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拉美经济委员会]:中国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追求(英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追求(英文)

中国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追求(英文)

抽象的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在拉丁美洲对自然资源的追求,特别是石油,铁,铜和大豆,这些资源占该地区从该地区进口商品的70%以上。这是由于中国自身自然资源的快速增长和相对匮乏,以及该国将该地区视为主要供应国的长期规划。就石油而言,准入主要通过石油和直接投资的贷款发生,而在铁和铜中,则是通过直接投资和进口获得的。中国选择的保证供应安全的方法似乎涉及对所涉资源的物理控制。以大豆为例,所选择的途径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被该地区已有的贸易公司所中介,这些贸易公司最近已被中国接管。关键字词中国,进口,自然资源,石油,铁矿石,铜矿石,大豆,经济关系,经济发展,经济依赖,拉丁美洲JEL分类O13,Q17,Q37作者Felipe Freitas da Rocha是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UFRJ)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博士学位候选人。电子邮件:felipefreitasdar ocha@hotmail.com。Ricardo Bielschowsky是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UFRJ)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电子邮件:ricar do.bielschowsky@gmail.com。1 本文是在Bielschowsky的监督下由Rocha(2016)辩护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综述。中国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追求Felipe Freitas da Rocha和Ricardo Bielschowsky1 10CEPAL评估编号126•2018年12月中国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追求I.介绍中国正在建立全球商品供应链,目的是与尽可能多的生产国进行贸易。并利用其超过35亿美元的储备金,鼓励其自然资源公司向海外投资,并指示其公共银行向世界各地的石油和天然气偿还贷款。拉丁美洲地区在中国获取全球自然资源的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2000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从拉丁美洲进口的商品价值从50亿美元激增至1030亿美元。本文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强烈追求。尤其是,它审查了为确保石油,铁矿石,铜矿石以及精炼铜和大豆及其衍生物的供应而采取的各种战略,2015年约占中国从拉丁美洲进口的70%。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二部分中,研究的重点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了背景研究。然后,第三节分析了中国获取拉美石油的渠道,并指出,出于经济合理性的考虑,中国石油公司将许多受其控制的拉美石油出售给美国和该地区内部,同时从距离中国近的市场购买燃料。 ,其特性更适合其提炼能力。第四节描述了中国获取拉美金属矿产的途径,特别侧重于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分析专门针对铜(矿石和精炼矿石)和铁矿石。然后,第五部分描述了中国获得拉丁美洲大豆的途径,并分析了其在贸易公司中进行投资的策略如何避免了与拉丁美洲土地购买相关的法律不确定性。这项工作以对拉丁美洲对中国对自然资源的追求做出回应的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这被认为不适合该地区的发展。2II.理论和经验上的考虑1.中国人对自然资源的追求和中心外围方法尽管本文本质上是经验性的,但对该主题的兴趣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的中心外围关注以及该机构的“历史结构”方法有关。该研究的动机是,人们认为当前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参与是通过加强商品出口模式来影响该地区生产结构的新的历史趋势。特别是,这种参与反映了一种新型的中心-外围关系,该地区似乎越来越服从于这种关系,这种感觉包括中国成为依赖中央经济体的新工具。对中国在该地区最近兴趣激增的分析旨在加深对重新配置中心与周边关系的过程的理解,当前在拉丁美洲正在发展这一中心与周边之间的关系。2本文不考虑中国在自然资源获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因为这仍然是一种萌芽方式(尽管新闻界反复提及,例如,一条可能穿越尼加拉瓜的大洋间运河以及一条可能将巴西与秘鲁海岸连接起来的铁路的案例) 。 CEPAL评论第126期•2018年12月11Felipe Freitas da Rocha和Ricardo Bielschowsky众所周知,中心外围模型可以追溯到拉加经委会的起源,3 从劳尔·普雷维希(RaúlPrebisch)成立之初开始(普雷维希,1950年;拉加经委会,1951年)。它基于对技术发展缓慢和贸易条件恶化的基础上,中央经济趋势对本区域各国的影响的分析,并发现了不利的长期趋势。有人认为,由于缺乏良好的工业多样性,由于生产多样性差,结构异质性以及不适合生产性投资和技术进步的体制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必要但有问题的(Rodríguez,1981年和2006年; Bielschowsky,1998年)。和2009年)—该地区的国际一体化注定会扩大相对于中央国家的收入和财富差距。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依赖”理论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叙事,其中拉美的工业化进程在技术和经济上都被视为依赖于该中心。4在1980年代的“迷失十年”中,由于使该地区瘫痪的银行的债务以及对“金融化”的初步认识(拉加经委会,1985年)和对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的消极态度,中心-外围模式继续奠定了区域现实的政治经济传统的基础-尽管随着发展理论的衰落,在那些年中使用“中心外围”和“依赖”概念的频率可能有所减少。在1990年代,对“外围”行为的清晰认识将因从属于金融化和资本波动的概念而得到加强,从而在拉丁美洲产生了重大的宏观经济动荡(拉加经委会,1995年),以及拉丁美洲国际环境的不利条件。参与生产全球化(Di Filippo,1998年)。从2000年的十年开始,中国在该地区的表现(以及其公认的中心角色)已构成了需要在中心-外围概念的框架内深入理解的新要素。因此,它值得特别的经验关注。这项研究有助于完成这项任务。除了相对稀少之外,到目前为止,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研究还没有引用与跨国公司国际化有关的传统理论。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些研究的方向,也是本文遵循的一个原因。首先,正如本文所示,常规外国直接投资(FDI)只是中国获得拉美自然资源的途径之一。实际上,外国直接投资在几个自然资源部门(例如金属和食品)相对稀缺。其次,该地区已经存在的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几乎完全以获取自然资源为目标,因此,关于这一主题的传统理论具有有限的解释力。例如,在这种情况下,邓宁(1988)关于寻找内部市场,廉价劳动力和技术资产的重要理论就没有多大用处了。第三,甚至更相关的是,中国跨国公司的行为,尤其是在自然资源领域,基本上是由中国政府的计划利益所决定的。后者是由共产党领导和集中管理的,共产党决定了该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的总体方向,并将该地区视为全球重要的原材料来源。有关中国获取自然资源战略的文献表明,中国政府的利益集中在国家安全和自治目标上,以使其长期发展(Corrêa,2015; Jian,2011; Peine, 2013年;夏尔马,2014年)。这些目标可能还会遵循其他三个目标,即:降低其所需基本产品的价格;找到3 有关中心外围方法的详细介绍,请参见Love(2007)。4 以非马克思主义版本(例如Sunkel(1970))和马克思主义版本(例如Dos Santos(1970))表示。 12CEPAL评估编号126•2018年12月中国对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追求投资该国外汇储备的其他方法(目前过度偏向美国国库券);并减轻汇率升值的压力。因此,可以合理地假设,鼓励在自然资源领域运营的中国跨国公司,其主要管理职位应遵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应鼓励他们在世界范围内和拉丁美洲寻求投资。特别是美国,作为向中国政府提供战略服务的提供者。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再追求利润目标,但这些公司在拉丁美洲国际化中的行为代表了一个尚待探索的研究领域,仍然需要进行分析工作。本文介绍了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参与模式,这些模式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所不同,并传达了中国对各个部门普遍存在的竞争环境的务实适应感。但是,本研究并不打算根据每个行业中公司的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国公司在拉美的投资决策受国家影响的原则很可能会与对跨国公司行为的传统理论解释相结合。与其对跨国公司进行理论分析,不如对跨国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它与“自然资源的诅咒”的研究更加紧密相关。众所周知,萨克斯和华纳(Sachs and Warner,1995)的工作使人们对自然资源是福还是祸的争论又重新起了作用。作者提供了经验证据,一方面证明了自然资源与其在出口模型中的优势之间的负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关系。为此提出了各种解释,从“荷兰病”和大宗商品出口驱动的增长理论(订书钉理论)到制度主义理论,这些理论认为自然资源的丰富与民主,获取民主的障碍有关。国家,腐败和内战爆发。5显然,如果将其应用于中国在拉丁美洲寻求自然资源的案例中,自然资源诅咒假说在逻辑上将是,通过加强商品出口活动,中国对拉丁美洲发展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普雷维希的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末关于中心-周边关系的理论得出的结论没有什么不同。-这并非偶然,被认为是自然资源诅咒假说的前身。从拉加经委会的角度来看,商品出口专业化的问题包括缺乏创新能力,以及生产链倾向于通过进口“漏出”国外,从而减缓增长的事实。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专业化使经济体受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并倾向于使它们面临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该弹性要大于全球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从而产生国际收支赤字和贸易逆差。因此,阻碍了增长和发展。近年来,拉加经委会通过“自然资源治理”工作,提供了一种与自然资源诅咒模型相似的方法(拉加经委会,2014年;巴塞纳和普拉多,2016年;阿尔托蒙特和桑切斯,2016年)。尽管此研究没有评估自然资源投资对发展的影响,但本文的最后部分将考虑这种类型的论点。2.拉丁美洲自然资源对中国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拥有950万公里的大陆国家2,中国拥有主要的化石燃料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潜力,大片农田和大量金属储备。但是,相对于其人口和经济规模而言,其资源是遥不可及的5参见,例如Maciel(2015),该书对有关自然资源诅咒及其不同方法的文献进行了广泛回顾。 CEPAL评论第126期•2018年12月13Felipe Freitas da Rocha和Ricardo Bielschowsky从丰富。尽管中国拥有世界19%的人口,并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5%,但中国拥有全球13%的煤炭储量,8.5%的世界铁矿石,4%的铜矿石,2%占石油总储量的2%,占天然气的2%,再加上所有农业用地的10%和世界淡水的6.5%。中国的快速发展已充分揭示了这种相对稀缺性。在过去的35年中,中国的GDP每年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并使该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其生产和消费也越来越依赖于商品进口。除了相对短缺外,中国的原材料生产还面临许多具体问题,这使得大幅增加国内自然资源的供应更加困难:产量下降的大型成熟油田(EIA,2015) ;铁矿石和铝土矿的生产成本高(Carvalho等人,2014; Yu,2011);对于各种矿产,例如铜(17年),锰(15年),铅(7年)和锌(8年)等,储量与产量的比率很低。以大豆为例,该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使谷物作物的吸引力大于油料作物的产量(Gale,Hansen和Jewison,2015年; Wong和Huang,2012年; Sharma,2014年)。1996年,中国成为石油和大豆的净进口国。并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成为天然气和煤炭的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每日120万桶增加到2015年的670万桶;铁矿石进口量从2000年的4,400万吨精矿增加到2015年的约5.8亿吨;铜的含量从2000年的110万吨精矿增加到2015年的720万吨;6大豆和大豆的进口量在2000年达到1000万吨,到2015年已激增至8200万吨以上。中国对自然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以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衡量)已经石油,铜和铁矿石等主要商品占60%,大豆则高达85%(见图1)。图1中国:对某些原材料的进口依赖,1992-2014年(百分比)100806040200-20油铁矿石铜黄豆来源:作者在F. F. Rocha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