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银行业:多因素共振下,银行的净息差到底会下降多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业:多因素共振下,银行的净息差到底会下降多少?

金融2020-02-23马婷婷国盛证券九***
银行业:多因素共振下,银行的净息差到底会下降多少?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点评 2020年02月23日 银行 多因素共振下,银行的净息差到底会下降多少? 背景:在经济有下行压力、利率下行的趋势里,市场对银行净息差的幅度有一定担忧。尤其是19年来,影响银行业息差的外部环境因素明显增加。一方面以LPR改革为核心的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另一方面央行、银保监会等多措并举,通过降准、降低MLF等政策利率、规范存款竞争等方式引导全社会“无风险利率”合理下行;此外,2月19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也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未来将根据形势适时适度调整。”,进一步打开了“降息”的空间。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银行的净息差水平一定是收窄的趋势。但是具体幅度有多大,需要综合考虑其贷款利率、资产端综合收益率、负债端综合成本、降准幅度,以及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期限结构等多个因素。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从3个维度入手进行分析:1)为什么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很有必要? 2)复盘2014-2016年,降息降准周期里,银行的净息差表现; 3)当前情况下,对银行的净息差水平进行“终级测算”,多因素共振下,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到底会下降多少? 为什么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很有必要?从银行运营的逻辑来看,其成本包括运营成本、信用成本、资金成本、所得税等。我们以生息资产作为分母进行测算,目前上市银行整体的生息资产收益率(4.1%)扣除付息负债成本率(2.12%)、运营成本率(0.48%)、信用成本(0.76%)、所得税成本率(0.17%)以后,所剩余的利差仅有0.57%,进一步压降的空间有限。在各类成本中,运营成本相对刚性,没有太大的调整空间;尽管银行自16年以来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核销处置力度(2016年到2019年中,上市银行共计核销不良贷款2.2万亿,占其税前利润的比例超过40%),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的资产质量预期较弱,信用成本很难下行;若想要打开“银行为实体让利”的空间,需要下调其“资金成本”。因此我们认为在2020年,降准、指导存款自律机构调低存款上浮比例的限制、甚至下调存款的基准利率,都可能是政策的方向。 在2014-2016年,连续降息降准的周期里,银行的净息差水平表现如何?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货币政策开始新一轮放松周期,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共计6次降息、5次降准。其中1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共计下调1.5c至1.5%;1年期贷款利率从6.15%,共计下调1.65pc至4.35%。且在这期间央行5次降准,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共计下调3pc至 17%。在这样大力度的政策调整下,上市银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到触底时平均下降了1.68pc、0.62pc,综合下来息差平均下降了0.57pc。各家银行分化不一,如国有大行息差大多在16年降息结束后即触底,但股份行、中小行在17年才纷纷触底(16年下半年开始同业利率触底回升,而中小行负债端普遍同业融入占比较高)。 当前“多因素共振”的环境下,银行净息差会下降多少?我们在不考虑到期期限、重定价节奏的情况下,从影响息差的主要因素分析,测算结果为(详细测算过程见本文附):1)资产端:贷款利率跟随LPR每下降20bps,对息差的负面影响大约11bps;2)负债端:存款基准利率、同业存单利率每下降20bps,对息差正面支撑约8bps;3)降准:每下调50bps,对息差正面支撑约1pc。 综合来看,若LPR、存款基准利率、同业存单利率均下降20bps,同时降准0.5pc,息差将下降3bps,对营收、利润分别负面影响0.8%、2.20%,幅度相对有限。其中不少中小行受益于生息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负债端同业存单占比相对较高,实际息差还有所提升。 投资建议:当前环境下,市场对银行息差较为担忧,但政策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合理引导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因而会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负债端综合成本等多种方式提供支持。对银行而言,2020年息差确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预计整体可控。当前银行(申万)板块估值仅0.76x,基本处于历史最低估值,对应隐含不良率超过13%,安全边际较足。 风险提示:疫情加重,宏观经济下滑,货币政策转向,利率市场化超预期。 增持(维持) 行业走势 作者 分析师 马婷婷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40001 邮箱:matingting@gszq.com 研究助理 陈功 邮箱:chenggong2@gszq.com 相关研究 1、《银行:疫情对银行股的影响,市场都关注什么?》2020-02-01 2、《银行:全面降准:流动性释放+经济企稳预期增强,看好大金融》2020-01-02 3、《银行:LPR存量转换:利空息差,但“降息”利于经济企稳+估值修复》2019-12-29 -16%0%16%32%2019-022019-062019-102020-02银行沪深300 2020年02月23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附:各因素对息差影响的测算过程 1、主要假设: 1)由于LPR改革已推进至“存量转换”,拉长时间看,LPR下降的影响终将体现在息差之中,因此我们在资产负债两端均不考虑到期期限(即重定价节奏),一次性计算各项因素变动下,息差的“最终”影响(即本测算放大了贷款利率下行的负面影响)。 2)资产端来看:A.投资类资产中大部分银行将持有至到期,市场利率的变动最终不会影响到期收益率,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受市场利率的影响一般体现在非息收入中不影响息差;B.同业拆入、拆出每日交易较为频繁,与当日市场流动性环境变化的相关性较大,且本身占比较低(19H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仅5.6%),因此资产端我们主要考虑贷款因素对息差的影响; 3)与此对应,负债端我们主要考虑存款、同业存单相关因素对息差的影响。 2、测算结果:负债、降准等积极因素对息差下行将形成有效对冲。 1) 资产端:贷款利率跟随LPR每下降20bps,对息差的负面影响大约11bps。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难以量化各家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所带来的对冲影响,如非按揭零售贷款(消费贷、经营贷等)相对受到LPR的影响更小(详见我们的报告《LPR存量转换:利空息差,但“降息”利于经济企稳+估值修复》)。如平安银行19Q4零售贷款收益率环比Q3还逆势提升了2bps。 2)负债端:存款基准利率、同业存单利率每下降20bps,对息差正面支撑约8bps。其中若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0bps,将直接带动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0bps,但对活期存款成本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根据19H上市银行数据测算可支持影响息差7bps,其中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相对受益(如邮储银行19H定期存款占比约64%,对应可支撑息差12bps)。此外同业存单利率下行20bps可支撑息差约1bps,其中中小行由于同业存单占比较高,相对受益。 3)降准:每下调0.5pc,对息差正面支撑约1pc。根据上市银行数据测算,央行每降准0.5pc,可释放流动性6000亿左右,这笔资金若用于投资生息资产(上市银行收益率约4.1%),可直接提升息差1pc。其中中小行由于生息资产收益率相对更高(4.7%左右),因此相对更受益。 因此综合来看,若LPR、存款基准利率、同业存单利率均下降20bps,同时央行降准0.5pc,息差提升将下降3bps,对营收、利润分别负面影响0.81%、2.20%,幅度相对有限。其中不少中小行受益于生息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负债端同业存单占比相对较高,实际息差还有所提升。 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趋势里,银行会在经营上做一定调整来对冲,比如拉长资产的久期、提升高收益类资产的占比等,实际受到影响的幅度或更小。 2020年02月23日 P.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1: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LPR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资讯,国盛证券研究所 图表2:上一轮降息周期(14H-16H)老16家上市银行息差、存贷款利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国盛证券研究所 注:标红表示息差触底的年份。 0510152025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存款机构LPR:1年期2014H2016H2016A2017A2018A工商银行2.62%2.21%2.16%2.22%2.30%0.46%1.57%0.63%建设银行2.80%2.32%2.20%2.21%2.31%0.60%1.65%0.57%农业银行2.93%2.31%2.25%2.28%2.33%0.68%1.75%0.47%中国银行2.27%1.90%1.83%1.84%1.90%0.44%1.27%0.49%交通银行2.39%1.97%1.88%1.58%1.51%0.88%1.65%0.48%招商银行2.57%2.58%2.50%2.43%2.57%0.14%1.27%0.76%中信银行2.36%2.12%2.00%1.79%1.94%0.57%1.70%0.88%浦发银行2.47%2.14%2.03%1.86%1.94%0.61%1.57%0.81%民生银行2.62%2.01%1.86%1.50%1.73%1.12%2.22%0.60%兴业银行2.40%2.18%2.07%1.73%1.83%0.67%1.94%0.67%光大银行2.25%1.88%1.78%1.52%1.74%0.73%1.87%0.82%华夏银行2.61%2.48%2.42%2.01%1.95%0.66%1.64%0.70%平安银行2.50%2.79%2.75%2.37%2.35%0.15%1.54%0.64%北京银行2.22%2.11%2.14%2.12%2.28%0.10%1.71%0.69%南京银行2.54%2.44%2.16%1.85%1.89%0.69%1.82%0.35%宁波银行2.52%2.05%1.95%1.94%1.97%0.58%1.63%0.43%净息差息差触底时下降幅度贷款利率触底时下降幅度存款利率触底时下降幅度 2020年02月23日 P.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3:上市银行各因素对息差的综合影响测算(基于19H数据) 资料来源:Wind资讯,国盛证券研究所 注1:不考虑资产负债期限(即重定价因素带来的影响),对业绩的影响已年化,且暂不考虑所得税因素的影响。 注2:本测算仅从19H资产负债结构、利率情况进行测算,银行实际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因素更复杂,或存在一定出入,测算结果仅供参考。 风险提示 1、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时间延长; 2、宏观经济下行,长端利率有下行压力; 3、货币政策转向,超市场预期; 4、利率市场化进程超预期,对股价造成影响。 贷款资产端综合存款同业存单负债端综合降准合计对营收的影响对利润的影响工商银行-0.12%-0.12%0.08%0.00%0.08%0.01%-0.03%-0.92%-2.42%建设银行-0.12%-0.12%0.07%0.00%0.07%0.01%-0.04%-1.22%-2.85%农业银行-0.11%-0.11%0.06%0.00%0.06%0.01%-0.04%-1.41%-3.76%中国银行-0.12%-0.12%0.07%0.00%0.07%0.01%-0.04%-1.49%-3.63%交通银行-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