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远东资信]: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规划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规划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2021-07-09申学峰远东资信十***
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规划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021年7月9日 远东研究·政策解读 摘 要 作者:申学峰 邮箱:research@fecr.com.cn 2021年2月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第一个中央层面通过的都市圈发展规划。除南京都市圈外,国内还有以上海、北京、深莞等多个大型城市为核心发展起来的都市圈。 但是在国内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承载能力下降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都市圈整体的经济活动增长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都市圈核心城市在不断吸引人口流入的同时,经济增长幅度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国内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都市圈进一步发展。除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中明确要建设现代都市圈外,发改委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市域(郊)铁路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都市圈建设。 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都市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发展,并对城投债、房地产行业等领域产生一系列影响,并可能会影响这些领域的信用状况。因此需要将都市圈发展作为信用分析的考量因素之一。 相关研究报告: 1.《如何看待城投债发行量大幅下降?》,2021.05.21 2.《债券发行人视角的基础设施建筑行业》,2021.05.20 3.《2021年中国住宅地产行业信用展望》,2021.02.18 4.《2021年中国建筑行业信用展望》,2021.01.06 国内都市圈发展现状、规划及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1 / 12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021年7月9日 远东研究·政策解读 根据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的定义,都市圈是指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通常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是城镇化人口的重要载体,并承担着区域政治中心或经济中心的角色。2014年国家发改委曾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确立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而都市圈就是城市群发展的“硬核”。国外也有类似的使用通勤指标界定的都市圈概念。1995年,日本总务厅国势调查中提出“大都市圈”空间范围的基准定义为:作为核心城市的都市及其周围的15岁以上常住人口中有1.5%以上到该都市通勤(上下班)或通学(上下学)且与该都市在地域上相连的市町村。大都市圈的直径距离可达200~300公里,人口规模甚至在3000万人以上。 一、我国目前有哪些都市圈? 2021年2月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第一个中央层面通过的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的南京都市圈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整个南京都市圈的面积有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 除规划已经批复的南京都市圈外,国内还有多个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综合考虑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国内主要的都市圈大致有上海、北京、深莞、广佛、苏锡常、厦泉漳、杭州、成都等15个(表1)。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拥有相对独立的主城区,与临近城市没有明显的城区融合,因此每个城市可以单独划为都市圈。而深圳与东莞之间的城区相互连接成片,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因此可以被定义为深莞都市圈。与深圳、东莞相类似,国内还有广佛、苏锡常、厦泉漳等多个由相邻城市聚集而成的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都汇聚了大量常住人口,并且为社会创造了大量产值。如果不剔除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县,并将其城市行政管辖区域都视为都市圈范围的话,2020年人口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是广佛都市圈、深莞都市圈,2020年GDP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是苏锡常都市圈。可以看出,以常住人口或GDP规模为标准,国内目前最大的都市圈都是由相邻城市聚集而成的都市圈。根据丁如曦等(2020)对长江经济带城市所做的研究,多中心城市网络可以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以2~3个城市为核心构建的都市圈相对单核都市圈来说,在人口承载能力、经济发展上更有优势,而规模过于庞大的单核城市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城市病问题。 表1:国内主要的都市圈 都市圈 包含范围 2020年人口(万人) 2020年GDP(亿元) 轨道交通里程(公里) 南京都市圈(已发布规划) 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约2,000 28,785 394.30 2 / 12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021年7月9日 远东研究·政策解读 都市圈 包含范围 2020年人口(万人) 2020年GDP(亿元) 轨道交通里程(公里) 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 上海都市圈 上海市 2,487 38,701 834.20 北京都市圈 北京市 2,189 36,103 799.10 深莞都市圈 深圳市、东莞市 2,803 37,320 422.60 广佛都市圈 广州市、佛山市 2,818 35,836 559.70 苏锡常都市圈 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 2,549 40,346 297.20 厦泉漳都市圈 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 1,900 21,088 —— 天津都市圈 天津市 1,387 14,084 238.80 成都都市圈 成都市 2,094 17,717 652.00 西安都市圈 西安市、咸阳市 1,691 12,225 239.00 宁波都市圈 宁波市 940 12,409 154.30 杭州都市圈 杭州市 1,194 16,106 300.60 重庆都市圈 重庆市西南21个区县 2,112 19,300 343.30 武汉都市圈 武汉市 1,233 15,616 387.50 长株潭都市圈 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 1,670 17,591 157.9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远东资信整理 二、都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 作为城市群的核心板块,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目前我国都市圈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如都市圈发展不均衡,都市圈内区域差距巨大,中心城市人口资源过度集中等,都市圈城市结构急需优化。 (一)从城市夜光数据看都市圈 夜光数据是遥感卫星在夜间对地面亮光进行观测后,再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对图像中的灯光信息进行提取而形成的数据。卫星传感器可以捕捉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所发出的灯光,包括商业区、工厂、居民区、港口等等,因此观 3 / 12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021年7月9日 远东研究·政策解读 测的夜光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情况。目前在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夜光数据已经被研究人员广泛使用。 由于都市圈的界定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不同研究所认可的国内都市圈数量不尽相同。为了明确数据统计的范围,此处将都市圈限定为表1中所包含的15个都市圈以及境内各省会城市,合计有37个样本。尽管其中部分省会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相对较小,但从长远来看,这些区域行政中心可以持续获得人口及其他资源的流入,未来也可以发展成为大都市圈,因此也将其纳入统计范围。 根据夜光数据的统计结果(图1),从2014年至2020年,我国境内各都市圈的夜光亮度都有明显的增长,反映出都市圈经济活动在近几年越来越活跃。37个样本的夜光指数在这期间的平均增长率为47.10%,部分都市圈甚至实现了翻倍的增长。但是同期全国夜光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54.89%,全国的增长速度反而高于都市圈。在近年来的城市化浪潮中,以大城市为代表的都市圈不断吸引着人口、资本的流入,而农村地区以及很多中小城市都面临着人口净流出的问题。在人口向都市圈集中的情况下,从夜光数据观察的都市圈经济活动增长却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反映出都市圈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不及非都市圈地区。 图1:中国主要都市圈的夜光指数变动情况(2014-2020) 注:数据为区域内的夜晚所有发光区域像元值的加总,代表整个区域的整体的夜光亮度值,考虑到发光亮度的强弱因素,并引入到时间序列观测数据中,可以比较直接的反映区域发展活力情况。 资料来源:Wind,远东资信整理 上海北京深莞广佛苏锡常南京杭州合肥成都重庆武汉长株潭南昌郑州福州厦泉漳青岛济南宁波太原天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长吉大连贵阳南宁昆明西安兰州呼和浩特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拉萨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2014年2020年(都市圈平均)(全国平均) 4 / 12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2021年7月9日 远东研究·政策解读 将各都市圈横向比较,规模最大的几个都市圈的经济活动增长速度又落后于都市圈整体的平均水平。例如上海在2014~2020年间夜光指数仅增长了19.42%,比都市圈平均增长率低27.68个百分点,在37个样本中排名倒数第四。相反南昌、南宁、福州等7个二线城市的增长率都超过了80%,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国内超大型都市圈的发展可能已经遇到瓶颈。 (二)都市圈的人口与经济 2020年人口普查已经结束,各城市已经陆续披露了详细的人口数据。从各城市披露的人口普查数据可以汇总出37个样本都市圈的人口情况。考虑到部分区一级地区的人口数据较难获得,此处统计的南京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人口直接使用了南京市、重庆全市口径的数据。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图2),与上一次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相比,表1中所列都市圈地区的人口从3.46亿增长至4.48亿,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也从27%上升至32%。全国人口向都市圈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 图2:都市圈人口数量变动(2010-2020,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Wind,远东资信整理 但是在人口向都市圈聚集的情况下,都市圈的经济增长效率相比其他地区来说却在明显下降。从人均GDP增长速度来看(图3),2010~2020年期间,全国人均GDP增长了约125%。而同时期37个都市圈中仅有8个地方的人均GDP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更高,大部分都市圈的增长速度都明显落后于平均水平。在人均GDP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的都市圈中,既有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石家庄、太原等相对经济落后的地区,这说明都市圈地区人均产值增速低于其他地区并不是单纯由于都市圈地区人均经济水平的基数高。 3.64亿人,27%10.07亿人,73%4.48亿人,32%9.64亿人,68%都市圈地区其他地区2010年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