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1月宏观数据点评:短期物价压力减缓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1月宏观数据点评:短期物价压力减缓

2011-02-16潘向东光大证券自***
1月宏观数据点评:短期物价压力减缓

2011年2月15日 宏观策略部 短期物价压力减缓 ——1 月宏观数据点评 ◆开放度的提高,使我们与世界更加融合 从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来看,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环比价格涨幅为 1.0%,相对于 2010 年 2 月(春节)上涨 1.2%,从公布数据来看这一涨幅相对柔和,而且今年 1 月份还经历了南方的冰冻天气和北方的持续旱情。但 1 月份的数据相对于之前市场的普遍预期而言,显然是低于预期,从原因来,并不是由于权重结构的调整,因为从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权重变化来看,利用 2010 年的旧权数构成和 2011 年按新权数计算出来的八大类别价格指数对 1 月份的总指数进行测算,按旧权数同比涨幅为 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 4.942%降低了 0.024 个百分点;环比涨幅为 1.070%,比用新权数计算的环比涨幅 1.021%提高了 0.049 个百分点。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统计局同时对 CPI 的对比基期、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也进行了调整。就调查网点而言,增加了 1.3 万个调查网点。采集全国 CPI 价格的调查网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达到 6.3 万个。同时,统计局依据各选中调查市县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对部分代表规格品及时进行了更新。统计样本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价格总数据的变化。 依据新的 CPI 计算方式,预计今年上半年若没大的自然灾害,再次创出 2010 年 11 月份单月 CPI 为 5.1%的可能性较小,均将维持在 5%以下,从2 月份以来的食品价格来看,春节后各省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考虑到翘尾因素的影响,2 月份的 CPI 预计将降到 4%左右。但由于未来拉动物价上涨的国际粮食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目前国内一些炒作资金在信息不完备、监管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中对一些商品的价格推波助澜,目前并没有消除,一旦经济增长表现较为强劲,那么在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将再次面临挑战。 顺差的缩小,在出口仍然维持强势的条件下,主要是进口的异常强劲。出口强劲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已经开始步入复苏,而且复苏较为强劲。进口强劲的原因:其一,国家的政策已经发生改变,目前是想通过增加进口的方式平抑顺差的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 2011 年有关外贸工作的表述已将进口与出口摆在同样高的位置上,这在国家整体战略中尚属首次;其二,国内需求的强劲,一直以来投资需求的变化都与进口密切相关,今年是 12.5的开局之年,进口对我国技术进步、产业能力提高、制造业升级、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其三,进口产品中矿产能源的比例在逐步走高,随着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继续走高,进口增速随之而来得到提升。 预计未来进口的强劲势头将仍然延续,顺差将出现趋势性的减少,为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得以缓解,但今年仍将维持 3%-5%的一个升值水平。由于预计调整后的 CPI 短期内上涨的压力将得到缓解,从而可以预计短期内政策继续紧缩的风险也得以缓解。预计4月中旬以前一些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都将比较谨慎。 潘向东(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0120027) (8610)68561122-1788 (8610)68561288 panxiangdong@ebscn.com 联系人: 童英 (8610)68565388 tongying@ebscn.com 相关报告: 美国就业改善有望持续-宏观周报第 56 期 国内 PMI 季节性回落,美国就业在改善-宏观周报第 55 期 出口和消费带动美国经济复苏-宏观经济周报第54期 美国经济复苏持续看楼市-宏观经济周报第 53期 流动性“堵”“收”还需“疏”-宏观经济周报第 52 期 欧洲“无就业”式的复苏容易演变为“滞胀”-宏观经济周报第 51 期 美国“热”,欧洲“冷”-宏观经济周报第 50期 加息的时间窗口呈现随机性-宏观经济周报第49 期 美国经济复苏将成主基调-宏观经济周报第 48期 “弱美元”在改善美国出口-宏观经济周报第 47期 EQ2 之后可能还会有 EQ3-宏观经济周报第 46期 发达经济体复苏放缓-宏观经济周报第 45 期 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动态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与本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存在业务关系,并且继续寻求发展这些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之重要声明。 22011年2月15日 短期物价压力减缓 ——1 月宏观数据点评 表 1:1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 10-0410-05 10-0610-0710-0810-0910-1010-11 10-12 2010年11-01CPI 2.8 3.1 2.9 3.3 3.5 3.6 4.4 5.1 4.6 3.3 4.9PPI 6.8 7.1 6.4 4.8 4.3 4.3 5.0 6.1 5.9 5.5 6.6季调出口 31.3 45.3 44.7 39.4 32.9 29.0 24.3 30.3 18.7 31.3 33.4季调进口 49.2 41.7 39.5 27.3 30.2 29.2 29.2 32.0 25.2 38.7 44.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8.5 18.7 18.3 17.9 18.4 18.8 18.6 18.7 19.1 18.4 \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25.4 25.4 24.9 24.9 24.8 24.5 24.4 24.9 24.5 24.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7.8 16.5 13.7 13.4 13.9 13.3 13.1 13.3 13.5 15.7 \M1 31.25 29.9 24.56 22.90 21.90 20.87 22.10 22.1 21.2 21.2M2 21.48 21.0 18.46 17.60 19.20 18.96 19.30 19.5 19.7 19.7贸易顺差(亿美元) 17 195 200 287 200 169 271 229 131 1831 65新增人民币存款(亿元) 1.2万 1.1万 1.3万 1609 1.1万 1.4万 1769 5924 9449 12万新增人民币贷款(亿元) 7740 6394 6034 5328 5452 5955 5877 5640 4807 7.95万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 物价上涨压力短期减缓的原因 从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来看,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受节日和低温冰冻天气影响,环比价格涨幅为 1.0%,相对于 2010 年 2 月(春节)上涨 1.2%,目前的这一涨幅相对柔和,而且今年 1 月份还经历了南方的冰冻天气和北方的持续旱情。从八大类的构成来看: 一、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0.9%,鲜蛋价格上涨20.2%,水产品价格上涨11.1%,鲜菜价格上涨2.0%,鲜果价格上涨34.8%。 二、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烟草价格上涨0.4%,酒类价格上涨4.3%。 三、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服装价格上涨0.3%,鞋价格下降2.8%。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7%,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1.4%。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西药价格上涨0.6%,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11.3%,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8%。 六、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3%,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7.0%,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2.3%,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3.7%,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0.7%;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2.8%。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教育价格上涨1.7%,文娱费价格上涨1.5%,旅游价格上涨7.6%,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2%。 八、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8%。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3.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4.3%,住房租金价格上涨7.1%。 形成当前当前物价上行压力的原因较为复杂: 其一,由于全球期货的变暖,导致全球极端气候出现越来越频繁,国内外自然灾害的出现也许在未来将逐 32011年2月15日 步成为常态,自然灾害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这将加剧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其二,由于 08 年上半年粮食价格暴涨之后,全球大量的耕地抛出,导致 08 年下半年至 2010 年上半年国际粮价格市场一直低迷,这必将挫伤全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导致供给减少,这将使未来农产品价格将步入一个上升周期,必将加剧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其三,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使货币流向商品领域,形成囤积、哄抬等炒高商品价格的现象,通胀的输入压力仍将很大,而且在 2011 年上半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将成为这些经济体的主基调,在货币宽松,而且需求又开始复苏的时候,国际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将较大,这必然会加大国内物价的上行压力; 其四,08 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宽松的货币投放,若缺乏一个有效的市场进行稀释,必然会在商品和一些资产领域发酵。 但 1 月份的数据相对于之前市场的普遍预期而言,显然是低于预期,从原因来,并不是由于权重结构的调整,因为从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权重变化来看,其中居住提高 4.22 个百分点,食品降低 2.21 个百分点,烟酒降低 0.51 个百分点,衣着降低 0.49 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降低 0.36 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0.36 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降低 0.05 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低 0.25 个百分点。利用 2010 年的旧权数构成和 2011 年按新权数计算出来的八大类别价格指数对 1 月份的总指数进行测算,按旧权数同比涨幅为 4.918%,比用新权数计算的同比涨幅 4.942%降低了 0.024 个百分点;环比涨幅为 1.070%,比用新权数计算的环比涨幅 1.021%提高了 0.049 个百分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低于市场的预期,主要是统计局在调整权数的同时,对 CPI 的对比基期、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也进行了调整。就调查网点而言,增加了 1.3 万个调查网点。采集全国 CPI 价格的调查网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达到 6.3 万个。同时,统计局依据各选中调查市县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对部分代表规格品及时进行了更新。统计样本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价格总数据的变化。 物价的未来走势 依据新的 CPI 计算方式,预计今年上半年若没大的自然灾害,再次创出 2010 年 11 月份单月 CPI 为 5.1%的可能性较小,均将维持在 5%以下,理由: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释放物价上涨动能最强的月份 1 月份,环比上涨也仅为 1%,低于 2010 年 2 月份春节导致的环比 1.2%的涨幅,这说明货币调控、行政增加供给调控物价的的作用已经得到部分显现,从 2 月份以来的食品价格来看,春节后各省市都出现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