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2015年11月交通工具行业互联网汽车研究月报:我国汽车电子企业的突围之路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15年11月交通工具行业互联网汽车研究月报:我国汽车电子企业的突围之路

交通运输2015-11-30张帅国金证券自***
2015年11月交通工具行业互联网汽车研究月报:我国汽车电子企业的突围之路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长期竞争力评级:高于行业均值 市场数据(人民币) 行业优化平均市盈率 24.05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20.08 国金交通工具指数 9747.56 沪深300指数 3556.99 上证指数 3436.30 深证成指 11961.70 中小板综指 12718.31 相关报告 1.《互联网交通与汽车后市场的强强联合-互联网汽车行业点评》,2015.8.21 2.《据守蓝筹,兼攻后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2015年度投资策略》,2015.1.23 林海 联系人 (8621)60230226 lin_hai@gjzq.com.cn 张帅 分析师 SAC执业编号:S1130511030009 (8621)60230213 zhangshuai@gjzq.com.cn 我国汽车电子企业的突围之路 一、本周主题  行业策略:我们看好汽车电子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投资逻辑上,推荐两条主线:首先,在汽车电子的前装市场,关注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技术跨越的公司,特别是能够借并购切入供应商体系的公司;在后装方面,重点在于公司的盈利模式,我们比较看好具备打通汽车后市场能力的公司,同时建议关注拥有核心算法的公司。  推荐组合: 我们推荐以下组合:通过海外并购切入国外汽车整车厂商供应链的均胜电子、得润电子、东风科技、宁波华翔等;深耕汽车零配件行业,并布局ADAS的亚太股份、保千里等;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龙头,全志科技、索菱股份、盛路通信、京威股份等。  行业观点 汽车电子市场未来空间可期:我国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增长带动了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已占到全球市场的25%;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将会打开汽车电子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随着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渗透,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海外并购实现技术跨越:汽车电子前装市场利润率高,但产品需要汽车整车厂商认证,我国的汽车电子厂商并被列入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的供应体系;国内汽车品牌以合资为主,自主汽车品牌实力较弱,且以中低端市场为主,无法给予国内汽车电子厂商足够的支持,因此国内前装市场被国外汽车电子巨头垄断。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技术跨越,切入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供应体系,供应层次的根本性转变,决定了未来的盈利水平。 利用互联网思维转变盈利模式:由于产品标准和限定较少,进入门槛不高,国内汽车电子后装市场竞争激烈。与前装市场不同,后装市场应以规模和商业模式取胜,企业的重点不在于产品本身的利润,而是产品背后的数据和资源,企业盈利的模式将从卖产品向提供数据和服务转变,客户资源和互联网思维将助力企业摆脱红海迈入蓝海,此外拥有核心算法的公司也有望在竞争中胜出。 二、本周重点技术推荐  展望‚十三五‛ ,中国智能交通成果关注  电子元器件行业:新能源汽车爆发,绿色中国‚芯‛迎来春天  2015中国汽车互联网+创新大典暨100强发布  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商用车行业探寻发展新希望  《汽车电子商务蓝皮书》: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是三大趋势  东风悦达起亚明年推2款新车 全新SUV领衔  汽车电子增速加大,带动传感器与芯片市场  中国一汽:勇当智能汽车自主研发‚领跑者‛  金固股份定增27亿元 重攻汽车后市场  广汽集团营业收入目标4000亿元,发布自主研发电动车 72388189914010090110411199112942141201150301150601150901国金行业 沪深300 2015年11月30日 2015年11月交通工具行业互联网汽车 研究月报 评级:增持 首次评级 行业研究月报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月报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 第86届中国电子展开幕,智能汽车成展会亮点  大众汽车联手百度深度布局车联网  上汽集团30亿元定增砸向汽车金融  乐视造车背后:互联网公司争抢新能源车"准生证"  得润电子:汽车电子助推营收高增长,多领域布局迎来收获期 行业研究月报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展望‚十三五‛ ,中国智能交通成果关注 关键词:十三五,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几年前已经被广泛讨论,直到今年才终于实实在在地在推动发展。当中尤其教人深有体会的,就是北上广深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但早晚班的道路车辆造成拥堵,还会涉及人身安全等问题。智能交通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正在不断推进中。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1、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成效明显,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首先,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立项的智能交通相关科技项目相继完成并通过验收,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在智能车路协同、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车联网、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控、交通物联网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成果,部分成果缩小了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已实现了产业化。其次,智能交通的建设和实际应用显着提升了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461个城市建成了集接处警、信息采集、交通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交通指挥控制中心,404个城市实现了交通信号区域控制或主次干道”绿波”控制。全国机动车/驾驶人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全国范围机动车违法联网处置。以公共交通出行为核心的城市智能公交与客运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公交都市”建设推动了城市地铁和地面公交调度、枢纽及P R换乘服务、公共自行车和步行等慢行系统服务领域的应用服务创新,公交一卡通在珠三角、江苏等区域初步实现跨城市的互联互通。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监管系统等智能交通应用平台已经建成。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已在全国应用,并已实现全国29个省市联网。中国ETC已经成为国际上用户规模超过千万,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ETC技术体系之一。根据评估,ETC提高车通过能力4倍以上,节能减排效益显着。第三,智能交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家,涉及视频、安防、监控、电子收费等设备以及各种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领域。近年来,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大,许多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传统交通工程技术研究得到重视和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实际成效,智能交通市场主要应用产品的国产化比例明显提高。第四,新型创新组织模式推动了智能交通领域的协同创新。全国建立了多个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正在推动创新体系的完善。产业联盟、创新联盟等发展活跃,OpenITS、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联盟等在基础数据开发、公共研发平台共享和可持续协作研发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机构等在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 2、智能交通产业整体稳步发展,市场需要在发展中规范,新型投资建设模式对产业和市场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2015年我国的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总体上估计较2014年度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相对稳定。业内骨干企业纷纷走向资本市场,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境内外资本等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格局,使智能交通行业骨干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加强,企业的品牌、技术、资本一体化核心竞争力正在提升。其二,市场中的规范性需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建设、监理的专业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忽视项目建设内在要素的低价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了一些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实施效果达不到规划要求。其三,随着近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日益紧密,加之地方财政的财力不足等因素,催生了BT、BOT、PPP等投资建设模式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受到亲睐;与此同时,也造成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局域垄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成长机会减少,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加大,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和风险值得关注。 3、新技术对智能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现实,智能交通系统的内涵和技术体系正在变革。 行业研究月报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一年前,也许我们还在关注和讨论新技术对智能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到了2015年,这些机遇和挑战已经成为了现实。手机导航、网络化票务已成为公众出行中智能化交通服务的主要方式;车联网、智能驾驶服务的市场悄然兴起;滴滴打车、专车计划、UBER(优步)等遍地开花,对传统出租车市场和行业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系统数据中心建设和体系构建中毋庸置疑的技术选择;互联网+交通,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新技术、新需求的大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有专家称之为智能交通系统2.0时代。事实上,从近年智能交通行业的变化,我们明显感到,新技术及其理念和模式,正在颠覆或者再造交通运输系统。同时,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和内容都在发生重大变革,新技术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在感知、存储、共享与交互、大数据分析以及综合服务等方面正在全面升级和创新,新一代感知技术和通信技术、移动互联服务、能源管理、车路协同、综合交通智能化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发展迅速,智能交通系统的内涵也在改变。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趋势的展望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交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仍将是我国交通科技领域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方向。针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对交通运输提出的重大需求,以解决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等迫切问题为导向,面向应用需求,继往开来,创新引领和推动智能交通的持续发展,是我国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路。 今年,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对”十三五”重点科技专项进行了规划布局,”综合运输与智能交通”是交通科技领域”十三五”规划布局的重点专项之一。 http://www.cnelc.com/Article/1/151116/AD100232696_1.html 2、电子元器件行业:新能源汽车爆发,绿色中国‚芯‛迎来春天 关键词:功率半导体,IGBT,新能源汽车 相关公司:台基股份300046、士兰微600460、华微电子600360 功率半导体是半导体行业一个重要的分支,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带动下,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行业迎来了新的成长机遇,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期,功率半导体迎来春天。功率半导体占到新能源汽车新增半导体用量的76%,新能源整车半导体用量的50%。IGBT模块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和直流充电桩的核心器件,成本占到新能源整车成本的10%,占到充电桩成本的20%。未来几年是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市场将进入爆发期,IGBT作为其核心器件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们预计未来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市场将带动200亿IGBT模块的需求。高铁、军工、智能电网,大国重器推动IGBT国产化。1)高铁等轨道交通使用的IGBT模块,每列动车组需要使用超过100个IGBT模块,目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在智能电网中,从发电端(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输电端(高压直流输电、柔性输电)到用电端(变频空调、洗衣机、冰箱)都离开IGBT的应用;3)功率半导体是现代军事和武器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