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学科动态: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2022-04-28苏山岳、孟思宇、杨嘉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能***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2年第2期 · 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专题序言 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当前,知识生产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和国际传播的价值日益显现。中国于2015年设立了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本期学科动态以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为主题,分析了知识生产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展示了不同地区知识生产的新特点,并且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打破西方知识生产霸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本期目录 1. Navnita Chadha Behera, “Globalization, De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97, No. 5, 2021. 2. Amitav Acharya, “Race and Racism in the Founding of the Modern World Order,”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98, No. 1, 2022. 3. Ilaria Carrozza and Lina Benabdallah, “South–South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Hegemony: Searching for Africa in Chinese Theories of IR,”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24, No. 1, 2022. 4. Ralph Weber and Silvana Tarlea, “Politics of Immobility: Global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 Study of Europe in Asia,”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Vol. 59, No. 2, 2021. 5. Rasmus Corlin Christensen, “Elite Professionals in Transnational Tax Governance,” Global Networks: 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Affairs, Vol. 21, No. 2, 2021. 6. 张涛:《走出“大萧条”:全球知识生产的再平衡》,《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7期。 本期审校 陈兆源、孙振民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2年第2期 · 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No. 1 Navnita Chadha Behera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97, No. 5, 2021 “Globalization, De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全球化、去全球化与知识生产》 国际关系学科的诞生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尽管其研究领域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但其内在特征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本文在叙述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时,关注欧洲启蒙运动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认知方式”以及创造社会知识的模式,目的是要了解那些根深蒂固但不成文的规则长期以来如何充当了知识生产的“守门人”,并试图解释这一模式为何未能认识到世界各地众多本体论和宇宙论的多样性。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解释了由启蒙运动哲学家建立的知识生产的结构性原则: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欧洲的哲学家重新诠释了“何为知识”,推动欧洲思想的普世化,并以西方视角定义何为“文明”,抢先占据了世界知识的话语权。 作者在第二部分解释了上述框架如何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终结后的权力转移中得以维持:由于西方价值体系和认知模式及其根深蒂固的“文明标准”继续塑造着宏大叙事,新独立的国家只有接受西方的“殖民现代性”才能融入国际体系。因此,新独立的国家在建立满足自身需求的社会知识库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2年第2期 · 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作者在第三部分试图说明,虽然全球化的第二阶段扩展了国际关系及其理论的研究领域,但它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约定条件(terms of engagement)。作者认为,去全球化为挑战西方知识生产霸权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在第四部分使用了两个截然不同但并不相互排斥的例子,试图论证去全球化能够将非西方世界的声音和经验带进国际关系理论界。首先,作者以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为例,介绍了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构建“中国学派”的努力。作者而后以一群折中派学者为例,介绍他们如何通过批判国关理论的过去、扩展国关理论的思想源泉、从世界各地的宇宙观中学习不同的认知方式来对国关理论进行去殖民化。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去全球化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型国关理论建构路径。 文章的最后,作者对研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虽然去全球化给予国关学界新的发展可能性,但目前尚无法断言,新的民族主义浪潮会否进一步分裂国关理论,或该学科能否成功地重塑自身以反映多元世界。 编译:苏山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2年第2期 · 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No. 2 Amitav Acharya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98, No. 1, 2022 “Race and Racism in the Founding of the Modern World Order” 《现代世界秩序建立过程中的种族和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随着16世纪西方崛起并主导世界秩序而出现,该秩序首先由欧洲主导,而后由美国主导。帝国和奴隶制不是西方所特有的,但帝国、奴隶制同种族主义间的共生和相互加强的联系却是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独特产物。种族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它是国际关系学科创立时、二战前西方外交政策辩论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但随着美国成为世界领先大国和国际关系研究重心,种族主义被掩盖,甚至被主流的学术讨论和政策论述合法化。 本文首先对种族、种族主义和世界秩序等关键概念进行定义: 1)种族。在科学和社会话语中,种族的大多数定义都有争议。建立种族的科学基础曾是西方种族主义的核心。如今,尽管在部分社会和政治信仰中仍然存在着以所谓的智力差异划分种族的思想,但科学已经抛弃了这种思想; 2)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可定义为“基于某一特定种族或族裔群体的成员身份,针对一个人或多个人(通常是少数群体或边缘化群体)的偏见、歧视或对抗”。种族主义不是“简单的偏见”,它还延伸到制度性的信仰、实践和政策中,“这些信仰、实践和政策反映了制度性权力并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 3)世界秩序。一般意义上的世界秩序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世界或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组织方式。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2年第2期 · 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本文随后考察了世界秩序同帝国、奴隶制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特别指出,种族主义同帝国、奴隶制在现代世界秩序的建立过程中深刻融合,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性“发明”。作者在此反对西方学者的一种观点,即欧洲列强推动的帝国主义世界秩序以及其中的种族主义随着美国霸权崛起而终结。作者认为,在美国,奴隶制不仅助长了种族主义,还推动了这个国家崛起为世界强国。 本文还考察了反对种族主义和要求种族公平如何成为二战前后反殖民主义运动倡导的另一种世界秩序的关键组织原则。作者认为,后殖民国家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在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之间,以及在非殖民化和人权之间建立内在联系,不过,这种联系在现代世界秩序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中是模糊的。此外,作者主张密切关注种族主义在知识生产中与在实践中的深层共生关系,以及特别关注认知群体和个体代理人的作用。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强调,美国政治科学协会(APSA)、国际研究协会(ISA)等专业学会需要将种族和种族主义作为一个主题,而不是仅仅将其纳入多元化或更笼统的口号之中。在学术讨论和政策论述中,将种族主义边缘化的做法不仅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还将阻碍旨在带来变革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对种族和种族主义的研究可以促进政策讨论、说明在21世纪的世界秩序转变中可能需要怎样的新规范和新机构来满足对正义和平等的要求。 编译:孟思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2年第2期 · 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No. 3 Ilaria Carrozza and Lina Benabdallah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24, No. 1, 2022 “South–South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Hegemony: Searching for Africa in Chinese Theories of IR” 《南南知识生产与霸权: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寻找非洲》 南南知识生产有助于挑战国际关系理论中传统的知识霸权。作者在文中发现,全球南方视角或许能成功地将国际关系理论去中心化,并且产生不同于排外和异化关系的知识生产方式。 文章首先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与全球南方有关的三个关键限制,这些限制的存在促使许多学者呼吁采用后西方/非西方视角: 1)把欧洲国家作为评估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理想类型和标准,使欧洲的殖民实践和国家形成过程正常化; 2)由于殖民遗留问题,发展中国家通常作为数据收集和经验观察的场所,为知识生产提供原材料,自身却是“理论的真空”; 3)西方学界同发展中国家学者开展数据合作和建立伙伴关系的伦理问题。 作者进而发现,尽管国际关系学界在理论的去中心化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一个机构、一位学者或一份出版物位于全球南方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们就是从全球南方的角度从事研究。另外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一些学者和机构虽然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南方的视角,但他们的知识训练可能是在全球南方之外获得的。因此,作者在承认南北二元对立的异化关系产生认识论霸权和知识生产 全球治理学科动态2022年第2期 · 全球治理中的知识生产 |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治理研究团队成果发布 Glob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s 等机制的同时,也主张应该超越简单的南北二分法,并提出知识生产中的“内化”,即基于相似性而非差异性、对他者进行包容而非排斥。 最后,作者研究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非洲的研究。具体而言,作者考察了2010~2020年间中国学术期刊发表的与非洲相关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