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开证券]:机器人行业点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驱动行业向中高端升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机器人行业点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驱动行业向中高端升级

机械设备2021-12-30崔国涛国开证券听***
机器人行业点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驱动行业向中高端升级

行 业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行 业 事 件 点 评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正宏观研究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驱动行业向中高端升级 [Table_Author] 分析师: 崔国涛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3070003 联系电话:010-88300848 邮箱:cuiguotao@gkzq.com.cn [Table_PicQuote] 近一年机器人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相对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 [Table_IndustryRank]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Date] 2021年12月30日 [Table_Summary] 正文摘要:  12月28日,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旨在加快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及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对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有较强的引领作用,世界主要国家均将其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1.2万台(套),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上升至246台/万人,接近全球平均126台/万人的2倍。根据IFR统计,我国自2013年开始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0年安装量达到16.84万台,全球占比同比上升6.26个百分点至43.9%,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 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规划》明确2025、2035年发展目标。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相对较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仍是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掣肘,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升。此次《规划》指出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及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五项主要任务,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关键基础提升、创新产品发展、“机器人+”应用等行动,力图有效解决当前行业发展普遍存在的痛点,推动机器人产业结构升级。《规划》明确了2025、2035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聚集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多维度保障措施共同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升级的进程有望加速。  多重因素共同驱动,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较大。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中下游企业仍普遍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叠加疫情多点散发的状态,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基础或尚未稳固,在此背景下机器人板块短期盈利能力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较大,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备一定的上升空间;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机器人价格呈现下降,机器替换人工的经济性已经显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未来凭借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景气度较高的细分市场建立竞争优势以及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企业成长潜力较大,建议关注埃斯顿、绿的谐波、双环传动。 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内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风险。 -15%-10%-5%0%5%10%15%20%25%30%35%Dec-20Feb-21Apr-21Jun-21Aug-21Oct-21Dec-21机器人指数沪深300——机器人行业点评 行业事件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2of4 事件:12月28日,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旨在加快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点评: 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及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对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有较强的引领作用,世界主要国家均将其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1.2万台(套),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上升至246台/万人,接近全球平均126台/万人的2倍。根据IFR统计,我国自2013年开始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0年安装量达到16.84万台,全球占比同比上升6.26个百分点至43.9%,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规划》明确2025、2035年发展目标。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相对较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仍是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掣肘,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提升。此次《规划》指出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及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五项主要任务,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关键基础提升、创新产品发展、“机器人+”应用等行动,力图有效解决当前行业发展普遍存在的痛点,推动机器人产业结构升级。《规划》明确了2025、2035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聚集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多维度保障措施共同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升级的进程有望加速。 多重因素共同驱动,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较大。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中下游企业仍普遍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叠加疫情多点散发的状态,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基础或尚未稳固,在此背景下机器人板块短期盈利能力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较大,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备一定的上升空间;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机器人价格呈现下降,机器替换人工的经济性已经显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未来凭借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在景气度较高的细分市场建立竞争优势以及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企业成长潜力较大,建议关注埃斯顿、绿的谐波、双环传动。 行业事件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3of4 表1: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情况 代码 公司名称 EPS(元/股) PE(倍) 收盘价(元/股)(12月30日) 2021E 2022E 2023E 2021E 2022E 2023E 002747 埃斯顿 0.16 0.31 0.43 162.50 83.87 60.47 26.00 688017 绿的谐波 1.47 2.19 2.98 122.06 81.93 60.21 179.43 002472 双环传动 0.37 0.61 0.84 72.49 43.97 31.93 26.82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注:埃斯顿2021-2023年指标系作者预测值,其余系Wind一致预期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内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全球疫情超预期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中美全面关系进一步恶化引致的市场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风险。 行业事件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4of4 分析师简介承诺 崔国涛,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曾就职于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2011年至今于公司研究与发展部担任行业研究员,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公开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专业与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研究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承诺。 国开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相对沪深300 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10%之间; 弱于大市:相对沪深300 指数跌幅10%以上。  短期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 指数涨幅20%以上; 推荐: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20%之间; 中性: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 指数涨幅介于-10%~10%之间; 回避:未来六个月内,相对沪深300 指数跌幅10%以上。  长期股票投资评级 A:未来三年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涨幅在20%以上; B:未来三年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20%以内; C:未来三年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跌幅在20%以上。 免责声明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本公司及分析师均不会承担因使用报告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客户(投资者)必须自主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