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毕马威]: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金融2017-12-13毕马威九***
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kpmg.com/cn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毕马威中国2017年12月 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2017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瑞士实体 —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毕马威国际”)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01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01 | 香港中资银行业 20 年发展回顾© 2017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瑞士实体 —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毕马威国际”)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02目录| 香港中资银行业 20 年发展回顾02序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香港中资银行业 20 年发展回顾香港中资银行业未来展望展望一:人民币国际化环境下香港中资银行的发展与未来展望二:“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展望三: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畅想展望四:香港企业财资中心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五:新常态下香港中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趋势结语: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特别鸣谢关于毕马威0305121318242933394142 2017 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这是香港历史上高速发展的 20 年,是不断与内地融合互惠的 20 年。中国内地持续稳定的发展为香港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而繁荣稳定的香港也为国家建设、内地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身处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中资银行业在过去 20 年间也经历了高速发展,并且从香港和内地日益紧密的经济金融关系中获益良多。而在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中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多重经济形势下,香港作为中国内地连通世界的桥头堡,正可以利用其完善的资本市场优势,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长期保持香港的繁荣和活力,推动香港金融业及其他重要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中港两地共同富裕、携手共进、走向世界的新局面。我们欣喜地看到,香港的中资银行家们正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其他相关监管机构的协助和指引下,积极探索香港中资银行根植香港、稳健发展的新途径。我们也在访谈中注意到,如下几个方面正在成为香港中资银行家们日益关注并积极探讨的重要领域:(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香港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金融业也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最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提出,丰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业务的结算场景,为资本项目下的稳步有序开放做好准备,成为了现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工作。香港中资银行业可以充分利用其对人民币的了解,积极与内地总行或母行配合,协助拓展内地及离岸客户应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场景和产品,借人民币国际化之东风,创自身业务之品牌。(二)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需要统一的牵头和机构间的合作由于金融科技方面的投资存在较大的外溢性,历来在传统金融方面领誉全球的香港金融机构,反而由于历史开发沉淀成本制约等原因,导致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普遍较为谨慎。因此,政府机构统一的系统投资规划、前瞻性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服务以及香港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引领金融科技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香港金融管理局目前在金融科技和智慧银行领域已经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银行业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当然,这些措施的落地仍然寄希望于香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各机构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的投入增加上。所有各方努力的目标是让香港银行业真正地通过金融科技技术的投入与合作达到优化客户体验、增加运营效率、扩展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管理操作风险的目的。李淑贤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序言: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瑞士实体 —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毕马威国际”)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03 (三)金融人才的培养和服务是香港中资银行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金融人才的聚集是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并保持竞争力的前提。而对香港中资银行业来说,吸引同时具有内地和香港两地商业背景、能够长期落地根植香港、服务香港和香港银行业的金融领域人才,是其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如何提供政策的便利,给予适当的优惠,提供配套的人才服务措施,以留住优秀的金融人才,是香港中资银行业、香港金融机构,乃至整个特区政府都值得关注的话题。(四)香港中资银行将极大受益于两地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交流香港中资银行在香港展业,除了遵守香港本地的银行业监管规定,还需要在众多方面遵循总行或者母行适用的监管和内部政策、制度要求。因此,差异化的监管原则和措施会增加香港中资银行的合规成本。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机构正在积极有序地进行沟通,努力通过各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进一步加强两地间的银行业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共同促进两地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我们也殷切地期望特区政府能够积极与内地政府相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供有益且统一的政策支持,这会使香港中资银行业乃至整个香港经济长远受益。(五)内地细分客户市场的需求将仍会是香港中资银行业持续增长的力量之源无论是人民币业务、内地企业财资中心的服务还是财富管理业务,绝大多数香港中资银行都将其展业的重心放在满足中国内地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上面。如何透过加强与境内母行或总行的分支机构进行联动,展开深入挖掘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全方位营销有意拓展在香港业务的机构或者个人客户,是各家香港中资银行未来业务能否录得突破性增长的关键。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的相关性日益增强。毕马威作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积极助力者,致力于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业的融合,以及两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平稳、健康的发展。回归 20 年,香港银行业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机。我们与香港的各位银行家们深感未来工作的挑战和历史责任的重大。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愿意继续与香港银行业的有识之士携手奋进,共谋发展,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努力为两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助力。在此,我们向所有参与和支持本刊的各位银行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7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瑞士实体 —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毕马威国际”)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香港中资银行业 20 年发展回顾04 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2017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瑞士实体 —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毕马威国际”)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05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经济金融交往的主要桥梁之一,随着与内地贸易、投资和金融往来的日益增加,逐渐转型为以金融、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香港2016 年生产总值达港币 2.5 万亿元,较 1997 年累计增长幅度为 81%。1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自 1997 年回归以来的 20 年间,香港银行业经济规模增速一直优于同期 GDP 增速,香港已成为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开拓亚太市场、辐射全球的必争之地。我们基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1997 年至 2016 年年度报告披露的有关在港中资持牌银行、限制牌照银行以及接受存款公司(以下简称“在港中资金融机构”)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对多位毕马威合伙人的访谈,从发展速度、机构规模、行业影响及贷款投向四个方面,通过分析香港回归后的第一个十年阶段及第二个十年阶段在港中资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同特征,来回顾香港中资银行业在过去的 20 年中的高速发展和对香港经济作出的贡献。香港中资银行业20年发展回顾1. 资料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网站, http://www.censtatd.gov.hk/home/index.jsp | 香港中资银行业 20 年发展回顾© 2017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瑞士实体 —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毕马威国际”)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一所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为一所中国外商独资企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一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中国印刷。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06自1997年以来,香港中资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根据香港金管局披露的信息,香港中资金融机构 1997 年末的资产总额为港币 9,570 亿元,而截至 2016 年末,其资产总额已达港币 72,600 亿元,20 年来资产规模总增长率近 66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香港回归以来的第一个十年阶段(1997年至2006年),香港中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增长并不显著。截至 2006 年末,总资产为港币 13,83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 4% 左右。该十年期间,香港先后经历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 年非典冲击等,经济整体下行,银行业经营亦受到影响。该期间,香港中资金融机构业务也较为单一,主要为香港居民和企业提供存贷款、银行卡及贸易融资等基本银行服务。第二个十年阶段(2007年至2016年),香港中资金融机构实现了较为快速、持续的扩张。2007 年至 2016 年这十年间总资产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 左右。这主要受益于两地经贸交流往来的日益密切和中港两地跨境投融资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同时,在该期间,政策东风频出:2003 年大陆与香港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的影响逐渐显现;人民币结算系统于 2006 年在香港推出,2007 年香港金管局对其进行升级,成为全面的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国务院于 2007 年初批准了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等。这些政策条例的实施都进一步促进了香港与内地大规模金融合作的开展,也带动了香港中资金融机构业务量乃至资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回顾一资产规模持续扩张黄宝珊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业合伙人图表1数据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1997 年至 2016 年年度报告,毕马威中国研究香港中资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 砥砺前行廿年——香港中资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2017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