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浦银国际证券]: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动作为”,稳住的不只是增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动作为”,稳住的不只是增长

2022-03-07林琰、王彦臣浦银国际证券℡***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动作为”,稳住的不只是增长

浦银国际研究 宏观经济 | 宏观灼见 本研究报告由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分析师编制,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分析师披露、商业关系披露及免责声明。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动作为”,稳住的不只是增长 从调整预期出发:中国经济内部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具体提出了改善需求和供给的政策外,我们认为对于扭转预期也起了很大作用。调整预期在宏观政策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因为预期有自证的特征(self-fulfilling prophecy),无论是乐观或悲观的预期都可以形成螺旋性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过热或过冷,如果不及时调整失衡的预期,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将会减低。2022年工作报告直视当下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今年的报告中“积极”一词出现了17次(相比2021的11次),可以看得出政府决心的“爬坡过坎”稳住增长,而稳增长的前提更重要是要稳住预期、稳住信心。 如何看待超预期的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GDP增长定在5.5%左右,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浦银国际:5.3%,彭博:5.1%,万得:5.2%),由于实际GDP增长高于目标是过去多年的常态,所以我们预期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后会导致市场出现一波中国经济增速上调。去年8.1%的GDP增长是一个高基数,叠加今年较大的外部风险,5.5%并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但这再次显示“稳增长”的决心,正如报告中提到“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5.5%也是切合长远发展目标,我们曾测算,若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2021至2025年中国GDP年增长率将需要达到4.9%。报告也给出了今年CPI预测在3%,为2011年以来最高,现实地反应了目前全球通胀的问题,但也表示政府会接受略高的通胀预期,目前不会因为通胀风险而收紧增长政策。 浦银国际 宏观灼见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主动作为”,稳住的不只是增长 林琰 宏观分析师 | 研究部主管 sharon_lam@spdbi.com (852) 2808 6438 王彦臣,PhD 宏观分析师 yannson_wang@spdbi.com (852) 2808 6440 2022年03月07日 相关报告: 《所见略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再探明年中国经济》(2021-12-22) 《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全球喜忧并存,中国稳中求进》(2021-12-03) 扫码关注浦银国际研究 2022-03-07 2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主动作为”,稳住的不只是增长 2021年12月3日,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做出了“稳中求进”的判断(详情请见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除了强调“稳”是2022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也应对经济的“质”(GDP的结构性优化)和“量”(GDP的合理增长)有所期待,两者相结合就是我们在报告中所提及的“2022将是中国经济稳增长叠加长期高质量发展之年”。我们也认为中国去年在强劲的出口增长支撑下,精准把握时间点,率先进行了去杠杆化、成功降低宏观杠杆率约10个百分点,为2022年的增长政策留足空间。 我们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展望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情请见《所见略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再探明年中国经济》)以及2022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分契合。如果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对今年经济做出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那么政府工作报告则是对如何“稳增长”给出具体目标和相应措施。 “稳中求进”的经济增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定在5.5%左右的水平,我们认为是较为积极乐观的,略高于我们在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的预测(5.3%)。从历史角度看,今年的增速目标并不高,但考虑到疫情后的复苏周期(中国经济领先全球提前见底)、经济内部“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和外部宏观风险(海外通胀高企、发达市场宏观政策转向),我们认为5.5%的增速目标符合“稳中求进”的要求。相比于IMF对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的最新预测(4.8%),政府工作报告的增速目标高出了0.7个百分点;即便是IMF相对保守的增速预测,也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稳增长”措施兼具“周期性”和“结构性”,力度有所强化。通过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认为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在逆周期和跨周期两个方面都做出了政策强化,分别对应我们所说的“周期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其中,周期性政策力度加强主要在于货币端和财政端;结构性政策的重点体现在“保就业”、“扩内需”、“保民生”。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和减碳的政策基调:坚持“房住不炒”,做到“三稳”(地价、房价、预期),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单位GDP能耗纳入“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 2022-03-07 3 图表 3: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词频看“稳增长” 注:气泡大小代表词频高低,气泡越大意味着词频越高、气泡越小意味着词频越低 资料来源:浦银国际整理 图表 1:中国实际GDP增速与当年预期目标 图表 2:根据IMF在2022年1月的预测,中国今年实际GDP增速预测值为4.8% 注:2020年未设定经济增速目标 资料来源:Wind,浦银国际 资料来源:IMF,新华社,浦银国际 5.5%8.1%0%2%4%6%8%10%12%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实际GDP增速预期目标实际GDP增速4.8%4.7%4.0%3.9%3.3%0.7%0.0%1.0%2.0%3.0%4.0%5.0%6.0%中国英国美国欧元区日本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增速目标-IMF预测值IMF对2022年实际GDP增速的预测值疫情防控和谐“六稳”“六保”民生房地产外交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就业生态环境农村脱贫改革高质量发展养老十四五内需市场减税货币财政制造业消费出口投资创新减碳开放相关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关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2022-03-07 4 图表 4:2022年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指标对比 指标 2022年目标 2021年目标 2021年实际值 经济增长 GDP增速(%) 5.5左右 6.0以上 8.1 货币政策 M2同比增速(%) 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9.0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 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10.3 通胀 CPI同比增速(%) 3.0左右 0.9 财政政策 赤字率(%) 2.8左右 3.2左右 3.1 财政支出(万亿元) 比2021年扩大 2万亿元以上 比2020年增加 24.63 (同比增长0.3%)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速(%) 18.0 7.8 7.8 中央预算内投资(亿元) 6,400 6,100 6,100 地方专项债券(万亿元) 3.65 3.53 就业 高职院校扩招(万人) / 100 139.41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1,100以上 1,269 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 5.1 失业保险基金(亿元) 1,000 / / 农业生产 粮食产量(亿斤) 13,000以上 13,657 新增高标准农田/深松土地(亿亩) 1.0 / / 企业经营 减税降费(万亿元) 2.5 结构性减税 1.0以上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75%,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75%,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减碳 单位GDP能耗 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 下降3%左右 下降2.7% 民生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元) 新增30元 新增30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元) 新增5元 新增5元 注:未提及的指标用“/”表示 资料来源:浦银国际整理 2022-03-07 5 图表 5:2022年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的内容对比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工作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工作 宏观政策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稳市场、保就业 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创新与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内需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稳定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 乡村与农业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对外开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