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20-202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20-2021)

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20-2021)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P20)(38100)定价:00.00元2020/2021中国城市状况报告可持续城镇化与高质量转型中国城市状况报告可持续城镇化与高质量转型2020/2021可持续城镇化与高质量转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著中国市长协会2021年.indd 82021年.indd 82021/9/29 9:45:312021/9/29 9:45:31 中国城市状况报告可持续城镇化与高质量转型2020/2021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著 审图号:GS(2021)6385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城市状况报告 . 2020/2021 :可持续城镇化与高质量转型 /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著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8 ISBN 978-7-112-26538-1 I. ①中... II . ①国... ②中... ③中... III . ①城市建设-研究报告-中国- 2020-2021 IV. ① TU984.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21)第 177488 号中国城市状况报告 2020/2021可持续城镇化与高质量转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市长协会 编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雅盈中佳图文设计公司制版 印刷厂印刷*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 1/16 印张:12 字数:195千字2021 年 9 月第一版 2021 年 9 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28.00元ISBN 978-7-112-26538-1 (38100)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图书出版中心退换(邮政编码 100037)书籍设计:付金红 李永晶责任编辑:杨 虹 尤凯曦 牟琳琳责任校对:姜小莲 编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市长协会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 著作权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致 谢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及责任编辑、报告的翻译机构及校对专家等的努力工作。感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对报告编写的支持。 主 编汪光焘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名誉主编黄 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执行主编毛其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邵益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工协调人刘洪海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王长远 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曲长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高工杨 榕 联合国人类住区计划署区域事务顾问编写组毛其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邵益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工尹 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施卫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张尚武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张 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研究员级高工吕 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曲长虹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高工张国彪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高级城市规划师卢庆强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总体研究中心主任游 鸿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奚 慧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高工张志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叶兴平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级高工 汪光焘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长从 2020 年到 2021 年,中国人民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百万亿元,“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国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文明、开放、包容的中国更加鲜明和清晰地展现在世界面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极快的城镇化进程。1978—2020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长到 9.02 亿,年均增加 1738 万人;城镇化率从 17.92% 提升至63.89%,年均增长 1.09%;经过各族人民的持续奋斗,全国 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 70%以上。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为世界城镇化进程探索出全新路径,向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提供了中国城镇化样本。今天的中国,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将进入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发展新阶段。在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城镇和乡村都建设得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序 在联合国人居署和国内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可持续城镇化与高质量转型”为主题,继续编写了英文和中文版的《中国城市状况报告 2020/2021》。《报告》是系统介绍中国城市状况,宣传中国城市文化,评述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国际化平台。《报告》中有关中国城市的现状观察和实践案例等,将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加客观、更加全面了解中国的城乡建设图景,共同为可持续的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转型寻求得更加美好和睦的途径。2021 年 9 月 摘要:中国踏上新征程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工2020至2021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两年。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使得如何重拾健康安全成为各国的最大挑战。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在与病毒抗争的过程中,中国从规划制定、空间治理、宣传引导等多方面着手,不断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模式,强调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运用经济、社会、政策等综合手段提高城市韧性。疫情的影响还在继续,而中国的发展从未停滞。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社会经济发展,顺利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全面擘画,并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中国于 2021 年向世界庄严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经济的视角看新征程,中国提出以创新驱动为内核的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增强“永续、包容经济增长”。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在严格疫情防控前提下稳步复工复产,成功走出经济“V”形反转,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与此同时,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模式高质量转型和包容性的城市经济将成为新目标。为应对疫情等因素导致的不断加剧多重不平衡、不平等现象,中国还将按照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更好发挥作用之原则,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倾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从治理角度看新征程,中国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城市与区域治理、城乡基层治理等多个层面发力,让所有人“平等地共享城市化 所带来的机会和福利”。在中央政府层面,中国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让所有人分享改革成果。在地方政府层面,中国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宏伟愿景,包括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近两年,中国在超大城市治理、城乡基层治理等方面,无论是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还是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模式和机制优化、治理手段现代化等方面,中国在宏观到微观多个层面的体制机制和实操手段都在更新和优化。从环境的角度看新征程,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做出了全新部署。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峰会时表示,中国将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以实际行动落实《巴黎协定》。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两年,中国各地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生态环境答卷:“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 9 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圆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2020年目标。从文化的角度看新征程,中国秉持包容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于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和谐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全国层面,中国近年来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城市和街区层面,中国出台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要求,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以上提及诸多内容,均可以在本《报告》中找到相关素材或案例,这些素材或案例是中国众多城市这两年发展的缩影,但博观约取,皆非一时之事、一域之变,而是国家之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愿同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一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 录1.1 面向2025和2035的城镇化国家顶层设计 /0031.1.1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0031.1.2 坚持新发展理念与 系统观念深入推进可持续城镇化 /0031.1.3 满足人民需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0041.2 可持续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与 实现美好生活 /0061.2.1 中国城镇化持续推进为世界注入持久动力 /0061.2.2 新型城镇化是当下中国经济复苏的 重要支撑 /0101.2.3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满足 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0101.3 可持续城镇化的高质量转型 /0111.3.1 实现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 /0111.3.2 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0121.3.3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与建设现代化都 市圈,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0131.3.4 推动建立城乡统一要素市场, 加快推进县城补短板建设 /019 第二章 持续改善的城市人居环境2.1 城市住房发展 /0232.1.1 加强住房保障,完善租购并举住房体系 /0232.1.2 推广更加健康、韧性、共享的 高品质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