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国际]:港股市场策略:交易窗口逐渐打开,调整乃布局机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港股市场策略:交易窗口逐渐打开,调整乃布局机会

2023-02-21颜招骏中泰国际有***
港股市场策略:交易窗口逐渐打开,调整乃布局机会

策略研究 | 2023年2月21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页码: 1 / 16 策略研究| 港股市场策略 交易窗口逐渐打开,调整乃布局机会 内地经济修复进展加快 今年春节服务消费增长明显快于往年,观影、演出等线下文娱活动,文旅、出行、住宿、跨境等相关消费同比大幅改善。1月官方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重上扩张线,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月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双双创有纪录以来最多,得益于政策导向,宽信用政策着重前置发力、经济形势转暖。总体上,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但稳增长政策仍需发力。 美国经济具韧性,高利率将维持一段较长时间 美国1月的非农、零售销售、ISM服务业PMI、失业率凸显经济很有韧性,通胀回落速度较缓慢,近期美债利率及美汇指数的回升主要是修正此前大幅抢跑的预期。在考虑高利率对实体经济的伤害逐渐浮现之下,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终端利率不再升高,而是依靠长期维持高利率抗击通胀。我们预期美联储将加息至5.0-5.25%的区间, 5%左右的利率将维持一段较长时间。 港股流动性短空长多 短期内美债长端利率及美汇指数的反弹会制约港股的上行空间,但这反弹是强弩之末。当前市场隐含年内利率峰值在5.25%-5.50%的区间,若接下来3月的FOMC会议美联储无意再大幅上调终端利率水平,将预示本轮加息周期接近尾声,10年期美债利率重回10月底的高点(4.335%)的机率较低。美元指数及10年期美债利率在短暂的冲高后将重回中期下行趋势,届时将纾缓港股资金流的压力。受惠于中国经济逐渐复苏、一系列的产业监管政策大幅转向、外资加速流入中国股市、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尾声等支持因素,人民币再大幅贬值的机会不高。 适度调整有利港股更健康发展 复盘16年9月、19年4月、20年7月过去三次的中期调整,恒生指数自高点调整幅度为11.8%-13.7%,调整交易天数为37天至75天。目前恒生指数自高点最多累计调整9.2%,无论从调整幅度及时间均未及历史平均水平,不排除会跌穿20,000点。本轮下跌是港股牛市中的一次中期调整,适度调整消化超买更健康。内地针对地产、平台经济、教培等监管政策已积极转向。消费场景恢复会逐渐反映在居民收入预期上,并传导至终端消费,有助改善港股中长期风险溢价及盈利增长。 后续主要来自板块及主题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考虑疫情影响减弱后线下消费活动逐渐修复,叠加制造业及基建等开工季到来,内地的主动去库存将在今年中起逐步转向被动去库存的阶段,但是由于内地房地产销售压力仍大,美国进入商品主动去库存阶段将持续对我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料内地经济实现于弱复苏的概率较大。此外,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将在5%的水平持续一段较长时间,无风险利率的中枢上移会压制估值的提升空间。因此,当前整体大盘的估值已修复至历史均值水平后,指数层面于今年出现单边大牛市的概率不大,后续主要来自板块及主题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行业配置 首先,随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逐步完善,未来部分国企的估值中枢将有望抬升,建议优先关注石油、电讯、煤炭等国企股。其次,短期动态配置基本面边际好转的行业包括基建、材料、保险及火电。中长期大方向继续围绕科技(互联网、半导体、软件)、制造(工程机械、新能源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可选消费(餐饮、旅游、博彩、医疗服务等服务可选消费)。 分析师 颜招骏, CFA +852 2359 1863 alvin.ngan@ztsc.com.hk 策略研究 | 2023年2月21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页码: 2 / 16 春节服务消费积极修复 今年春节从结构来看,商品消费中饮食、居家相关的商品消费增长较快,服务消费增长明显快于往年,观影、演出等线下文娱活动,文旅、出行、住宿、跨境等相关消费同比大幅改善。国税总局披露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略低于去年的3年复合增速12.5%。商品消费同比增长10%,较2019年同期的复合增速为13.1%;春节假期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3.5%,较2019年同期的复合增速为8.1%。旅游方面,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全国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住宿方面,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民宿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74.2%,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73.4%、79.9%、113.3%。免税方面,海口海关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较2022年、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5.9%及51.5%。电影票房方面,春节档票房67.6亿元,成中国电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较2022年、2019年分别提升约12%及16%。 1月官方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重上扩张线,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1月中国官方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指数如预期般回升,进一步印证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月制造业PMI报50.1%,按月回13.1个百分点,并自去年9月以来重回扩张水平。供需两端同步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按月回升5.2和7.0个百分点,但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生产改善力度小于市场需求。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处于收缩线以下,海外主要经济体需求持续放缓,美国商品进入主动去库存周期阶对我国出口带来持续压力。 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按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卫健委于1月8日正式把新冠肺炎调整为“乙类乙管”,进一步放宽防疫限制,促使人员流动及线下消费回暖。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按月回升24.0个百分点以上,重返扩张区间,表明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市场活跃度回升。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为51.6%,按月大升14.2个百分点至去年6月以来最高。 各地政府采取消费券、汽车补贴促销等方式强调提振消费。比如北京市委书记调研时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项促消费政策将陆续出台,线下消费回暖加速服务业的扩张,预计有助改善失业率及居民的收入预期,进一步合力推动整体经济复苏。 图表 1:1月官方制造业PMI重上扩张线 图表 2: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反弹 来源:WIND、中泰国际研究部 来源:WIND、中泰国际研究部 42.0044.0046.0048.0050.0052.0054.0056.002021-12021-32021-52021-72021-92021-112022-12022-32022-52022-72022-92022-112023-1PMIPMI:生产PMI:新订单PMI:新出口订单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2020-12020-42020-72020-102021-12021-42021-72021-102022-12022-42022-72022-102023-1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 策略研究 | 2023年2月21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页码: 3 / 16 1月CPI温和上涨,PPI跌幅扩大 内地1月CPI与PPI增速双双低于预期,CPI同比+2.1%(预期+2.2%),PPI同比-0.8%(预期-0.5%),核心CPI同比+1.0%,仍处低水平。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1月CPI同比增速按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6.2%,涨幅比按月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3个百分点。消费品及服务CPI同比分别+2.8%及+1.0%,涨幅按月扩0.2及0.4个百分点。总体上,受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春节各项消费录得积极恢复,推动核心CPI增速回升。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煤炭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1月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下降。PPI同比-0.8%,降幅按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1.4%,降幅持平;生活资料价格同比+1.5%,涨幅按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速下行显示上游工业品厂商需要通过降价去释放库存压力,主动去库阶的阶段仍然持续。当前经济仍处于弱复苏阶段,尚不对物价带来全面的上涨压力,故无需过分担心收紧货币政策的机会。 图表 3:1月CPI温和上涨 图表 4:1月PPI跌幅扩大 来源:WIND、中泰国际研究部 来源:WIND、中泰国际研究部 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 1月金融数据显示政策导向强调“靠前发力”,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是亮点。高增信贷的背后,一方面,由于年初银行冲信贷的动力比较强,项目集中释放;另一方面,疫情政策的优化也释放了部分融资需求。1月的信贷可能更多体现的依然是积极政策的效果,包括基建、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地产等领域。经济内生融资需求的回升力度仍然疲弱,后续需关注地产及消费的复苏状况。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1月居民新增贷款同比少增近5,858亿;居民户短期贷款同比少增665亿元,主要是汽车补贴政策退坡打击购车需求,同时反映春节的消费复苏主要来自被压抑的需求集中释放,而居民消费仍较为谨慎。若居民短期贷款未能冲高,将预示后续的消费高强度的复苏不具持续性。值得留意是,居民提前还贷倾向较高,买房信心仍旧不足。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同比少增5,193亿元,是连续十四个月同比少增,同期1月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同比多增7,900亿。 1月的信贷亮点是企业部门,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3.5万亿元,同比多增1.4万亿元,双双创有纪录以来最多,主要得益于政策导向,宽信用政策着重前置发力、经济形势转暖、叠加银行去年项目储备充足。1月10日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指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我们认为基建、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地产等领域是主要投向。尽管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显著,但主要得益于政策导向,而非来自内生需求恢复,后续需要关注企业-2.0%-1.0%0.0%1.0%2.0%3.0%4.0%5.0%6.0%7.0%8.0%9.0%2015-12015-82016-32016-102017-52017-122018-72019-22019-92020-42020-112021-62022-12022-8CPI:消费品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核心CPI)CPI:当月同比-10.0%-5.0%0.0%5.0%10.0%15.0%20.0%2016-102017-32017-82018-12018-62018-112019-42019-92020-22020-72020-122021-52021-102022-32022-82023-1PPI:全部工业品PPI:生产资料PPI:生活资料 策略研究 | 2023年2月21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页码: 4 / 16 中长期贷款增量的可持续性。 1月M1同比+6.7%,增速按月上升3个百分点,主要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打开消费场景,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但房地产销售依旧疲弱;M2同比+12.6%,增速按月上升0.8个百分点。M1-M2负剪刀差收窄,但M2-社融剪刀差达到3.2%,创有纪录以来最高,反映信用派生能力有待改善,而房地产销售能否止跌回升是决定性的关键。往前看,内地解除防疫限制,打开消费场景,各地人员流动逐渐恢复,叠加各项稳增长、促消费、保地产的政策陆续出台,预计宽松的货币会逐步演化为宽信用。 图表 5:M2增速续创高位,流动性宽松 图表 6:M2-社融剪刀差反映信用派生能力有待改善 来源:WIND、中泰国际研究部 来源:WIND、中泰国际研究部 美国经济仍具韧性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服务业具有韧性。美国22年四季度非农生产力按季上升3.0%,超市场预期;单位劳工成本按季上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