配的效率,提高了肯尼亚人均消费水平,使2%的家庭摆脱了贫困。Oliver Wyman(2017)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对于缩小普惠金融差距有巨大作用,它可以满足社会底层人群和小微企业大约40%的支付需求及20%的信贷需求。同时Oliver也测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累积效应能够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 5 推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GDP增长2%-3%,低收入人群(每天收入低于2美元)收入增加10%。 我国学者黄益平等(2018)研究认为,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缺乏商业可持续性,而数字技术却为克服普惠金融的天然困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数字金融所展示的最大优势是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