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青海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青海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金融2021-12-02龚春云新世纪评级甜***
青海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区域研究报告 1 青海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公共融资部 龚春云 经济实力: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发源地,生态安全地位突出。区域内矿产、水力及新能源等资源蕴藏丰富,且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受制于高原山地、气候寒冷为主的自然条件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青海省经济增速显著下滑。202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5.92亿元,占全国GDP的0.30%,仍居全国各省市第30位,仅超西藏自治区;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低于上年增速4.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速0.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排名由上年的全国各省市第14位降至第24位;根据青海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92.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为0.4%,居全国各省市第30位;按普查常住人口计算,2020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7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0.7倍。2020年,青海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但在疫情影响下,第三产业增长明显放缓。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增速均明显下滑,转为负增长,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持续对经济增长形成负拉动。202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2.2%、7.5%和39.2%。2021年前三季度,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青海省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消费品市场回暖,但投资降幅仍较大。当期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1.8亿元,同比增长6.7%,低于全国同期增速3.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6%、7.1%和6.7%。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7.8%和增长10.5%。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除海西州外,2020年青海省各州市经济总量均保持增长,但受疫情影响,多数州市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因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环境承载能力差异,全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省会城市西宁市综合实力仍遥遥领先,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98亿元,同比增长1.8%,占各州市合计数的比重为45.7%;海西州和海东市经济总量亦稳居全省第二、三位,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19.81亿元和514.6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和4.7%,上述三个州市经济总量合计占各州市合计数的比重为83.4%,但全省仅海西州经济呈现负增长。其他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区生产总值均未超过182亿元,其中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四个藏族自治州因地处三江源保护区,经济开发让位于生态保护;2020年,除海北州和玉树州经济增速低外,海南州、 区域研究报告 2 黄南州和果洛州经济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黄南州以5.3%的经济增速居全省首位,但主要依靠投资及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基础薄弱。2021年上半年度,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经济整体呈稳定恢复态势,三大需求稳步回升,当期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77.27亿元、390.57亿元和217.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2.4%和9.9%。同期,西宁市和海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9%和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279.45亿元和6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4.8%。 财政实力:主要得益于中央财政资金持续增加及新增债务收入的支撑,2020年青海省总财力得以保持增长。当年全省总财力为2359.0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为1446.83亿元,同比增长8.5%,占总财力的比重为61.33%,仍是地区财力最主要的来源,当期上级拨付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进一步上升,占比超85%,可支配性亦增强。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20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较小,收入规模继续居全国各省市第30位,仅超西藏自治区;当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7.99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其中税收收入213.27亿元,同比增收14.57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57%,较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同期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15.42%,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收支平衡对上级补助收入的依赖度高。受疫情影响,2020年青海省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加之车辆通行费实行减免政策,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3.7%至186.94亿元,对预算内支出的保障程度有所减弱;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44.84亿元,同比下降26.9%,占比77.5%。2021年前三季度,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恢复增长。当期,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7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177.4亿元,同比增长9.7%。2021年上半年度,受益于土地交易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青海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明显回升,预算内收支缺口显著收缩。当期,全省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36.1%;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为99.1%。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受加大重点企业欠税清缴力度、税务查补以及拖欠税款的到位等因素影响,2020年青海省下辖各州市税收收入大幅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均超过两位数增长,收入规模排位较上年无变化,西宁市和海西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稳居全省前两位,同时两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较上年有所上升,财政收支平衡能力亦居全省前两位,但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其支出覆盖程度仍处于低水平,区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2020年,西宁市和海西州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51亿元和7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和53.2%,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5%和83.9%;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 区域研究报告 3 别为40.6%和45.8%,增幅分别为9.5个和15.5个百分点。其余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相对有限,其中位于河湟谷地、自然条件较优的海东市和依托水电资源优势发展制造业及新能源行业的海南州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上具备一定优势,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6.92亿元和13.70亿元,但收入质量一般,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很低。2021年上半年度,除海西州外,西宁市和海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大幅增长,当期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78.92亿元、36.33亿元和23.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5%、-15.8%和62.0%,合计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方面,受地区开发条件及强度不同影响,青海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表现差异较大。2020年,易于开发且居住条件较优的东部地区西宁市和海东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及自给能力仍领跑其余州市,但西宁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在经历2019年高速增长后有所回落,对地区财力贡献度亦有所下滑。其他州市受制于自然条件及生态保护,可供出让土地有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仍较小。2020年,西宁市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4.38亿元,同比下降31.9%;排名次之的海东市和海西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44.14亿元和7.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34.5%;其他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未超过1.50亿元。受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带动,2021年前三季度西宁市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1.65亿元,同比增长65.2%,是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倍。 债务状况:由于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资金需求,2020年青海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张,但全省财力增长缓慢,债务偿付压力加大。截至2020年末,青海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2454.34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352.21亿元,债务规模仍在全国31个省市中降序排列第29位;由于自身财力偏弱,政府债务负担重,以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20年末青海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24倍,该指标仍列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首位。但若将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纳入偿债财力范围,该指标降至1.4倍,考虑到中央补助资金持续增长,地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下辖各州市情况看,2020年末,青海省政府债务仍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领先的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各州市政府债务规模仍大幅增长,除西宁市外,其他州市债务余额均较2019年末增长超过20%。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海南州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值为1.9倍,全省债务压力最轻;海西州和西宁市债务负担相对较重,该比值在3.1倍以内;其他地区财力有限,债务负担仍重,偿债资金对上级补助依赖度较高。受制于经济发展及区域国有企业信用风险事件,近年青海省城投债发行规模较为有限,城投平台债券余额及带息债务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均较小,截至2021年9月末,青海 区域研究报告 4 省存续城投债仅集中于省本级和西宁市城投企业,存续城投企业仅3家。从偿债压力看,青海省已发债城投企业存量债券偿付压力尚可,但带息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相较于2020年末货币资金储备,西宁市城投企业短期债务偿付压力仍较大。 一、青海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青海省经济实力分析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是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也是三江的发源地,生态安全地位突出。区域内矿产、水力及新能源等资源蕴藏丰富,且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受制于高原山地、气候寒冷为主的自然条件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青海省经济增速显著下滑,经济总量仍居全国各省市第30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增速均明显下滑,转为负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青海省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工业经济及消费需求均有所回升,但固定资产投资降幅仍较大。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北部,自东以逆时针方向起依次与甘肃、新疆、西藏和四川接壤,是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的发源地,境内河流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生态安全地位突出。青海省地广人稀,下辖两市六州,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仅次于新疆、西藏及内蒙古,位列全国各省市第4位,根据青海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92.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为0.4%;以第七次普查常住人口计算,全省平均每平方公里约8人。 青海省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新能源等资源蕴藏丰富,已形成资源依托型产业体系,且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受限于高原山地、气候寒冷为主的自然条件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可供开发的国土面积有限,劳动力资源及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随着“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全省以生态保护为优先积极发展循环产业、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文化旅游业等,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青海省经济增速显著下滑。当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5.92亿元,占全国GDP的0.30%,仍居全国各省市第30位,仅超西藏自治区;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低于上年增速4.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速0.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排名 区域研究报告 5 由上年的各省市第14位降至第24位;同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7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0.7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37元,同比增长6.3%,远超同期全省经济增速,但收入规模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表 1.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