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发改委]: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

信息技术2019-04-01发改委从***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目录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二节战略目标和任务第三章全省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第一节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二节优化开发区域第三节重点开发区域第四节限制开发区域第五节禁止开发区域第四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区域政策第二节绩效评价第五章规划实施附件1: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附件2:附图 1序序序序言言言言国土空间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区域不断协调、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宝贵资源,是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打造水清、天蓝、山绿、气爽的美丽山东,实现家园更美好、经济更发达、社会更和谐、区域更协调、人民更富裕,必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科学有序开发国土空间。本规划中的“开发”,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明确开发方向,优化开发布局,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提高空间效率,营造宜居环境,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城镇建设、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应 2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宏观调控。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68号)编制,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组织实施,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贯彻执行。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党的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68号)对编制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3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规划背景规划背景规划背景规划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齐鲁大地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国土空间开发重构步伐加快,崛起为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大省、经济文化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之一。着眼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深入了解我们家园的自然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奠定坚实基础。一、自然状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与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界,西南与河南省为邻,西北与河北省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多样。全省陆地面积约15.7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6%,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579.3万人,辖17个市(其中2个副省级城市),60个县、30个县级市和48个市辖区。(见图1山东省行政区划图)地形。山东省位于我国自西向东逐次降低的三大阶梯中末端,总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种类多样,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间)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泛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山地约占陆地总面 4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泊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山东半岛海岸线全长3345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见图2山东省地形地势图)气候。山东省地处中纬度,具有四季分明、干湿显著、雨热同季的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摄氏度。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6-9月份,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山区多于平原。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290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水文。山东省河流比较发达,境内湖泊交错,水网密布,分属黄河、淮河、海河、小清河及山东半岛水系。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有70多条为干流和一级支流。年径流深的分布趋势与降水量一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全省各地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水量相差悬殊,且平原地区年际变化大于山区,年际极值比达11倍之多。(见图3山东省水资源密度等级分布图和图4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等级分布图) 5山东省是北方湖泊较多的省份。湖泊多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东平湖、白云湖等,总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其中,南四湖(通称微山湖)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8.87亿立方米,汇集苏、鲁、豫、皖4省3.2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来水,入湖河流70多条。植被。山东省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叶林,植物种类较丰富,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3%。植被分布以水、热条件较好的鲁东地区最为丰富,鲁中南次之,鲁西较少,鲁北最贫乏。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面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43%,在山地丘陵区,主要为栎林、刺槐林与杂木林,而平原区则为杨柳林和刺槐林等。温性针叶林面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57%,从半岛到内陆,从海滨沙滩到山地丘陵都有生长,半岛地区以赤松为主,鲁中南山地油松和侧柏分布较广。资源。山东省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19位,土地资源总量较小。水资源相对匮乏,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3亿立方米。黄河水是山东主要的可利用客水资源,一般来水年份可引用水量70亿立方米。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水产品产量多年居全国首位。山东省原油产量占全国1/3,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国内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 6东;煤炭资源丰富,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矿产资源总量较大,全省现已发现矿藏资源150种,有58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黄金(岩金)、自然硫、石膏居全国第一位,石油、金刚石、菱镁矿、钴、花岗石居全国第二位。灾害。山东省季风气候十分明显,易导致旱涝、霜冻、冰雹、干热风、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多,影响范围广,且经常交替出现。干旱主要以春旱最为突出,其次是初夏旱(6月)和晚秋旱(9-10月)。春旱以鲁西北最为严重,鲁中山区及半岛西北部偏重,鲁东南沿海及胶东南部较轻。涝灾有夏涝和秋涝,以夏涝为多。洪涝灾害以黄河以北广大平原和鲁西南平原一带最为频繁,鲁中山区和胶东半岛较少。二、综合评价通过对陆地国土空间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山东省国土空间具有以下特点:――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山东省耕地面积为11271.14万亩,人均1.18亩,低于全国1.39亩的平均水平,列第19位;其中有5个市、47个县(市、区)人均耕地低于1亩。 7全省现有未利用地2453.11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41%,远低于全国27.5%的平均水平。未利用土地中荒草地占53.69%,盐碱地占23.35%,裸岩石砾地占16.39%,沙地占0.93%。由于盐碱、坡度较大、土层浅薄、涝洼、分布过于零散等各种原因,未利用土地的开发难度较大,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普遍超标,闲置、浪费土地现象仍然存在。土地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见图5山东省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问题突出。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水资源量为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居全国倒数第3位。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差,全省废水年排放总量超过40亿吨。地下水过度开发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2011年全省省控河流监测面中,劣于V类的30个,占28.8%。省控湖泊富营养化较为严重。近岸海域普遍受到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污染,局部海域存在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超标现象。(见图6山东省人均水资源潜力等级分布图、图7山东省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和图8山东省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8——生态比较脆弱,水土流失、盐渍化严重。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胶东半岛地区以及鲁西北黄泛平原区与滨海地带。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道、湖泊淤积,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土壤的盐渍化也非常严重,目前全省盐渍化土地总面积140.0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2%,主要分布在鲁西和鲁北滨海地区。湿地面积萎缩,全省湿地总面积为156.67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15.93万公顷,占73.4%,比1986年减少了53484公顷,减少率为4.41%。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森林覆盖率低等因素,使得全省生态脆弱区域面积较大,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见图9山东省地下水超采程度分布图)——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煤炭和原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98%以上,特别是煤炭消费占80%左右。2011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855吨标准煤,比广东、江苏、浙江分别高0.292、0.255、0.265吨,近30%的河流监控断面水质劣于V类,大气质量、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受到严重威胁。矿产资源消耗量远大于新增储量,全省45种主要矿产中,有33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3的国有矿山面临着资源枯竭。全省土地利用率达到89%,远高于全国72.6%的平均水平,对土地资源的生产力造成一定影响。严峻的环保压力, 9制约着一些地区的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全省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在东、西部区域之间很不协调。东部地市人口数量少于西部地市,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差距过大。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的差异较大,东西部农村发展的差距也很大。“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量只有城镇居民的3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2.89:1。国民收入分配仍存在着重城市和工业、轻农村和农业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在财税政策、社会保障、金融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或不合理的现象。(见图10人均GDP分布评价图)三、面临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向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都对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必须妥善应对以下重大趋势。 10——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未来10年,山东省正处于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期,年均

你可能感兴趣

hot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

信息技术
发改委2019-04-01
hot

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

信息技术
发改委2019-04-01
hot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

信息技术
发改委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