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联证券]: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专题:人形机器人即将推出,产业链未来可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专题:人形机器人即将推出,产业链未来可期

2022-07-10张晓春国联证券野***
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专题:人形机器人即将推出,产业链未来可期

1 Tabl e_First Table_First|Table_ReportType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专题 Tabl e_First| Tabl e_Summar y 人形机器人即将推出,产业链未来可期 ——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专题 专题内容摘要 2022年6月23日下午,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人形机器人‘Tesla Bot-Optimus(擎天柱)’将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活动上面世”,并最早将于2023年投入生产,意在代替部分危险、重复性劳动以及填补劳动力缺口。马斯克表示,在未来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业务条线比特斯拉汽车更重要、更值钱。 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多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 近三年,机器人产业频频受到政策层面青睐。国家和部委陆续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机器人与物流、医疗深度融合,支持智能物流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发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或迎发展机遇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构成,可参考较为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核心零部件中的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成本占比超过65%,分别为32%、22%和12%。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已具备一定的技术产能储备,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或带动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蓬勃发展。 机器人中主流的两种减速器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前者已实现进口替代,因此,谐波减速器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确定性更强,相关标的有望受益。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及金属部件收入占比高达93.88%。 伺服系统,具备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快、稳定性好等性能特点,在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望迎来广泛应用。2020年禾川科技通用伺服系统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2021年伺服系统营收占比为87.74%。  风险提示:特斯拉机器人研发及量产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风险;疫情反复影响供应链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First| Tabl e_R eportD at e 2022年07月10日 Tabl e_First| Tabl e_C hart 相对市场表现 Table_First|Table_Author 分析师:张晓春 执业证书编号:S0590513090003 电话:0510-82832053 邮箱:zhangxc@glsc.com.cn Table_First|Table_Contacter Tabl e_First| Tabl e_Rel at eRepor t 相关报告 1、《国联研究一周重点报告回顾》2022.07.08 2、《从增减持和回购行为看投资机会》2022.07.05 3、《促基建政策暖风频吹,传统基建或将受益》2022.07.04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40%-20%0%20%2021-072021-102022-012022-042022-07上证指数 沪深300 2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专题 正文目录 1. 人形机器人发展史 .................................................. 4 2.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多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 5 2.1 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创造机器人新需求 ..................................................... 5 2.2 发挥装备优势,实现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 .............................................. 5 2.3 统筹规划,有力保障机器人产业发展 ......................................................... 5 3.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或迎发展机遇 ........................... 6 3.1 减速器 ........................................................................................................ 7 3.2 伺服系统 ..................................................................................................... 9 4. 风险提示 ......................................................... 10 图表目录 图表1: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细节 ................................................................................ 3 图表2: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参数 ................................................................................ 3 图表3:人形机器人发展史 .............................................................................................. 4 图表4:机器人产业政策梳理 ........................................................................................... 5 图表5: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中,上游核心零部件占比超过65% ..................................... 6 图表6: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梳理 ....................................................................................... 7 图表7: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格局 ................................................................................... 8 图表8:国内RV减速器市场格局 ..................................................................................... 8 图表9:减速器相关上市公司(亿元) ............................................................................ 9 图表10: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 10 图表11:伺服系统相关上市公司(亿元) .................................................................... 10 3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专题 引言 2022年6月23日下午,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人形机器人‘Tesla Bot-Optimus(擎天柱)’,将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活动上面世”,并最早将于2023年投入生产,意在代替部分危险、重复性劳动以及填补劳动力缺口。马斯克的表示,在未来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业务条线比特斯拉汽车更重要、更值钱。 早在今年在4月份,马斯克Ted演讲中透露Optimus机器人的售价将不会超过一台电动汽车。 图表1: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细节 来源:特斯拉,国联证券研究所 据悉Optimus高大约1.73米,体重约56.7千克,可抱起约20.4千克的货物,最快行走速度可约达8KM/时。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AI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开发得益于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的雄厚技术。Tesla Bot采用FSD computer(全自动驾驶计算器)作为算力核心,配备功能强大的DOJO D1超级计算芯片,并通过AI机器视觉赋予其自动驾驶能力。 图表2: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品参数 4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专题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身高 1.73米 最快行走速度 8km/h 体重 56.7kg 核心算力 FSD computer 可抱起货物重量 20.4kg 超级计算芯片 DOJO D1 来源:特斯拉,国联证券研究所 从智慧城市到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极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落地应用场景。随着马斯克的入场,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将会走出“实验室”阶段,正式实现商业化,开辟万亿级的空前蓝海。 1. 人形机器人发展史 从古至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从未停止。早在《列子汤问》中古人就提出了制造人形机器人的构想。直到1927年W.H.Richards发明出第一个人形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内置了马达装置,能够进行远程控制及声频控制。1973年日本制造出了第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WABOT-1,实现了语言交流以及抓握搬运物体的功能。2000年后本田陆续推出了ASIMO和P系列机器人,2006年Aldebaran Robotics发布的Nao和2014年软银推出的Pepper也都在交互功能方面取得了成功。 2015年至今经过不断的更新升级,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具备在地面跑步,摔倒后自主爬起等相当复杂的功能。2017年由Agility Robotics公司制造的Cassie机器人则在物流领域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与此同时,国内的人形机器人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21年优必选发布了中国首款可商业化的大型双足仿人型服务机器人Walker X,北京钢铁侠科技将双足大仿人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拓展到航天领域,开创了ARTROBOT系列仿人机器人。 图表3:人形机器人发展史 时间 公司名称&产品名称 产品图片 产品特点 1927年 Eric Robot 内置了马达装置,能够进行远程控制及声频控制。 1973年 WABOT-1 实现了语言交流以及抓握搬运物体的功能。 2000年 本田 ASIMO 能够实时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可以行走自如,还可以握手、挥手,甚至可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2006年 Aldebaran Robotics Neo 可以通过现成的指令块进行可视化编程,允许用户探索各种领域、运用各种复杂程度的编程程序达到不同效果。 5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专题 2015年 波士顿动力 Atlas 采用电源供电和液压驱动。借助激光雷达定位器和立体摄像机规避障碍物、探测地面状况以及完成巡航任务。 2021年 优必选 Walker X 具备灵巧四肢以及多目立体视觉、全向听觉等感知系统。 来源:基于公开资料整理,国联证券研究所 2.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强化,多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 2.1 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创造机器人新需求 2019年9月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完善交运行业基础设施布局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到2035年实现“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交通的智能化为机器人在交通运输业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条件。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则进一步提到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发展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