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健康界]:2021年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调研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1年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调研报告

医药生物2022-01-20健康界张***
2021年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调研报告

REGIONALHEALTHSERVICECAPABILITYASSESSMENTANDPROMOTIONPLANRESEARCHREPORT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计划调研报告同2021年10月海南博蓄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 海南博警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计划RegionalHealthServiceCapabilityAssessmentandPromotionPlan调研报告ResearchReport2021年10月 课题组成员【研究团队】杨双慧陈美娜刘晖魏凌云【课题参与单位】(仅指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团队所在区统,且排名不分先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吉林市人民医院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课题参与单位】(仅指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团以所在医院,且排名不分先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章医疗中心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发布单位]海南博整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支持单位]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前言」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区域分布不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在经历本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显得更加追切和势在必行。针对如何改善、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国家也在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医改措施,包括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经过这一系列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计划的推进和实施,区域医疗临哪些困难和阻碍?需要获得哪些支撑....基于此,海南博整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健康界,共同发起题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的形式,深入了解不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查找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的差距,并给出区域医疗服务未来的提升方向及优先级最终为区域医疗能力建设、服务水平提升、高质量发展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意见参考和方向指引。PAGE01 区城医疗厂摘要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计划》课题执行过程中,首先,我们通过专家意见征询的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参与专家意见征询的医院共41家,专家意见征询分二轮执行,最终确定衡量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28个三级指标、了个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权事;其次,通过定向邀请三级及以上医院参与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分析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现状,参与本轮问卷调查的医院共132家,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发展现状(一)整体来看,2019年全国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为4.815分(满分为10分);由此来看,全国区域医疗整体服务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分区域来看,东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5.097分,在四个大区中得分最高,综合服务能力最强。其次是南区和西区,综合得分分别是4.898分和4.802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最低的是北区,综合得分为4.652分。(二)从不同细分维度来看,得分较高,表现较好的是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人员与资源配置;表现一般的是运营与服务效率、学科建设、管理创新和技术辐射能力;表现较差的是区域诊疗能力。从区域差异来看,在人员与资源配置上,表现最好的是东区,其次是北区;在诊疗能力上,表现最好的是东区,其次是南区;在运营与服务效率上,表现最好的是南区其次是东区;在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上,表现最好的是东区,其次是南区;在学科建设上,表现最好的是东区,其次是南区;在管理创新上,表现最好的是南区,其次是东区;在技术辐射能力上,表现最好的是东区,其次是西区。02PAGE 减医能力评估及提升计划调研报告人员与诊疗运营与服务效医疗服分大区资源配务质量综合能力与安全总得分置权重-%10%21%16%20%13%10%10%100%北区6.0863.2944.1697.0114.0334.1813.4004.652东区6.1103.7004.3707.0804.8404.4605.1905.097南区5.5743.4074.5717.0604.5864.5244.3364.898区5.5563.3064.2797.0394.2444.2564.8224.802总计5.7603.3694.3547.0414.3474.3414.2744.815图表1.0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综合得分(N-132)数据来源:《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评估及提升计划》课题调研数据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一)缺乏政策机制和资金支持。医联体参与单位参与意愿普遍较高,但因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内部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健全,加之,医保支付、财政补助等政策尚未跟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帮扶效果的可持续性。(二)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单位投入显效小,且缺少统一的衡量评价标准。这主要受限于受援医院人才队伍结构改善较难,支援医院帮扶专家派出较难,受援医院设施、设备、医院环境改善较难,上下信息不畅通导致双向转诊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无法实现无缝对接等。此外,医联体区城服务水平足否提升,目前缺少比较统一的衡量标准。(三)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当前,区域医疗的发展大多还处于无序状态,各家医院尤其三甲医院多半以自己的思路进行建设布局,缺少针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整体布局和差异化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或者助长医疗机构之间的无序发展与竞争。PAGE03 三、区域医疗改进方向和发展建议(一)区域医疗改进提升方向北区:北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较低。未来,函需优先改进提升的是诊疗能力、运营与服务效率。次改进区域包括学科建设、管理创新、技术辐射能力。东区:东区医疗服务水平最高,整体表现最好。未来,在区域诊疗能力、运营与服务效率上,驱得优先改进和提升。次改进区主要是管理创新。南区整体表现在四个大区中排名第二。未来,在区域诊疗能力、运营与服务效率上,函待优先改进和提升。次改进区包括学科建设、管理创新和技术辐射能力。西区在四个区域中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得分排名第三。未来,在区域诊疗能力、运营与服务效率上,函待优先改进和提升。次改进区包括学科建设和管理创新。(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发展建议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关好生活需求,推动区域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和重点发展:政府主导推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②加大医联体建设力度,建立纵向到底的紧密型医联体③全力推进重点学科和专科联盟建设,增强学科能力切实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落地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区域诊疗水平加强专业质控,推动区域诊疗同质化?加强信总互联互通共享及股务模式创新应用04PAGE 能力评估及提升计划调研报城医疗第一章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现状1.1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分析为更全面客观地分析某一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高低,本课题研究从人员与资源配置、诊疗能力、运营与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学科建设、管理创新和技术辐射能力等7个细分维度切入,具体情况如下:1.1.1人员与资源配置我们在衡量评价某一区域三级医院人员与资源配置情况时,主要用四个指标来体现: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实际开放床位与护理人员数之比、重症医学(ICU)病床占比和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数占医务人员总人数比例。(一)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整体来看,全国三级医院中有占比超1/3的医院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配比不达标。根据《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要求,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0.5:1。从本次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来看,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低于1:1.8的占比32.8%,即有超1/3的医院,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配比低于《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要求,医院大规模扩张的同时,医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尚无法做到合理匹配。PAGE05 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计划调研报%8'615.9%8.3%=1:1.4及以下= 1 : 1.4 ~ 1.87.6%18.2% 1 : 1.8 ~2.2-1 : 2.2 ~ 2.615.9%= 1 : 2.6 ~ 3.0 1 : 3.0 ~ 3.424.2%= 1: 3.4以上图表1.12019年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情况-整体(N=132)数据来源:《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评估及提升计划》课题调研数据注“: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明,本次课题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的填报均以2019年数掘为准分区域来看,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配比表现最好的是南区。从本次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1:1.8,北区占比70.0%,东区占比64.3%,南区占比 72.7%,西区占比62.5%。南区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1:1.8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即南区在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的配比上表现最佳。13.3%7.1%9.1%9.4%12.1%6.3%21.4%3.0%15.6%20.0%1: 3.4以上7.1%7.1%21.2%15.6%1 : 3.0 ~3.41 : 2.6 ~ 3.030.0%21.4%27.3%15.6%1 : 2.2 ~ 2.6■ 1 : 1.8 ~ 2.221.4%18.8%9.1%1 : 1.4 ~ 1.820.0%■1:1.4及以下10.0%14.3%18.2%18.8%北区东区南区西区图表1.22019年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情况-分区照(N=132)数据来源:《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评估及提升计划》课题调研数据06PAGE 注“:北区:包括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天津市;东区:包活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南区:包括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江西省、广东省、湖南省;西区:包括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山西省。(二)实际开放床位与护理人员数之比超过2/3的三级医院护理人员与床位数配比低于行业要求标准。根据《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要求,护理人员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0.65:1,也即每一名护理人员,至少负责1.5张床位。从本次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满足这一要求的全国三级医院仅占比1/3,也即有超过2/3的医院,普遍面临护理人员短缺,护理人员与床位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存在,护理人员短缺已成为医院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19.7%■1:0.3及以下%E'EE= 1 : 0.3 ~ 0.4= 1 : 0.4 ~ 0.516.7%= 1 : 0.5 ~ 0.6= 1: 0.6以上25.8%图表1.32019年实际开放床位与护理人员数之比情况-整体(N=132)数据来源:《区圾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评估及提升计划》课题调研数据分区域来看,三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护理人员配比表现较好的是北区和东区。从本次调研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实际开放床位与护理人员数之比在1:0.6以上的医院中,北区占比43.3%,东区占比37.8%,南区占比27.3%,西区占比25.0%。北区和东区实际开放床位与护理人员配比在1:0.6以上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区域,即北区和东区在实际开放床位与护理人员数配比上表现的更合理。PAGE07 域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计划调研报27.3%25.0%43.3%37.8%=1: 0.6以上13.5%33.3%34.4% 1 : 0.5 ~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