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安信:排污许可证和环保税电话会议纪要-工业环保第8站20171228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安信:排污许可证和环保税电话会议纪要-工业环保第8站20171228

2017-12-28安信证券石***
安信:排污许可证和环保税电话会议纪要-工业环保第8站20171228

时间:2017年12月28日参会嘉宾: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薛主任排污许可证介绍排污许可证在我国不是一项新的管理制度,从80年代就开始了,可能之前我们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没有提升到顶层设计的高度。2017年是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的元年,现行的环境管理的一些体制、政策、标准全部都要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相衔接。排污许可证制度顶层设计的时候有几个原则,第一个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之前不光是环境执法、环境检查都是看企业浓度有没有超标排放,浓度是不是符合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排污许可证改革的目的,就是除了实现浓度达标之外,还要实现排放总量的双控,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衔接起来。这是关键原则,主要是为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从浓度单一控制到浓度和总量的双控转变,这些转变在排污许可证的技术规范、申报内容、监管执法检查都有体现。第二个原则是不放松现有的管控要求。企业现在执行什么样的标准,执行什么样的地方管理要求,在排污许可制度里面是不放松的。但是在不放松的基础上,也不加严管理要求,如果企业能够达到国家或者是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行业的排放标准或者是地方的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制度就是做一个平稳的衔接,不加严要求。第三个原则是要将目前所有固定污染源全部都要纳入到排污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环保部给出了固定污染源分类管理名录,这个固定污染源分类管理名录目前和环评的项目管理名录吻合度比较高,两者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密。在固定污染源分类管理名录里面,分为重点管理行业和简化管理行业,以造纸行业为例,将造纸和浆纸生产的企业定为了重点管理行业,将单纯纸制品生产的行业定为简化管理的行业。重点管理行业环境风险比较大,污染物排放也比较多,既要做浓度的管理,又要有许可量的要求。简化管理则只需要管控浓度,不给出许可排放量,这是一个分类管理名录设置的原则。固定污染源是指工业企业污染源,机动车是移动源。固定污染源分类名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业在什么阶段应该完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这就是给行业带来了一个整改或者是提升过渡的时间。除此之外,这么多的行业和企业要分类分步完成,而不是在一个集中的时间里面统一完成。固定污染源的分类管理名录要求企业一企一政一个编号,不管这个企业将来改建了、扩建了、法人更改了,只要企业存在,编码就不会变。排污许可证不是单独对水或者是对气做一个许可的规定,而是一个综合的许可证。除了对排放限值和重点管理单位的许可量的规定之外,要求把所有的产污排污的生产工艺、排污口、污染治理设施都要填报到排污许可证系统里面,足以支撑实际排放量是不是符合整个生产工艺的要求,或者是看一下污染治理设施是不是能达到去除率。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里面每一条每一框的设计都是依据上述三个大原则。从目前排污许可证发放的情况来看,造纸行业的发放从今年年初开始。今年9月30日,制糖行业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已经正式发布,要求今年年底所有制糖 行业的企业必须全部申请排污许可证,只要环评合格,不属于淘汰落后产能,不属于国家违规建设项目,原则是应发尽发。目前正在做的还有电池行业,造纸、制糖主要是水污染物的排放,电池行业属于重金属的排放,重金属排放的管控和水污染物的管控又有不一样的要求。电池重点管理行业是铅蓄电池行业,一般管理行业就是其他电池,包括铬镍电池、氢镍电池、锌锰电池,还有锂离子电池、锂原电池,还包括太阳能电池,基本上所有产业化的电池都要进行排污许可证的核发。重点管理行业的铅蓄电池主要是关注含铅废水废气的排放,它的监测点和监测要求是不一样的,包括车间口监测、车间口排放、车间口处理等。涉及到每各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技术规范要求都是不太一样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重点管理行业要给一个排污许可量,其实在技术规范里面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地方,许可排放量是企业天花板的排放量,如果这个天花板定的太高,企业的随意性就太强,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如果要是定的太低,也失去了排污许可证的许可量设置的意义。在排污许可证管理的总则里面,就有一个明确的规定,2015年1月1日之前是现有源,已经正式投入生产,2015年1月1日之后是新增源,这两个不同源对于许可排放量有不一样的要求。现有源是根据排放标准里面的许可浓度和许可气量(或者是基准气量和基准水量)与产能计算结果,和项目环评给的总量文件中的数据,二者取其严。2015年1月1日之后的新增源的许可量不把环评批复的量作为一个参考的量。排污许可技术规范里面的计算公式算出来的量和地方的总量文件,但是不包含环保批复里面的总量,二者取其严。实际排放量是不允许超过许可排放量的,如果超过了,就是违法企业,要按日计罚。通过每年报上来的实际排放量和许可量对比相差的数就作为企业的减排量,通过每年报上来的减排量,不断的压低天花板,倒逼企业环保技术改进或者是清洁生产工艺使用的目的。已经发证的行业情况、企业情况,都可以在国家排污许可公开信息系统里面查到,因为这个排污许可系统是企业申报,地方核准核查、信息公开,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这个平台或者是在这个系统上来完成的。公众监督检查也可以在这个排污许可公共信息平台上进行,因为在这个信息平台上,每一个企业的排污口在哪里,排污口执行的浓度是多少,企业为了实现达标排放,采取了哪些末端治理设施,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甚至进入系统之后,经纬度都可以看到,这起到公众监督监管的作用。2017年国家颁布了15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的总量,包括平板玻璃、原料药制作、钢铁、水泥等,重化工、石油化工也都颁布了。今年15个行业一共发放了1万多张排污许可证,这些排污许可证涵盖的企业数量是合规守法的企业。有一些地方的政府在排污许可证发放之前,都对违规的产能、违规的企业或者是不符合当地区域发展定位的企业已经做了一些清理。只要企业是合规合法的,应发尽发。Q:已经发放的排污许可证的15个行业企业是1万多家,这15个行业的企业总量? Q:2017年只发放了15个行业的,不是全行业覆盖,到2020年是全行业覆盖,这1万家企业只是针对已经发了技术规范的15个行业,基本上合规合法的企业都是应发尽发。发放技术规范的时候或者做顶层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原则,不对行业进行打击毁灭性的打击,但没有排污许可证的落后产能都要淘汰,排污许可证不对企业或者是行业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只是实现对现有制度进行过渡衔接。以造纸行业为例,造纸行业到11月为止发放了2900多张行业许可证,根据统计数据,实际造纸行业的企业数应该是3000出头的样子,这不会对行业有毁灭性的打击,也不是说要用排污许可证来削减产能,排污许可证没有这个作用,削减产能是发改委或者工信部命令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生产工艺。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的时候就一个明确的规定,属于国家淘汰或者禁止的项目是不在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核发的对象里面。Q:如果没有拿到排污许可证的话,明年1月1日开始,是不是不能再生产了?A:这个要看当地政府对这个企业的定性,如果当地政府认为这个企业整改一下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增加末端治理设施,改进生产工艺设施,在当地政府限令的整改期内整改完成,政府去验收,合规达规,是可以再申请排污许可证的。举个例子,造纸行业的排污许可证最后截止日期是2017年6月30日,但是其实9月份、10月份、11月份还是有不断的整改好的造纸企业申领到排污许可证的。Q:这个排污许可证是地方发还是中央发?A:重点管理行业市级以上的管理机构来发,简化管理行业是由县一级的环境管理机构来发。Q:这15个已经发了排污许可证的行业的排放标准是不是已经出台了?A:如果有排放标准的话,这类企业是比较好管理的;如果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暂时执行综合排放标准,包括大气排放标准和水污染排放标准。在今年15个行业的相关排放标准,今年先发的一些行业是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的重点行业,他们的法律法规还是比较健全的,明年发放的一些行业可能没有那么健全,相关的排放标准紧锣密鼓的在编制当中。地方上如果严格要求也会从地方严格要求来规定,如果没有国标的话,地标也是一个很好的标准,有地标从地标,如果没有地标就是行业或者国标。Q:如何审查企业有没有超量排放,或者没有达到许可量,是企业自己上报吗?还是政府审查?A:排污许可证分十个部分的内容,企业要填十个部分的内容。在编制排污许可证技术标准的时候,在第八部分有一个环境管理台账和执行报告,企业的执行报告里面要编的内容,重点管理单位要按月填报实际排放量,并且要上传到排污许可公开系统里。我国之前的许可排放量是行政分配的,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分配到省,省分配到区域,区域再分配到企业。现在是自下而上的转变,让企业自己来报实际排放量是多少,许可排放量只是在技术规范里面给一个计算的公式,不同的地方地标是不一样的,所以它执行的许可浓度不一样,每个企业的产能不一样。Q:如果发生造假,如何核查?A:根据环境管理台账,包括生产设施运营情况,末端设施运营情况,再根据 基准浓度来判断。现在的排污许可证里面要求每个月都要写环境管理台账的,它后面有一系列的系统要填报,环境管理台账有20多页的表,在不同工况下和运营处理模式下浓度是多少,什么样的基准气量,什么样的基准水量,企业要按月填报,不能次次作假,不能整年都作假。Q:填报能不能交给第三方?A:可以。Q:征收环保税的时候是按照实际排放量征收吗?排污权交易是否已经开始?A:环保税按实际排放量征收。排污权交易是下一步工作,现在排污权交易没有数据支撑。Q:有一些行业在做提标改造,提标后许可量自动完成变化吗?A:一般来说,如果要是有重大改变的话,排污许可证是三年一更换或者五年一更换,每个行业不一样,如果有重大排放标准的修编的话,企业来年按照新标准核算许可排放量。Q:一些企业的在线检测装置很多是环保部门来安装的,企业是不是要安装新的监测装置?A:以前的时候,比如氨氮的在线监测确实是环保部门来做的。目前排污许可证要求会要求一些指标实现在线监测,企业要按照排污许可证里面监测的相关要求实现在线监测的要求规定,并不一定是环保部门来上监测装置。Q:一些行业由于节能减排,实际上每年的排放量可能在下降,那么排污许可证的许可量是否有逐年下降的规定?A:目前来说,排污许可证还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因为最早发证的还没有满一年,后续有没有不太好说,但是它肯定会逐年作为一个减排量在里面的。Q:排污许可证的许可量是否会逐年修订?A:第一批发的造纸和火电已经修订了。但是因为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不会给一个确定的量,它是给出一个计算公式,每各企业根据这个计算公式,企业执行的浓度是多少,企业的产能是多少,进行申报排放量,企业的许可排放量是企业自己申报的,因为企业自己执行的浓度和产能企业自己知道。最开始火电和造纸在标准发布的时候,是以文件发布的,不是以标准技术规范来发布的,在填报完成半年多的时间里面,发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修订完了会和十三个标准一样,以标准文号的方式发布,这样会有法律意义。Q:企业如果扩产能之后,是否可以多申请一些排放量?A:可以,如果能达标排放的话,如果是2015年1月1日之后,根据技术规范里面写的许可量的计算原则,还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二者取其严。当地政府也有要实现环境改善的目标,所以很有可能要扩产能的话,浓度就要降低,需要上更好的污水处理设置或者是更清洁的生产工艺。Q:明年1月1日之后,没有达标或者没有申请到排污许可的企业,地方政府会对他们有什么执法的过程吗?A:如果没有排污许可证的话,就是无证排污,要按违法排污来处罚。有几个方向,一个是责令你整改,或者就是移交给相关的处罚部门,或者责令关闭。Q:没有申领到证会面临到什么处罚吗? A:不同地方不太一样,四川省在发许可证之前,已经对一些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了关停,污染环境且经济效益也不是特别好就关闭了。河北则有一批责令整改的,有些企业煤改气的工程没有完成,有的企业已经在10月份完成了煤改气,属于合法的企业,这些企业就发证了。Q:这些企业在6月30日之后,9、10月份之前是什么状态?A:停产整改,什么时候整改的合规了能发证了再开始生产。Q:各个地方环保部根据排污许可证核发的进度执行责令整改吗?A:这要看地方政府的规定,每个地方政府不一样,对历史遗留问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