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大学]:2011~2015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11~2015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金融2016-07-31北京大学能***
2011~2015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2011年-2015年)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① 课题组顾问 黄益平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陈 龙 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 课题组成员 郭峰、孔涛、王靖一、张勋、程志云、阮方圆、孙涛、王芳 技术支持团队 陈波、陈嘉轶、洪莉雯、梁婷、刘朋、李颖赟、李振华、娄鹏、陆杰讯、罗兰、舒眉、孙慧琴、唐林军、王教团、袁胜雄 2016年7月 ① 在指数编制和分析过程中,课题组得到了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和蚂蚁金服集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致谢。本指数不代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和蚂蚁金服集团的观点,所有问题由课题组负责。 ii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 http://iif.pku.edu.cn ii 2016年7月 目录 内容提要 ............................................................................................................................... 1 一、研究背景 ....................................................................................................................... 3 二、文献综述 ....................................................................................................................... 5 三、构建原则和指标体系 ..................................................................................................... 8 (一)构建原则 ....................................................................................................................... 8 (二)指标体系 ....................................................................................................................... 9 四、计算方法 ..................................................................................................................... 11 (一)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 11 (二)基于层次分析的变异系数赋权法 ............................................................................. 13 (三)指数合成方法 ............................................................................................................. 17 五、主要结果 ..................................................................................................................... 19 (一)数字普惠金融具备更强的客户触达能力 ................................................................. 20 (二)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 ......................................... 20 (三)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差异缩小 ................................................................................. 22 (四)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差距缩小 ................................................................................. 24 (五)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传统普惠金融指数正相关 ..................................................... 27 (六)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 28 (七)数字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发展正相关 ................................................................. 30 (八)临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趋同 ......................................................................... 32 (九)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决定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 ................. 34 六、结论 ............................................................................................................................. 35 附录 .................................................................................................................................... 36 参考文献 ............................................................................................................................. 41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简介 ..................................................................................... 43 1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 http://iif.pku.edu.cn 1 2016年7月 内容提要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中央的重要文件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2015年底,国务院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相关的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该《规划》还提出要“定期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数”。由此可见,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而且,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实践的同时,依赖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等的创新性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服务范围。互联网金融通过信息化技术及数字金融产品创新,提升了触达能力,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努力实现互联网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共赢。然而,目前关于普惠金融的讨论,以及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依赖于传统金融的产品和服务等,没有充分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及其带来的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便捷的触达等。因此为了科学、准确地刻画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参考传统普惠金融指数的编制文献,并考虑数字普惠金融的特征,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和蚂蚁金服集团组成联合课题组,利用蚂蚁金服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海量数据,编制了这套“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指数的空间跨度包含省级、城市和县域三个层级,时间跨度覆盖2011年至2015年,并在总指数基础上,从不同维度细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如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以及支付、保险、货币基金、征信、投资、信贷等业务分类指数。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低成本、广覆盖和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第二,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也初步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可复制性和风险可控性,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为经济落后地区实现普惠金融赶超提供了可能,并为广大中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获得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第三,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是数字移动支付技术提供的较高的客户触达能力及其决定的经济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和“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2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 http://iif.pku.edu.cn 2 2016年7月 第四,在数字移动支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覆盖广度和深度将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报告全文及指数全部数值可通过以下方式免费获取: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http://iif.pku.edu.cn)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http://www.sfi.org.cn/) 蚂蚁金服研究院(http://research.antgroup.com) 3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 http://iif.pku.edu.cn 3 2016年7月 一、研究背景 联合国把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亦译为包容性金融)定义为能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的初衷意在强调各国通过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实现以较低成本向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者提供较为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一概念最初被联合国用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予以大力推广。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年全球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世界银行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公私合作伙伴联手开展普惠金融项目,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改善普惠金融的目标(世界银行集团,2015)。 国内最早引入普惠金融概念的是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为开展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推广活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提出用“普惠金融体系”作为“Inclusive Financial S

你可能感兴趣

hot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文化传媒
北京大学2021-04-01
hot

CAFI2020_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县域产业发展

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0-11-25
hot

在曲折中前进——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

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