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甘肃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甘肃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公用事业2021-12-07马青新世纪评级劫***
甘肃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区域研究报告 1 甘肃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公共融资部 马青 经济实力: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同时属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501.98万人,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55.54万人,人口吸引力较弱。同时受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距离中国核心经济区位较远,传统支柱产业化解过剩产能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后。甘肃省工业以矿产和能源等相关产业为支柱,转型发展较慢;近几年,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力。2020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6.70亿元,在各省中仍排名第27位,排名仅高于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同比增长3.90%,增速较2019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水平1.60个百分点,增速仅次于西藏、贵州和云南。20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1.0亿元,同比增长8.5%。随国内疫情有效控制,消费逐渐回暖,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下,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20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24.7亿元,同比增长18.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甘肃省经济实力分化明显,省会城市兰州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绝对领先地位。2020年,兰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6.74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02%;庆阳、天水、酒泉和武威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白银、平凉、张掖、陇南和定西地区生产总值处于400-500亿元区间;金昌、临夏州、嘉峪关和甘南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从经济增速看,2020年金昌、酒泉、天水、临夏州、定西、庆阳、武威和嘉峪关8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水平之上,其中金昌和酒泉分别以8.7%和6.3%的增速位列第1和第2位;陇南和甘南州经济增速排名最后两位。甘肃省各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有下降且大部分区域呈现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驱动力增强,但陇南和甘南州受重大项目投资完毕、储备项目不足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2021年上半年度,甘肃省各州市消费大幅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拉动各州市经济呈现快速恢复。金昌和酒泉2021年上半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2.8%,经济增速仍排名全省前两位,延续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财政实力:甘肃省财政实力处于全国下游水平,2020年全省综合财力为 4683.20亿元,同比增长15.20%。主要得益于中央补助以及土地出让收入增加,全省综合财力实现较快增长。但受经济下行及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持 区域研究报告 2 续下降,2020年全省实现税收收入567.93亿元,同比下降1.73%。2020年,甘肃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163.40亿元,同比增长5.36%;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21.01%,较上年下降0.51个百分点,收支缺口对上级补助依赖性加大。2021年前三季度,得益于经济恢复性增长,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5.0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475.5亿元,同比增长16.8%,税收比率为68.4%。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甘肃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质量亦存在分化,省会城市兰州占据绝对优势,2020年兰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47.13亿元;庆阳和天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近,分别为54.53亿元和53.91亿元;其他州市均小于40亿元。2020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甘肃省多数州市税收比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同比降低。2020年陇南、泉州、甘南州和金昌税收比率小幅提升,其余地区税收比率有所弱化,其中兰州、白银和武威下降幅度较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变化方面,庆阳、张掖和陇南下降幅度较大。2021年上半年度,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带动下,甘肃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除武威、平凉和金昌外,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均大于10%,其中武威受上年非税收入规模较大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6.98%。 近年来,甘肃省部分区域土地出让市场保持较高热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高速增长,对全省综合财力形成了一定补充。2020年甘肃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650.39亿元,同比增长24.8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54.45亿元,同比增长33.88%。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22.2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19.5亿元,同比增长7.0%。2020年,甘肃省各州市仅天水、武威和平凉3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大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为238.32%、147.99%和126.87%,其他州市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赖度相对有限。从规模上看,2020年兰州和天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州市,规模分别为230.66亿元和128.49亿元,从增速看,2020年除庆阳、张掖、嘉峪关、金昌和酒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呈下降外,其余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 债务状况:甘肃省政府债务规模相对较小,在全国各省排名相对靠后,2020年末,甘肃省政府债务余额为3933.3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816.7亿元。但甘肃省综合财力偏弱,债务负担相对较重,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比值为参照,2020年末甘肃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50倍,位列全国36个省市(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倒序排列第6位。近几年甘肃省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较快,债务偿付压力有所上升,但 区域研究报告 3 考虑到甘肃可获得的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全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甘肃各州市政府债务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末,兰州市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显著大于其他区域,为645.60亿元;庆阳规模次之,为248.80亿元;白银、张掖、定西、临夏州、平凉、天水、武威、陇南和酒泉政府债务规模处于140亿元-200亿元之间;甘南州、金昌和嘉峪关规模小于100亿元,分别为95.73亿元、68.29亿元和47.75亿元。甘肃省各州市政府债务控制在限额内,2020年规模增长较快,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政府债务余额的覆盖程度来看,甘肃省各州市债务负担均相对较重,其中甘南州和临夏州债务压力最大,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913.91%和873.58%;定西、张掖、陇南、白银和平凉该比率也超过500%;仅有嘉峪关和兰州该比率低于300%,分别为262.65%和261.24%。甘肃省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于省本级和兰州,其他州市2021年9月末城投债余额均小于20亿元。甘肃省城投企业发债活跃度较低,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分别为166.00亿元和152.00亿元。从地区分布来看,2021年9月末甘肃省仅省本级和兰州、平凉、天水、定西、张掖、金昌6州市有存续城投债券。截至2021年9月末,省本级和兰州城投债余额分别为446.41亿元和306.25亿元,合计占全省城投债余额的94.33%。从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来看,除省本级外,甘肃省各州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仍主要集中于兰州,兰州2021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为1439.24亿元,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是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82倍,债务负担显著重于其他州市;平凉、定西、金昌和张掖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较小,但由于财力有限,仍面临一定城投带息债务负担;天水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负担最轻,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够覆盖城投企业带息债务。 一、甘肃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甘肃省经济实力分析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受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距离中国核心经济区位较远,人口吸引力差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后。甘肃省工业以矿产和能源等相关产业为支柱,转型发展较慢;近几年,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力,2020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大幅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国内疫情有效控制,消费逐渐回暖,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下,2021年以来全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同时属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 区域研究报告 4 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甘肃省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使其成为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贯通东亚与亚洲中部、西亚与欧洲之间的陆上交通通道,是“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甘肃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7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501.98万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55.5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2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23%。 受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距离中国核心经济区位较远,以及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等部分传统支柱产业化解过剩产能等多重因素影响,甘肃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2020年,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6.7亿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各省”)中仍排名第27位,排名仅高于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同比增长3.90%,增速较2019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水平1.60个百分点,增速仅次于西藏、贵州和云南。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20年甘肃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98.1亿元、2852.0亿元和496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5.9%和2.2%。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但2020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三产业增速出现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2020年,甘肃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13亿人次,同比下降43.1%;国内旅游收入1454.4亿元,同比下降45.7%。 2021年前三季度,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1.0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分产业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41.7亿元、2453.2亿元和39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9.1%和7.9%。 图表 1. 2011年以来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区域研究报告 5 图表 2. 2020年甘肃省与其他各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对比(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此外,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kW,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甘肃省依托其矿产和能源优势,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食品、电力、装备制造和煤炭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集聚了兰州石化、酒钢集团、白银有色、长庆油田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由于甘肃省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且部分支柱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2018年起,全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军民融合、数据信息、先进制造等十大生态产业。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甘肃省积极支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288.96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为2179.4亿元,同比增长5.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2%。2020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