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中期期货]:天胶周报:沪胶兑现部分利好因素,短线或维持震荡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天胶周报:沪胶兑现部分利好因素,短线或维持震荡

2014-04-09李宙雷上海中期期货从***
天胶周报:沪胶兑现部分利好因素,短线或维持震荡

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 1 - 沪胶兑现部分利好因素,短线或维持震荡 ——天然橡胶周报(2014年3月31日—2014年4月4日) 李宙雷 021-60209130 lizhoulei@shcifco.com Z0000349 上期所天然橡胶1409合约走势图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 主要合约一周数据汇集(单位:元/吨) 品种 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涨跌 持仓量 持仓 变化 成交量 ru1409 15800 16175 15230 15450 -230 253928 17836 3689116 ru1501 16730 17200 16275 16525 -105 69596 6474 404070 数据来源:SHFE 交易日期:2014/3/31—2014/4/4 能源化工研发团队 李宙雷 Z0000349 021-60209130 lizhoulei@shcifco.com 蒋海辉 021-32313371 jianghaihui@shcifco.com 黄慧雯 021-60209137 huanghuiwen@shcifco.com 常雪梅 021-60209139 changxuemei@shcifco.com 邓世恒 021-60209131 dengshiheng@shcifco.com 陈瑞碧 021-60209135 chenruibi@shcifco.com 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 免责声明: 上海中期研发品种天然橡胶周报由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组织编辑,本报告不作为直接投资依据,据此入市应注意风险。报告中观点可能会出现变化,建议咨询上海中期有关业务人员。 - 2 -  一周行情回顾 回顾上周,由于市场利空因素钝化,所以在交易所库存大幅下降的助推下,期价放量走高并触碰60日均线,随后由于部分多头兑现利多因素,且清明假期临近,使得期价维持震荡格局。截止2014年4月4日,沪胶1409合约周收盘价报于15450元/吨,较此前一周收盘价上周下跌230元/吨。上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胶交割库库存减少5359吨。  现货市场情况 天然橡胶现货市场 回顾上周,天然橡胶人民币报价随期货窄幅反弹,随后震荡盘整,下游询盘气氛尚可,然而整体交投未有明显改善,市场信心仍显不足,贸易商报价积极性有限,多随行就市操作。据了解,目前外盘价格仍显偏高,对人民币价格存在支撑,市场上进口货源偏紧,贸易商报价坚挺。 合成橡胶现货市场 顺丁橡胶:顺丁行情上行力度不足,终端需求疲软姿态依旧是顺丁行情发展的软肋,周末业者降价出货积极性提高,但实盘交易不畅。近期四川石化投入生产,华懋陆续生产等给顺丁市场无疑雪上加霜;加之天然走势乏力以及丁二烯市场平静的牵连,预计本周顺丁行情将延续下滑姿态。丁苯橡胶:尽管部分销售公司控销继续,但市场负面消息增多,且价格重心已经出现回落,控销对市场的影响力转弱。尽管部分持货商家仍然报价坚挺,但市场低价货源冲击,及下游保持随用随采,跟进意向清淡制约,丁苯胶此轮上涨已暂告结束,涨幅也将缓慢回吐。从市场上了解,近日出货商家增多,且部分商家对后市信心不足做空,泰国国储局4月计划出售20万吨天胶消息对市场形成利空。预计本周丁苯胶市场将呈现走弱趋势可能较大。  后市展望 虽然我们认为助推期价阶段性上涨的利多因素仍有效:上期所交割库库存持续、大规模下降,当前东南亚地区仍处减产期,并且国内收储依然在进行中,但由于部分多头已兑现中期目标,且4月下旬国内天胶复产的利空预期压制较大,迫使短线期价或在15300-16000元/吨区间内震荡为主,建议谨慎者暂且观望,激进者可在区间下限逢低入场,快进快出。关注泰国释放20万吨库存消息是否成真。  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库存 日期:2014年4月4日 单位:吨 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 免责声明: 上海中期研发品种天然橡胶周报由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组织编辑,本报告不作为直接投资依据,据此入市应注意风险。报告中观点可能会出现变化,建议咨询上海中期有关业务人员。 - 3 - 地区 仓库 上周库存 本周库存 库存增减 可用库容量 小计 期货 小计 期货 小计 期货 上周 本周 增减 上海 上海长桥 5705 4190 5621 4190 -84 0 15810 15810 0 晶通化轻 8630 6330 8310 6310 -320 -20 9670 9690 20 中储大场 19526 15490 19211 13280 -315 -2210 9510 11720 2210 中储临港 24799 12750 24799 9110 0 -3640 22250 25890 3640 合 计 58660 38760 57941 32890 -719 -5870 57240 63110 5870 山东 奥润特 10890 9890 9330 8330 -1560 -1560 8110 9670 1560 青岛832 19610 17610 19790 14180 180 -3430 4390 7820 3430 中远物流 17174 13340 17174 12530 0 -810 6660 7470 810 合 计 47674 40840 46294 35040 -1380 -5800 19160 24960 5800 云南 云南储运 15000 14240 15000 14380 0 140 760 620 -140 海南 海口港 9250 4590 7350 4590 -1900 0 13410 13410 0 新思科永桂 8510 7520 7420 7420 -1090 -100 8480 8580 100 合 计 17760 12110 14770 12010 -2990 -100 21890 21990 100 天津 中储南仓 22040 19000 21770 19030 -270 30 11000 10970 -30 全程物流 20000 15030 20000 14090 0 -940 4970 5910 940 合 计 42040 34030 41770 33120 -270 -910 15970 16880 910 总 计 181134 139980 175775 127440 -5359 -12540 115020 127560 12540  行业数据及新闻 中国不再是全球汽车业“救世主” 未来,此类退出市场的事件,或许会陆续发生。正所谓,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近日,欧宝中国发布通告停止在中国的销售。 由于欧宝品牌在中国市场一直属于小众品牌,即便本次突然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也没有闹起轩然大波,无论是经销商,还是车主,均没有出现激烈的反应。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欧宝在中国仅销售4365辆,不足通用在华销量的0.14%,而相对于一个年销量超过2100万辆的市场来说,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 从欧宝自身原因来看,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品牌认知长期提升缓慢,车型引入单一,渠道扩充速度过慢。全国仅有22家经销商,广州市场仅有广物一家。 在通用主导下,欧宝退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一种资源重组。因为从全球的布局来看,欧宝退出中国市场,对通用来说没有任何的坏事。所以,欧宝在华的销量,决定了其边缘化,与其勉强亏本维持,不如快刀斩乱麻,干脆放弃,反而优化结构。 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 免责声明: 上海中期研发品种天然橡胶周报由上海中期期货研究所组织编辑,本报告不作为直接投资依据,据此入市应注意风险。报告中观点可能会出现变化,建议咨询上海中期有关业务人员。 - 4 - 根据通用的公告,欧宝在退出中国市场之后,将会为其工厂注入新的车型,包括出口美国的别克。这也意味着,通用未来将通过欧宝与别克的产品系列相互结合,分担各自的成本。而在市场开拓方面,欧宝未来将主要回到欧洲,开拓其成熟并且熟悉的市场。至于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欧宝区区几千辆的销量,别克随随便便就能弥补。这是一石二鸟之举。 可以说,欧宝退出中国市场,固然是通用从全球资源布局考虑之后的主动行为;但也说明了,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车企的“救世主”,并非任何车企都能在这个市场中生存。 长期以来,中国市场高速发展,一直在全球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巨大的需求,让汽车市场长时间处于卖方市场。这让不少品牌意识到,只要进入中国,便能获得喘息的机会。从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显然尤其明显,通用倒下了之后,只有中国市场欣欣向荣,并依靠着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迅速恢复元气。 前年,瑞典品牌萨博陷入困境之后,也第一时间想到了中国市场,试图与中国车企联手,开拓中国市场,以避免关门厄运。 中国车市经过了黄金十年的发展,从2012年进入微增长之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去年市场增幅再度回升至双位数,但未来走势如何,谁也难言十分乐观。 在这种大环境下,车企如何争夺市场?这就考验各方的体系能力,这包括产品竞争力、渠道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成本控制力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欧宝目前在华的实力,显然难以与其他品牌相竞争。其实,创立于1863年的欧宝,在1914年跻身德国最大车企,在1993年通过进口渠道正式进入中国。前年,欧宝曾提出复兴计划,计划提振包括在中国市场在内的销量。不过,事与愿违。 这也从侧面说明,如今的中国市场,从竞争的角度,并不亚于欧美发达市场,尤其是东部一二线城市,在限购等政策的袭击下,车企之间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在某种意义上讲,欧宝主动退出中国市场,是我国汽车市场发展一个重要转变点。未来,此类退出市场的事件,或许会陆续发生。正所谓,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