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绿色能源与前瞻性产业周报:助推电力保障,新能源分批并网政策出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绿色能源与前瞻性产业周报:助推电力保障,新能源分批并网政策出台

公用事业2022-12-04陈骁、皮秀、郝博韬、张之尧平安证券九***
绿色能源与前瞻性产业周报:助推电力保障,新能源分批并网政策出台

证券研究报告绿色能源与前瞻性产业周报助推电力保障,新能源分批并网政策出台2022年第40期总第49期平安证券研究所绿色能源与前瞻性产业研究团队陈骁/皮秀/郝博韬/张之尧2022年12月4日 本周重点绿色经济与金融:国家能源局提出新能源未全容量建成亦可分批并网•事件: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电网企业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按照“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保障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及时并网,不得将全容量建成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必要条件。•点评:1)此前“根据发电量、利用小时数核查实际全容量并网时间”,以及补贴核查等工作,使得部分电力投资企业压力较大;从历年实际工作看,“630”、“1231”等特殊时间节点前集中并网的现象比较频繁,但此时产业链各环节供货往往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全容量并网存在较大难度,成本偏高,不利于新能源发电项目实现合理收益率;2)通知此次提出新能源未全容量建成亦可分批并网,将提升新能源企业推进项目进展的信心;3)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既有利于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发挥新能源在“迎峰度冬”期间的保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经济与金融:国家能源局将推出新型储能技术导则•事件:12月1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近期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编制大型风光基地及送出配套新型储能的技术导则,下一步将结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争取年内印发,为各地提供指导和支持。•点评:1)国家能源局十分关注近期舆论反映新型储能设施利用率低的问题,尤其是要求新能源项目配件储能很少调用,甚至不调用的问题;2)随着储能参与现货市场的地位得到确认,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有望进一步拉大,提升工商业储能盈利能力和装机意愿。 导读绿色经济与金融•国家能源局提出新能源未全容量建成亦可分批并网•国家能源局将推出新型储能技术导则•碳排放权交易:量价齐跌•绿色债券:2022年发行量已超过2021年总发行量•SEEE碳中和指数走势:周内上涨•碳中和主题基金:周内普涨光伏•本周多晶硅致密料、M10单晶硅片、M10电池片、单面单晶PERC组件成交均价环比分别下降2.3%、2.6%、0.7%、0.5%•捷泰新能源全球单体最大n型电池项目开工风电•本周国内中厚板价格环比上涨1%,铸造生铁价格环比上涨2%•菲律宾42个海上风电项目获得批准•神泉二全球商用最大单机容量11MW风电机组并网成功储能•LG新能源和现代汽车考虑在美国建两家合资电池厂•山东分时电价尖峰上浮100%,深谷下浮90%,利好用户侧储能•11月国内发布41个储能招标项目,总规模超3.87GW/8.37GWh投资建议•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22及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均有望较快增长;看好可能具有α的新型电池、组件、逆变器、金刚线等环节,推荐隆基股份、美畅股份、通威股份等,建议关注禾迈股份、晶澳科技等。•风电:建议关注海上风电以及陆上风电两条主线;海上风电有望迎来国内外需求共振,推荐大金重工、东方电缆、明阳智能等;陆上风电受益于分散式风电等应用场景的打开,风机及零部件供需格局有望改善,推荐日月股份、金风科技等。•储能: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储能电池建议关注宁德时代等;储能变流器方面,建议关注固德威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建议关注派能科技等。 01绿色经济与金融•国家能源局提出新能源未全容量建成亦可分批并网•国家能源局关注“建而不用”堵点,新型储能技术导则年内将至•工信部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升级•碳排放权交易:量价齐跌•绿色债券:2022年发行量已超过2021年总发行量•SEEE碳中和指数走势:周内上涨•碳中和主题基金:周内普涨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动态1.15国家能源局提出新能源未全容量建成亦可分批并网点评:1)以往新能源项目要全容量建成并网,通知此次提出新能源未全容量建成亦可分批并网,要求新能源项目对电力保障做出贡献;2)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既有利于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发挥新能源在“迎峰度冬”期间的保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知》主要内容及时并网分批并网充分衔接光伏发电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30.88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全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有望实现85GW~100GW,迈向新阶段。•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要求,要实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预测,到2025年,光伏总装机规模达到约7.3亿千瓦,2035年,更是能达到30亿千瓦。•未来十几年,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事件: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电网企业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按照“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保障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及时并网,不得将全容量建成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必要条件。(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动态1.16国家能源局关注“建而不用”堵点,新型储能技术导则年内将至点评:1)国家能源局十分关注近期舆论反映新型储能设施利用率低的问题,尤其是要求新能源项目配件储能很少调用,甚至不调用的问题;2)随着储能参与现货市场的地位得到确认,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有望进一步拉大,提升工商业储能盈利能力和装机意愿。四大解决方向各有关地方政府全面调查分析原因,分门别类尽快化解建而不用的矛盾。相关电网企业加快完善储能设施并网技术和管理规范。电力调控机构要加快完善储能调度管理制度,优化系统运行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储能新能源加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电力市场建设主管单位要及时调整丰富交易品种、优化市场交易规则,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扫清障碍,使新型储能通过技术性能的多元价值而获得合理的市场回报成为可能。事件:12月1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近期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编制大型风光基地及送出配套新型储能的技术导则,下一步将结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争取年内印发,为各地提供指导和支持。(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动态1.17事件:12月1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工信部将持续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加快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资料来源:工信部官网)工信部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升级点评:1)此前《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均已提及“能源电子”,而即将发布的《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将成为首份针对这一产业的官方文件;2)这份指导意见不只考虑光伏,而是将光伏应用的技术进步和智能控制联合起来,目前电子信息司以光伏为中心,加上电池、下游应用、智能控制,组建了能源电子产业立体生态。能源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有望近期发布•指导意见将光伏应用的技术进步和智能控制联合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希望能够发挥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在终端应用,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升级。目标年产值3万亿元•今年8月25日,工信部曾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能源电子产业年产值达3万亿元。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能源电子获机构高度关注•根据数据宝统计,与能源电子相关的储能、光伏逆变器等细分板块的电子相关个股共计超40只,其中包括千亿市值公司阳光电源、国电南瑞,另外还有德业股份、中伟股份、时代电气等500亿以上市值的公司。《指导意见》相关内容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动态1.1事件:11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对<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2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涉及水泥、混凝土、砂石、骨料等行业的技术,其中包括大型生料终粉磨辊压机系统等基本技术设施,还包括基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相关的平台、技术和产品,例如: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碳排放管理平台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资料来源:工信部官网)工信部推动水泥行业高端绿色化发展事件: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通用大纲(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指出:在规划政策符合性部分要论述拟建项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的衔接性以及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目标的符合性。在碳排放与“双碳”目标影响分析中要说明拟建项目碳排放量的核算依据,估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提出项目降碳、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及碳汇等措施,论证绿证交易、碳交易等市场化工具应用的可能性及实施路径,评价项目碳排放水平、固碳量与中和程度以及对当地“双碳” 目标的影响。(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国家发改委:政府投资项目要做碳排放与“双碳”目标影响分析、论证符合性 碳排放权交易:量价齐跌1.29本期走势(2022.11.28-12.02)截至2022年12月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最近一周成交均价57.71元/吨,较上周下降0.3%;最近一周成交量131.55万吨,较上周下降61.99%。区域碳市场方面,交易热情最为活跃的广东碳市场最近一周成交均价为77.17元/吨,较上周下跌1.62%;最近一周成交量8.197万吨,较上周下跌25.91%。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全国及各地碳排放权配额成交均价(7天移动平均,元/吨)全国及碳排放市场成交量情况典型区域试点碳市场成交均价02040608010012014019-0119-0419-0719-1020-0120-0420-0720-1021-0121-0421-0721-1022-0122-0422-0722-10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全国0204060801001202030405060708090100广东碳排放权配额(GDEA):当日成交量(吨,右)广东碳排放权配额(GDEA):成交均价(元/吨)01000200030004000500002040608010005-1905-2706-0406-1206-2006-2807-0607-1407-2207-3008-0708-1508-2308-3109-0809-1609-2410-0210-1010-1810-2611-0311-1111-1911-27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万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金额(万元,右) 绿色债券:2022年发行量已超过2021年总发行量1.210本期走势(截至2022.12.02)截至2022年12月2日,2022年已发行绿色债券总量达1.55万亿元,相较2021年增长30.69%。截至2022年12月2日,当月绿色债券发行总量达118亿元,同比降低89.16%。2022年票面利率(发行时)为3.25%,2021年为3.84%。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全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及发行利率情况全国绿色债券存量情况汇总-500%0%500%1000%1500%2000%05001,0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