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 中泰:印度疫情失控会否阻碍全球经济复苏2021050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中泰:印度疫情失控会否阻碍全球经济复苏20210501

2021-05-01中泰证券改***
 中泰:印度疫情失控会否阻碍全球经济复苏20210501

从2月下旬开始,海外疫情开始了第二波,虽然每天新增的确诊人数的峰值与上一轮差不多,但国别间的疫情分化非常明显,即上一轮是全面爆发,这一轮是局部爆发,其中印度日新增病例突破40万。为此,中泰总量团队这周末讨论会的主题是海外疫情再爆发会否对这轮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会否推迟转向,印度疫情对全球及国内股市、大宗商品的影响如何?海外疫情“二次爆发”如何看中泰固收分析师肖雨发现,截至4月29日,印度已经连续8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30万例,几乎占全球的一半,因此受到人们较高关注。实际上除印度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中的德、法、西班牙、日本等国,还是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土耳其、阿根廷等国,近期疫情都出现明显反弹。区别在于,发达经济体日均新增病例明显低于前期高点,而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创下新高。考虑到这些国家目前疫苗接种率都不高,背后可能体现出国家治理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差异。中泰策略分析师王仕进认为,近期疫情数据变化主要来自印度扰动。全球来看,7天平均新增确诊病例从2月中下旬的36万提高到现在的82万,但其中74%的增量都来自印度,46万增量里面印度占了34万,印度、土耳其、巴西合计贡献39万,占了这段增量的85%。中泰金融工程首席唐军认为,海外疫情第二波,病毒变异可能不是主因。以印度、巴西为主的疫情第二波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员聚集,而非病毒变异。亚非拉地区在2月份疫情形势明显好转后,3月中下旬开始都有所反弹,印度也没有表现出时间上的领先,所以疫情反弹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疫情好转后大部分国家都放松了防疫措施,人员流动和聚集有所恢复。4月份以来印度疫情迅速恶化可能与印度民众在一些传统节日大量聚集有关。从唐军估测的传染系数R0来看,大部分国家在4月中下旬R0都下降到1附近甚至以下了(巴西的R0回到0.9左右),但根据印度公布的确诊数据来估测,其R0仍在1.8左右,这是很高的水平。大部分国家第一波疫情(2020年4月份)之后,R0最高也只到过1.5左右。 印度如此高的R0意味着其疫情缓和的过程会很慢,因为从大部分国家防控的效果来看,即使印度后续的人员流动和聚集降下来,其R0也只会下降到略小于1,意味着疫情规模只会缓慢下降。此外,在疫情形势严峻、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下,印度公布的致死率(死亡人数/确诊人数)稳步下降,这说明印度公布的数据可能水分较大。中泰策略分析师徐驰认为,本轮印度疫情具有:1)反季节性,当前印度疫情爆发在新德里气温已接近摄氏40度;2)以传播率、死亡率更高的变异病毒为主。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一旦被扩散,医治及经济恢复的难度甚至比去年同期更大(去年原始病毒传播力在气温升高后下降的特点,至少留出了“夏季恢复”的“窗口期”)。疫情爆发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如何中泰策略首席陈龙认为,印度的疫情爆发对全球经济基本没影响。首先,从印度经济的总量角度看,2020年印度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总量仅3.2%,而且这几 年仍有下降趋势。其次,从印度对外依存度看,2020年印度经济的对外依存度23.9%左右,且这几年下降趋势越来越快。尽管印度经济这几年发展较快,然而从整体角度看,印度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非常小。中泰策略分析师卫辛认为,印度此次疫情的快速爆发,对经济的影响更多是加重了本国经济的负担,而从疫情跨国传播、或者说对全球整体贸易修复的影响可能是较为有限的。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关注部分行业短期供需缺口的配置机会。 从疫情爆发对本国的影响看,实际上去年受疫情影响,印度经济已经大幅缩水。印度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此次疫情的爆发会使得原本尚未恢复的服务业进一步低迷。今年印度政府财政预算中,2021-2022财年财政支出为34.83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9.5%,大幅超出预期。为应对财政赤字,2021财年印度政府计划借入12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高于此前预算的7.8万亿卢比,接近历史纪录。此次疫情的再度爆发无疑是让印度原本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从贸易层面来看,尽管印度进出口金额占全球比重仅为2%左右,对全球贸易层面的直接冲击可能是较为有限的。但是对一些具体行业而言,印度在全球行业的供需链上还是有较强的话语权。 一、生物技术领域:印度生命科学行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且发展迅速的市场。具体来说,在医疗器械和设备方面,印度医疗器械领域排在世界前20名;在印度的20家生物技术公司中,仅有4家为外国公司。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制药国,占全球药物生产的8%。此外,印度的原料药占全球需求的45%以上。在生物技术方面,印度生物技术领域是亚太地区第三大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印度疫情持续扩散有望对全球其他生物科技尤其是原料药企业业绩迎来修复弹性的机会。 二、 汽车领域: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大摩托车消费国、第四大乘用车市场、第七大商用车生产国,目前,印度乘用车市场主要被日系厂商主导,其中铃木一家市场占有率即达51%。这也就意味着印度疫情持续扩散有可能拖累相关汽车跨国公司今年业绩的恢复。 三、矿物领域:矿物/燃料产品、贵金属及制品是印度向全球主要的出口商品。其中,在矿物领域云母产量又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在优质白云母领域,几乎达到“全球垄断”的程度。这也就意味着印度疫情持续扩散有可能会为相关资源品提供了较好的涨价窗口。 四、纺织品领域:印度是世界上棉花、黄麻的主要产地之一,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这也就意味着疫情的持续扩散不仅会影响今年相关农产品实际产量而且也会使得去年订单转移的现象有望持续存在。印度疫情对全球及中国经济影响如何 徐驰认为,当前印度疫情全面失控已被市场充分认知,而每天40万以上的新增感染人数,意味着其向周边国家乃至全球扩散是某种程度的必然,因此,与印度疫情本身相比,最需要关注的是其向全球扩散将呈现何种特点: 对于美国、英国等已实现较好防疫的发达国家而言,由于上述国家接种的MRNA为主的疫苗,至少在目前,对于各类变异病毒都有较好的防范作用,因此,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疫情扩散不会改变其当前疫情快速下行,经济全面复苏的态势。 但全球运输、航运不可避免复苏推迟;另外,全球央行对于疫情复杂性的认知将更加谨慎,过快收紧货币的政策预计亦将延后。与此同时,全球需求复苏斜率放缓但持续时间更长下,最为受益的资产就是以道琼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指数,事实上,过去一个月,道琼斯已取代大宗商品成为全球资产的领跑者。考虑到美国疫情防控相对其他经济体的优势,预计美元指数仍将维持温和升值,故依然看好美股年内表现。 肖雨认为,从经济体量和贸易规模看,印度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可能给纺服、医药等行业产业链带来较大冲击。不过,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之一,参与了WHO主导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承诺至少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11亿剂疫苗。随着国内疫情恶化,印度疫苗供应能力大幅下降,可能影响全球疫苗供应,导致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进度更加滞后。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疫苗接种速度还是医疗水平都大幅落后,疫情“二次爆发”意味着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分化进一步加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资源国供给受限导致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二是“替代效应”继续支撑我国出口维持较高景气度。此外,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率先恢复常态,宽松政策可能边际调整,不少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较薄弱的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不排除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中泰固收首席周岳认为,2月中旬以来,海外疫情再次“抬头”,但这次疫情不会中断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一方面,在积累了一年多疫情防控经验后,主要经济体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活动的能力明显提高,“一刀切”的封锁措施很少,能够有效降低对实体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快,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已经看到全民免疫的“曙光”,经济修复势头较为强劲。不过,近期疫情反复也暴露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分化加剧,因此后疫情时代很难出现全球需求共振,经济复苏可能是“接替性”的,即发达经济体先恢复正常,发展中国家滞后修复。这意味着本轮经济复苏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持续的时间可能延长;二是基本面反弹的高度可能有限。唐军认为,疫情长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或增加经济全球化的阻力。自美国上一届政府开始,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追求制造业回流本国,全球化进程受阻。而新冠疫情引起的封锁进一步打击了经济全球化的信心。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欧美疫情明显好转,市场对尽快恢复国际间的人员往来抱有较高期待,而这一波印度的疫情提醒了人们:疫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存在。 从经济学原理来讲,卖家和买家不会有真正的竞争关系。因此当美国试图联合西方国家与中国经济脱钩时,只会使制造业转向印度、东南亚等地区,而非真正流向欧美国家。但这一波印度、巴西的疫情进一步凸显出了中国在突发事件应对以及供应链稳定性方面的巨大优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经济试图与中国脱钩的难度很大。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47.8%,较2019年同期也增长了6.7%。疫情再起会否影响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中泰宏观首席陈兴认为,本轮全球疫情反弹主要由新兴市场经济体所致。这一轮全球疫情反弹和上一次最大的不同,在于这轮疫情主要由于新兴经济体情况恶化所导致,而发达经济体疫情整体较为稳定。从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上来看,美国占比由上一轮疫情高峰时的35%左右降至8%,欧洲主要国家也有类似表现。全球疫情态势分化或使新兴经济体陷入政策两难。新冠疫情仍是制约经济恢复的最重要因素,全球疫情态势的分化使得经济复苏前景也面临差异,受困于疫情泥淖的新兴经济体增长表现或将显著落后于发达经济体。而在疫情好转、经济加快复苏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开始讨论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如加拿大央行率先开启缩表。这使得新兴市场国家面临两难。一方面,为了应对发达经济体复苏可能引发的通胀上行和资金外流压力,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开启加息;但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由于疫情制约尚在,经济增长态势仍较疲弱,提前加息不利于其国内经济的恢复,财政收支矛盾也将有所上升。周岳认为,由于我国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相较其他经济体都存在明显的领先性,因此海外疫情波动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影响可能不大。对于利率债,在基本面因素“钝化”背景下,5月份资金利率可能仍是影响收益率走势的关键。今天政治局会议重申“不急转弯”,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因此5月流动性再平衡过程可能较为温和。预计5月份资金利率中枢上升幅度有限,但缴税缴款因素可能会产生一定扰动。在机构普遍欠配状态下,长债由于当前期限利差保护较强,调整压力可能较小。中泰政策首席杨畅从最近政治局会议决议进行分析,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表明财政政策加码的可能性相对偏低,主要在于把现有的政策落实好;货币政策将是主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未来流动性是有保障的,尤其是要“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李迅雷认为,当前国际环境总体看没有对中国带来显著的不利影响。今年实际上就是调结构的“窗口期”因为GDP增速目标没有压力,就业没有压力,通胀实际上也没有压力。因此,政策虽然不会急转弯,但实质上早就转弯了。政治局会议的聚焦点更加注重“结构”问题,已经不再是“六稳”和“六保”,而是“基层三保”,即基层政府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已经不再是“房住不炒”那么笼统,而是要对学区房炒作出重拳。对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否转向问题,李迅雷认为,宏观政策预判不要总是关注高频数据,相对于月度数据变化而言,政策具有滞后性特征,即要等到连续 几个季度数据确认复苏后才有可能转向,不太会“出其不意”。因此,就如上周讨论会所判断的那样,全球疫情第二波,使得疫情全面好转的时间又拖后了,全球经济复苏力度趋弱,今年美联储应该不会考虑转向。印度疫情失控对全球股市影响几何唐军认为,印度等少数国家的疫情恶化对全球经济增速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会拖后跨国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恢复的时间,随着欧美的需求起来,供应链的不顺畅可能推升物价,从而对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对国内上市公司来说,海外业务占比较高或供应链对海外依赖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