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航证券]:军工行业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改革,军民融合深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军工行业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改革,军民融合深化

机械设备2013-11-18李军政中航证券比***
军工行业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改革,军民融合深化

1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联系地址:深圳市深南大道3024号航空大厦29楼 公司网址: www.avicsec.com 联系电话:0755-83692635 传真:0755-83688539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发布 证券研究报告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 李军政 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13030001 研究助理:李良、王亚菲 电话:010-64818351 邮箱: ljzavic@163.com 2013年11月14日 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改革,军民融合深化 ——军工 行业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股市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 行业分类:军工 军工行业评级 中性 基础数据 广义军工指数 1848.17 总市值(亿元) 9344.02 流通A股市值(亿元) 7536.72 PE 36.72 PB 2.66 ROE 3.28 资产负债率 63.77 近一年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Wind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10%0%10%20%30%40%50%60%12-1112-1213-0113-0213-0313-0413-0513-0613-0713-0813-0913-10成交金额广义军工(中航)沪深300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告发布,就军工相关部分进行解读。 投资要点:  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首先是在理论和战略层面,将会在美军转型经验基础上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改变,实现全军联合和军工联合,由专守防卫转向攻防兼备,以适应从陆权强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我军也将构建全域探测防御打击的军事力量体系。  优化军队编制结构,调整军队政策制度。预计未来将适度的裁撤或缩减部分机构的人员编制,精简非战斗人员数量,增加一线作战部队官兵比例,优化军种兵种结构,精简陆军,增强海空二炮,建立联合作战司令部,简化指挥流程。  深入推动军民融合。这是公报中唯一直接涉及军事工业的表述,“军民融合”是比“寓军于民”和“军民结合”更深层次的战备体系,军工产业的专业界限更加模糊,军工产业基础将更加广泛,真正形成战时可迅速扩产且难以轻易摧毁的军工制造能力,这才是对潜在对手最大的威慑能力,使得军事工业成为国家军事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 构建综合国家安全问题机构。这是国家最高层面的安全问题应对和管理机构,从而将分散在政府军队各职能部门的国家安全力量有效的集中和整合,协调应对非传统的突发事件和国家安全威胁,具有“内外兼备”的基本职能。  建议重点关注四条主线:陆海空天电全域作战体系的核心供应商,如中航飞机、哈飞股份、中国重工、中国卫星、光电股份等;未来具有军工资产注入预期,尤其是体外拥有核心军工资产或研究所资产的上市公司,如中航电子、中国卫星、中国重工、光电股份等;网络信息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优势企业,如卫士通、航天长峰、美亚柏科等;在新兴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独自开发出关键产品,或者围绕国防需求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如钢研高纳、大立科技、高德红外、机器人、海特高新等。 2 [军工行业点评报告]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发布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事件:《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 2013 年11月12日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其中与军工行业密切相关内容节选包括: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1: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公报中提出“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两个层面的军事变革要求,首先是在理论和战略层面,我军的军事理论从建党以来就在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进行适应性变革。最近的一轮军事理论变革起源于1991 年海湾战争美伊双方战损的惊人对比,经1996 年台海危机逐渐深化。自上世纪末,美军就将构建“新三位一体”军事战略体系和实现网络中心环境下的全军联合作为美国军事转型的两大基本目标:一是单项战略型武器构成的"老三位一体" (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军事战略,让位给了由战略打击力量、快速机动反应部队和军事工业基础所构成的"新三位一体"军事战略,军工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网络中心环境下的全军联合和军工联合。我军军事理论和战略方针将会在美军转型经验基础上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改变,由专守防卫转向攻防兼备,以适应从陆权强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 其次是在具体的军事力量体系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军新型装备层出不穷,部分武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军目前依然处于摩托化向机械化过渡阶段,信息化建设仅仅取得初步成就,还存在着主战装备比较落后、高技术兵器数量和种类不多、支援保障装备不够配套、机械化程度比较低、电子战和信息战能力比较弱等诸多薄弱环节,在军事力量体系上依然是分军种编制体系而非网络中心环境下的全军联合作战体系。本世纪初美军参联会确定了由五项作战能力组成的联合作战能力体系,即:作战空间感知、指挥与控制、兵力运用、兵力和本土保护、聚焦后勤,目前美军的联合作战军事力量体系已经初步完成。而由于军费和技术能力的巨大落差,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在过去20 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作战空间感知、指挥与控制、兵力运用等方面。未来我军各军种在一体化全域作战空间展开有效军事行动,必然要发展与其他军种无缝联合与合成的军事能力,模糊军种界限,构建全域探测防御打击的军事力量体系。我们认为这一进程仍然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初步完成 。 解读2:优化军队编制结构,调整军队政策制度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其核心内容首先是要优化军队人员结构,兵在精而不在多。目前军队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臃肿的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如军队文工团、 军队机关和直属单位,以及某些过时的兵种(如骑兵)。预计未来将适度的裁撤或缩减这些机构的人员编制,精简非战斗人员数量,增加一线作战部队官兵比例。 其次是优化军种兵种结构。目前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陆军,但海空军装备水平和战斗力相对落后。 3 [军工行业点评报告]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发布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预计未来我国将减少装备技术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科技条件下作战要求的某些兵种和部队;精简陆军,提升陆军现代化装备水平;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等高科技军种的人员素质提升和现代化装备建设。同时优化军队内部组织编成和军兵种规模结构,提高各军兵种现代化高新技术部队的比例,坚持走科技强军的改革路线。 最后是优化领导指挥体制,减少指挥层次,健全指挥体系,特别是通过调整总部有关部门的职能和联合作战指挥功能,完善总部领导指挥体制。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的总部调整包括强化军委总部战略管理功能,组建人民解放军战略规划部,将总参通信部改编为信息化部,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改编为军训部等。未来我们认为有可能会存在整个全军总部及军区层面的体系调整,例如可能会设立类似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联合作战司令部等机构,对各军区的陆空军和海军体系进行适应性整编等等,以满足未来战争全域体系对抗的要求。 总之,为了适应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国军队改革必将进一步压缩军队规模,优化组织结构,精干领导机关和后勤保障,充实一线作战部队力量,提升现代化武器装备水平。中国军队将继续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顺畅、战斗力强大的现代化强军目标迈进。 解读3:深入推动军民融合 这是公报中唯一直接涉及军事工业的表述。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调整了军事战略,由准备打世界大战转向准备打局部战争。军费减少、军队缩减,装备需求数量减少、质量水平要求提高,加之经济上的承受性开始成为发展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军、民分离的两种工业体系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严重地制约着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继续分别维持相互独立的国防和民用科技工业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资源重复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对军事至关重要的高技术,如计算机、半导体、电子、通信、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已主要由民用市场所推动,军用技术、设备和民用技术、设备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军工大国都在加强军民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先进材料等最重要的军民两用技术,积极开展军用与民用领域技术的双向转移,即“军转民”和“民转军”,以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降低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缩短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促进军用和民用工业基础的一体化的实现,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竞争力。 “军民融合”是比“寓军于民”和“军民结合”更深层次的战备体系,是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它几乎贯穿于国防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如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采购和保障等。在军民融合模式下,国防与民用经济在生产、技术等多方面实行渗透,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力的经济整体。一方面从人员和后勤保障上强调“寓军于民”;另一方面从装备研发生产上将更多借助民间的智慧和力量,将整个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根植于全国的工业体系中,真正形成战时可迅速扩产且难以轻易摧毁的军工制造能力,这才是对潜在对手最大的威慑能力。美国“新三位一体”军事战略体系就将“国防科技与工业能力”作为与“核常打击能力”和“主被动防御能力”并列的第三支威慑力量。 “军民融合”使军工产业的专业界限变得更加模糊,军工产业基础将变得更加广泛。以“发动机专项”为例,航空发动机在我国是军工产业的核心之一,但也是我国军工体系一直以来的短板之一,严重制约我国海空军装备的性能和数量。“发动机专项”将会整合全国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军方用户、民营企业等各方力量在流体力学、材料研制、工艺制造、稳定可靠、维修保养等整个产业链上完成对全系列航空发动机的基础性研究和产品制造及改进。研制出的核心机系列经过不同演进可以用于歼击机、轰炸机、大型运输机、大型客机等军民用飞机,衍生的不同功率型号的燃气轮机可以用于坦克、军舰主动力、分布式发电、天然气输送等军民用领域,而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的许多基础性技术成果如高温材料和空气动力学技术又可以延伸应用至其他军民用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发动机专项”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 4 [军工行业点评报告]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发布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解读4:构建综合国家安全问题机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日趋复杂化。除了要应对传统的领土摩擦、军事入侵、恐怖主义、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威胁,更要应对国家的经济、金融、网络信息、生物、太空等多个领域和范畴的潜在的安全威胁。金融战被誉为没有硝烟的战争,通过扰乱一国金融体系从而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事件在人类历史上屡见不鲜;美国监听门更是极大的暴露了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威胁的严重性;更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军方就曾提出把先进生物战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