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汽车之家]: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

交运设备2022-12-08-汽车之家花***
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

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现状指数体系说明及城市选取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城市选取原则及15城选取结果0809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因素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重点产业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族群变化中国新能源市场区域发展差异0203040506 15城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结语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力50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新能源汽车消费指数112738 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因素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重点产业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族群变化中国新能源市场区域发展差异0203040506 新能源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高关注转化为高销量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正从政策转向供给,消费欲望也在增长◼从汽车之家关注度来看,新能源关注度快速增长,至2022年占比已高达40%;◼影响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主要为政策、供给和消费欲望。近年来伴随政策的退坡,产品供给逐渐取代政策因素,成为推动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升,消费欲望增长。8%10%18%19%23%31%4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102016年至2022年汽车之家新能源关注占比02发展因素判断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各项优惠政策持续退坡,对消费和供给的影响逐渐衰减◼自2009年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始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的发展目标也预示着了未来10~15年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良好预期。◼与此同时,新能源优惠政策在不断退坡。2022年消费端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下滑30%,2023年面临全面取消;供给侧的双积分政策也在持续递减。政策对消费和供给的影响逐渐衰减。*新能源关注占比是指在汽车之家关注新能源车系相关内容的用户人数占汽车之家全部用户人数的比例。 2009年2012年2020年2021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确定新能源发展目标《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25年占比20%,35年占比50%优惠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重点产业政策发布时间表分类2020202120222023纯电动250Km≤R<300Km0.9取消300Km≤R<400Km1.621.300.91拟取消R≥400Km2.251.801.26拟取消插电混动(含增程)R≥43Km (WLTC)0.850.680.48拟取消消费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非公共)2015年全国推广下滑20%下滑30%•免征购置税优惠政策2014年出台单位:万元优惠政策陆续出台2014年2024年延续至2023年,2024年拟取消供给侧•双积分政策2018年出台分类202020212022202320242025纯电动100Km≤R<150Km210.6R≥150Km0.012*R+0.8上限5分0.0056*R+0.4上限3.4分0.0034*R+0.2上限2.3分按续航500Km测算53.21.9插电混动(含增程)R≥43Km (WLTC)21.61↓20%↓36%↓50%下滑≈40%03重点产业政策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 30%49%43%24%31%34%29%47%40%43%50%34%36%43%14%7%7%15%24%15%13%10%5%7%11%11%15%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630万以上10万以下10~20万20~30万56111168224276331317在售车系数量2016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价格段销量分布≈30%≈40%≈3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2019年VS 2022年上半年在售主流车系分布车长(mm)价格(元)注:主流车系是指月均销量>500台的车系,销量来源为上险量,价格以最低指导价为基准2022年在售主流车系2019年在售主流车系20万以下在售主流车系数量明显增多30万以上在售主流车系增加新能源产品加速供给,每年增加约50款新车中高端产品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扩张,纺锤形市场初成型◼2016年~2021年,伴随技术的不断创新,新能源市场以每年增加50款新车的速度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其中,20万以下和30万以上市场,在售主流车系明显增多,产品竞争力增强。04产品供给变化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从销量分布来看,新能源高、中、低端市场份额基本形成“343”分布,纺锤形市场基本形成,更加向需求靠拢。10~20万价格区间成为新能源市场消费主力,走向主流大众汽车消费市场。 69%50%44%34%33%18%11%11%汽车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提速快、驾驶感受好优惠的购车政策智能化水平更高便利的用车政策喜欢的品牌或车型正好是纯电动车限牌,被迫购买该类型外观更加符合审美新能源用户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原因N=3620数据来源:汽车之家大数据,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年新能源用户调研早期市场主流市场新能源渗透率> 16%新能源消费族群由尝鲜族向大众消费者渗透,选车过程更理性驾驶感和智能化成为产生新能源消费欲望的关键动因◼2021年以前,大部分新能源消费者由于限购等政策因素考虑购买新能源车型,而真正从需求出发产生购买欲望的是高收入精英阶层尝鲜族。◼自2021年起,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快速攀升、逼近30%,新能源消费市场也从早期阶段跃升为主流市场,消费族群向大众消费者渗透,回归实用主义和均衡考量;购买考量因素中,与产品强相关的驾驶感和智能化水平成为促进购买欲望的关键因素。05消费族群变化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 新能源乘用车产能分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渗透率2022年1~9月新能源销量渗透率≥ 30%海南上海广西浙江广东25%≤ 月销< 30%天津北京河南重庆江苏安徽20% ≤ 月销< 25%福建四川山东陕西山西湖北10%≤ 月销< 20%云南湖南河北贵州江西宁夏辽宁甘肃吉林< 10%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黑龙江2022年规划年产能(部分产能与燃油车共用)≥ 200万江苏安徽100万≤ 年产能< 200万上海浙江广东四川重庆江西50万≤ 年产能< 100万北京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海南10万≤ 年产能< 50万河北山西吉林福建贵州广西新疆< 10万黑龙江辽宁天津湖南云南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数据来源:产能公开资料,上险量,汽车之家研究院整理但新能源市场区域间发展差异巨大,产、销分布明显不均衡影响各个地区新能源发展的因素多样◼整车工厂会围绕厂商总部所在地设置,同时考虑当地政策、运输物流便利性、人力物力成本等多重因素,故产能多集中在长三角和成渝地区。◼而消费的影响因素更为多样,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消费在长三角、珠三角普及程度更高,同时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也是消费主力。06区域发展差异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 指数体系说明及城市选取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城市选取原则及15城选取结果0809 影响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观察城市产业端布局和消费端特性,我们得以发现不同城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的高光或隐疾。基于此切入点,汽车之家研究院联合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推出“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该指数是一套以产业指数和消费指数为核心,衡量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数体系说明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08消费潜力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汽车千人保有量新能源关注度消费能力新能源汽车千人保有量新能源销量规模新能源销量增速新能源渗透率新能源价格度消费保障销售网络销售/服务满意度充电设施保障政策规划新能源产业政策新能源消费政策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产量规划新能源汽车产能规模三电产业生产能力与潜力整车企业分布汽车供应链规模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规划自动驾驶测试公里数测试牌照数自动驾驶企业布局城市吸引力人才储备与人才吸引力投资吸引力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体系消费指数产业指数 15城选取结果(按首字母顺序排序):新能源销量产业布局城市影响力依以下三因素选取城市:09城市选取结果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北京重庆成都广州合肥青岛杭州柳州西安郑州武汉上海深圳苏州天津 15城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新能源汽车消费指数112738 新 能 源 汽 车 发 展 指 数11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数据说明:总分包含产业指数和消费指数排名城市总分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榜4北京64.25武汉60.56重庆58.17合肥56.38成都54.69杭州54.110柳州54.011苏州50.412天津46.813西安45.014青岛45.015郑州43.6上海82.31深圳69.1广州68.123 新 能 源 汽 车 发 展 指 数15城新能源指数表现排名第1新能源指数82.3产业指数消费指数93.271.4上海•限购限制了消费潜力释放-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一;-最早限牌的城市;-汽车千人保有量191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能力强,偏好比亚迪特斯拉-疫情影响下,新能源汽车销量8.3万辆,全国第二•消费保障中等偏上-车桩比1.36:1,全国领先-经销商网络发达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政策规划消费保障智能驾驶消费潜力生产制造消费能力消费表现产业表现•产量全国第一-2021年,中国每生产六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来自上海;-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2万辆,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产业链完整-聚集1.3万家相关企业,拥有上汽、特斯拉等行业龙头,是多家零部件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总部•外资与自主不均衡-高度依赖特斯拉的光环;自主新能源尚在艰难转型城市吸引力12 排名第2新能源指数69.1产业指数消费指数63.874.4深圳•新能源消费潜力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新能源关注度都较高•新能源汽车消费能力领先-新能源千人保有量和22年H1销量双双第一;-新能源渗透率达41%,仅次于柳州•由于消费能力较强,消费保障成短板-主要受限于充电基础设施不足,车桩比5.6:1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15城新能源指数表现政策规划消费保障智能驾驶消费潜力生产制造消费能力消费表现产业表现•“摸着石头”推广新能源-率先拉开政府补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同时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稳步推进示范推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深圳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整车企业、大批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企业,及华为、腾讯等助力深圳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走在前列•难题待解: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需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土地空间紧缺新 能 源 汽 车 发 展 指 数城市吸引力13 排名第3新能源指数68.1产业指数消费指数71.265.0广州•限购较早,汽车保有量与北上存在差距-汽车保有量331万辆-新能源关注度高•多政策刺激,新能源消费能力突出-新能源保有量38万辆,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上半年6.4万辆,销量全国第五,比亚迪和广汽乘用车贡献绝大部分销量•消费保障水平中等水平-车桩比3.46:1,落后于北京、上海车桩比水平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15城新能源指数表现政策规划消费保障智能驾驶消费潜力生产制造消费能力消费表现产业表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近20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超过500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整车企业数量多但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