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文化传媒2021-04-01北京大学巡***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2011-2020年)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① 课题组顾问 黄益平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李振华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 课题组成员 郭峰、王靖一、王雪、程志云、李勇国、王芳 技术支持团队 陈前进、邓中华、傅志斌、郭亮、刘朋、刘晓辉、聂正军、王纪东、王强、袁胜雄、周卫林、郑明 2021年4月 ① 本指数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课题号:18ZDA091)的阶段性成果,在指数编制和分析过程中,课题组得到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本指数不代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的观点,所有问题由课题组负责。 ii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 http://idf.pku.edu.cn ii 2021年4月 目录 一、内容提要 ....................................................................................................................... 1 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最新趋势 .......................................................................................... 5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增长情况 ........................................................................................... 6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地区差异 ........................................................................................... 8 (三)数字普惠金融地区排行榜变化 ................................................................................. 13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格局专题分析 .......................................................................... 16 (一)数字普惠金融南北差异 ............................................................................................. 16 (二)数字普惠金融城乡差异 ............................................................................................. 18 四、结论 ............................................................................................................................. 23 参考文献 ............................................................................................................................. 25 附录1: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 .............................................................. 26 附录2: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与指数计算方法 ............................................................... 36 附录3: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代表性学术成果............................................................ 43 附录4: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简介 .......................................................................... 45 1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 http://idf.pku.edu.cn 1 2021年4月 一、内容提要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可以定义为能有效和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其初衷意在强调通过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实现以较低成本向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者提供较为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一概念最初被联合国用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广。到2014年世界银行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公私合作伙伴联手开展普惠金融项目,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改善普惠金融的目标(世界银行集团,2015)。2005年后,普惠金融的概念引入中国,并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2015年底,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对普惠金融事业进行了更具体的部署,并在其中明确了普惠金融的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 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普惠金融的概念、理论和实践都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最初重点关注银行物理网点和信贷服务的可获得性,到广泛覆盖支付、存款、贷款、保险、信用服务和证券等多种业务领域(焦瑾璞等,2015)。在实践层面,中国普惠金融实践已经从最初的公益性小额信贷逐步扩展为支付、信贷等多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并由于网络和移动通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得到长足发展。当前,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与创新型数字金融显示出很强的关联性,以互联网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数字金融业务,通过信息化技术及产品创新,降低金融服务产品的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因此新型数字金融模式已经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源动力和增长点。具体而言,从覆盖的区域来看,由于传统金融业务需要通过设置机构网点来提高覆盖面,但机构网点的高成本导致传统金融业务难以渗透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而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跨界融合克服了这种弊端,一些地区即便没有银行网点、ATM等硬件设施,客户仍能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将主要资源分布于人口、商业集中地区的状况相比,数字金融使得金融服务更直 2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 http://idf.pku.edu.cn 2 2021年4月 接,客户覆盖面更广泛。从覆盖的社会群体来看,数字金融的产品创新降低了客户准入门槛,使得金融服务平民化趋势更加显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排他性对比,数字金融可以满足那些通常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人群的需求,从而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过去数年,中国数字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球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力(黄益平和黄卓,2018),但却一直缺乏一个衡量其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为此,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自2016年开始,利用蚂蚁集团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海量数据,编制了一套“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The Peking University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of China,PKU_DFIIC),并在2019年对指数进行了更新,本报告是该指数的第三次更新(郭峰等,2016,2019,2020)。在现有文献和国际组织提出的传统普惠金融指标基础上,结合数字金融服务新形势、新特征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课题组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等3个维度来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目前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一共包含上述3个维度,33个具体指标。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和类似文献中常用的指数编制方法“层次分析法”,课题组最终编制了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地区、自治州、盟等),以及约2800个县(县级市、旗、市辖区等)三个层级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本次更新后,本指数包括了2011-2020年的省级和城市级指数,2014-2020年的县域指数。指数同时具有纵向和横向上的可比性。在总指数基础上,课题组还提供了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指数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指数,以及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指数下属的支付、保险、货币基金、信用服务、投资、信贷等分类指数。 编制这套指数的目的是在不泄露金融消费者个人隐私和金融机构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为各界提供一套反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演变趋势的工具性数据。本报告旨在以指数编制的形式对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进行定量刻画。这一努力至少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从理论上看,本指数将为国内创新性普惠金融研究以及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国内现有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传统金融服务的角度来研究普惠金融的概念、意义、指标构造和作用等,尚无一套从创新性数字金融角度来科学、全面地概括中国现阶段数字普惠金 3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 http://idf.pku.edu.cn 3 2021年4月 融的理论和指标体系。本报告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指数的研究,并结合现阶段国内创新性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体系,推动普惠金融研究的深化。第二,从实践意义上看,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本报告编制各省份、各城市以及县域级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反映中国创新性数字金融趋势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和地区均衡程度。这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识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瓶颈与障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从实际效果上看,指数自2016年第一次发布,2019年、2021年两次更新,已经成为在中国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研究者中颇具影响力的数据产品,一方面许多学者研究成果以不同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因与影响,另一方面,愈发蓬勃的发表、工作论文与公开报告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与博士生加入到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之中。 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基于该指数的最新数值(2011-2020),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南北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问题,得到如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经历了早期的高速发展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速度近几年有所放缓,但仍然维持了一个可观的增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依然增长,近十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初步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商业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第二,与前几年的指数相比,最近几年指数增长的驱动力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增长

你可能感兴趣

hot

CAFI2020_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县域产业发展

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0-11-25
hot

在曲折中前进——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

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