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中欧基金罗佳明最新调研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中欧基金罗佳明最新调研纪要

2023-02-20未知机构简***
中欧基金罗佳明最新调研纪要

基本上对市场是有三个简单的框架,第一是基本面,第二个是资金流向,第三个是估值。前两个事情基本面基本上就跟着中国经济走,资金流向跟着海外的资金去看国家的前途,或者国家股票市场的前途来看,前两个事情在过去的两年其实都是向下的,也就是在过去十几年的港股投资生涯里面,也很少遇到。这两方面都是极端差的,时间也比较长。估值这个事情,只有在正常的资金流向的情况下,才能够拿估值去框算市场的底在什么地方。【基本面】对于未来两年中国经济的复苏还是相对比较乐观:就是中国经济要好起来。至于用什么方法,现在还不能完全看清楚。在名义 GDP 明显低于广义信贷的增速时,往往权益市场是不缺乏机会的。直到名义 GDP 拐头向上时,可能港股市场的机会会更好,因为它会跟着盈利去走。2023 年全年其实基本上盈利也是大局已定,所以基本上后面是平缓。所以整体来说,对盈利的预期是向好的,很多外资行的预测占主导,所以也能够反映大家对于整个盈利预期的触底的上行。基本上所有的港股、金融股和非金融股,每一次从零轴下方,从负增长上穿时都有一些行情。比如 2009 年、 2012 年和2017 年, 2020 年其实也有,只是指数看起来跌的不多。但是 2020 年其实很多中资的公司是涨得非常多的,这一次又掉到 0 轴下方。如果 2023 年的盈利预测,比如恒生指数大概是 14.7%的增长,可能又会出现一次零轴下方上穿的行情。所以从基本面的角度来,每一次中国经济触底上行时,带来企业盈利上行时,整个市场是有指数级别的行情的。美元指数反映外资的资金流向,是往美国流还是往这种新兴市场(风险最高)流。从 2011 年开始(欧债危机)开始,美元指数走了一轮牛市直到 2022 年 9 月底。美元指数在过去十几年走了一轮牛市,有两次回撤,一次是 2017 年,一次是 2020 年疫情后。其实这两次港股的市场都有比较好的指数级别的上涨。2017 年和2020 年,有很多公司涨了好几倍的,整个市场的涨幅可能是几十的涨幅,但是很多公司涨幅是百分之几百的涨幅,因为在前面会跌得非常的深。美元指数下行时恒生指数的反弹也非常猛,但是这次的起点更低是在这个位置。基本上弹到了 22000点,其实很多时候是别人就上之前行情发动的起点,现在只是弹到那个位置。如果再往前看一点,上一次港股连涨 5 年, 美元指数从泡沫爆了之后, 美国遇到一些问题, 它美元指数需要不停的走低。那一次时,整个中国流入的资金是非常的多的。【资金流向】从北上资金和南下资金来看,北上资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买入 A 股非常活跃。能够反映港股市场的外资表现。但是从南下资金来说,其实在过去的港股非常惨时,一直是持续流入的,最近可能反弹多了, 有部分卖出。整体来说,南向资金还是长期配置港股市场,像港股基金的整个规模或者是 A 股基金经理去投港股的持仓规模,在过去些年也是持续上升的。从 2022 年 11 月开始,整个海外的资金流向,发现明显从美国是流出的,流入中国市场这样新兴市场。另外,如果把港股市场的港股通开通之后的基金划在一起,比如港股通南下,ETF 是流入的。主动基金在过去这些年还是净流出的,但是发现最近的主动基金也有被加仓的情况。主动基金加仓一般是比较长期的钱, ETF 在过去这些年其实还是持续流入的。所以市场可以看到一些相对长期的外资的钱,再开始往这个方向(中国市场) 走。看外资的情况,用 ETF 来取代主动基金的行为比较明显的,所以在市场上其实充满了很多错误定价的机会,所以这也是做主动管理的一些机会。【估值】PE 反弹到位置,其实还是在均值到-1 倍标准差的位置并不多,但是 ERP 现在已经反弹到 6% ,大概在中值的位置。其实第一轮最快的估值修复的行情,从比如 9%以上和 9.5%的 ERP 修复 到 6%的 ERP ,这一波已经基本上走完了。2017 年的 ERP 的上限就 6%,和恒生指数基本上是同步运行的, 说明上涨是由上市公司盈利推动 的。直到 2018 年的 1 月恒生指数冲高,脱离了 6% ,ERP 见底。 所以需要观察美债是否可以持续下行。另外就是企业的盈利是否能像预期一样的上行。ERP 其实也不算很贵,只是如果从这个图来看短期的估值修复可能已经基本结束。【行业看法】传统经济的行业和新兴经济行业,除了医疗保健之外,其他的都还是处于历史比较低的位置。但医疗保健有些结构性的变化,更多的创新药的占比会拉高整个行业的估值。所以大部分的行业还是处于均值以下,甚至有些传统行业,像能源可能处于 10%的百分比以下。【看好主线】第一,偏上游的,2022 年其实整个中国需求很差, 比如铜中国需求占了全球需求 50% (有一部分是出口的)。但是在中国需求 2022 年这么差的情况下,库存在全球还是下降的,能源整个库存或者整个供给还是偏紧的。所以在 2022 、2023 年两年都要拉起来的情况下,还是会有不错的资金流。另外站在 10 年的通胀的周期,后面可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去与上游的这种资本开支不足,需求又在持续增长的这种环境下面去进行的投资。所以对上游会有配置。整体来说能源有色和船运输之类的东西。第二,稳增长比较直接相关,比如如果认为中国经济起来地产肯定是要稳住的, 地产剩余的部分玩 家,如在过去两年或者过去一年还持续拿地的公司,能够有更大的份额。2021 年, 民企占整个地产销售约占65%。在 2022 年第三次土地出让,民企占整个土地的获取只有 13%。民企在过去两年是大幅大规模收缩的。在地产业链,一些类国企或者披着国企的外衣,但是有民企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在过去的这些年可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在未来地产稳住时,认为这些公司也都出现了非常好的发展的前景。汽车相关,主要还是 4S 店,认为整车的格局今年可能会恶化。但是对于部分供给比较受限的(行业)来说,对豪华有需求还是可以。消费相关,可能很多消费公司的估值其实并不便宜,看消费股就好像刚刚的 ERP 图一样很无奈,因为在美元无风险利率在 4.5%的情况,甚至说要涨到5%。在这种情况下,对部分稳定的公司估值,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如某些白酒公司, 在 35 倍以下都可以买,但那时可能是对于 2%或者 3%的无风险利率,但是现在可能对于 4%到 5%的风险率,所以认为消费部分可以的,但大部分估值还是在中值以上。第三,科技相关,因为要解决通胀问题,最后还是要靠科技进步。会一直去关注中国的科技行业。在港股三块,一是互联网,二是消费电子(偏代工类的,包括甚至一些可能就是一些元器件的公司)。第三生物相关,生物药相关的(目前可能有部分药企的药能够被世界认可,出现 license out 的情况) 。关于生物药,在过去的两年前港股有一轮生物药的牛市,有些公司连药都还没有出来,是因为有些著名的 PE 投了,上市当天可以涨一倍。这种明显是板块牛市,牛市之后很多公司已经跌了 80% 、90%,但是知道每一轮牛市都会助推产业的发展。港股可能也有 50 个左右的创新药公司,中间可以挑出 5 个这些公司的药,他们中国公司老板在海外有非常资深的研究实力,他们现在做出的药能够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能够获得外资的认可。认为这些公司是的投资目标。如果只有中国管钱的公司,认为最后必然会在内卷中去损害股东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

hot

中欧罗佳明交流纪要

未知机构2023-09-19
hot

北京君正:最新调研纪要

安信证券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