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咨询]:每日经济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每日经济

2015-05-26安邦咨询立***
每日经济

总第4927期 2015年05月26日 标题索引 〖分析专栏〗 【机器人使用正在重塑国内部分产业形态】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多重因素导致部分重大投资项目进展缓慢】 【形势要点:一线城市土地出让价高量低意味着什么?】 【形势要点:一拥而上可能会毁了“北斗”产业】 【形势要点:上海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还是金融】 【形势要点:东北地区面临增长与转型“双重困境”】 【形势要点:安徽全省铺开户籍制度改革有样板意义】 【形势要点: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远低于设计水量】 【形势要点:严介和敢与地方政府撕破脸是托了反腐败的福】 【形势要点:国家专项财政支持东北地区重要领域项目】 【企业竞争:阿里巴巴“源头打假”有助于制造业升级】 【形势要点:银川有望成为中国的“电竞之都”】 【形势要点:城市养老机构要避免与老龄人口分布相矛盾】 【形势要点:中日在亚洲基建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形势要点:耕地保护依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形势要点:巴西面临滞涨投资风险不容小视】 【形势要点:印度社会腐败成为常态】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www.anbound.com .cn 是安邦公司提供给客户浏览信息、订阅研究产品、购买信息服务的虚拟场所,能让您随时随地看到安邦信息。 声 明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研究员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有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 “电话咨询”: (TELEPHONE CONSULTING) 及“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ING) 服务,直接向研究员咨询 在线咨询:research@anbound.com.cn 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56763019,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研究员) 联 系 方 式 【机器人使用正在重塑国内部分产业形态】 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仅使中国面临复杂的劳动力问题,而且正在重塑中国的产业形态。一方面,中国未来将面临日益严峻的劳动力(尤其是技能劳动力)短缺问题,人口红利优势将消失,中国有着扩张计划的城市都将面临抢人大战;另一方面,企业为应对劳动力人口而提前进行的调整,又会在局部显著减少劳动力需求。 曾因员工跳楼而不胜其烦的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信誓旦旦要装备100万台机器人以代替人工。日前,在江苏昆山建厂23年的富士康工厂,首次邀请媒体参观了它的“保密车间”,即目前制造苹果系列产品的车间,参观了被称为“工业4.0”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据国内媒体报道,在其中一个生产流程中,15台设备在3名工人的看护下,一天就可以生产130万件中间产品,完全颠覆了以往几百名工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接力作业的印象。 机器人的使用大量减少了工人数量。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介绍,2013年富士康昆山工厂工人大约为11万人,而目前只有约不到6万人。这意味着,不到三年时间,富士康昆山工厂裁掉、或者以其他方式安置了近6万名员工。游象富称,减员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发展战略的考虑,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力成本攀升。富士康算过一笔账:现在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约5万元一年,而一个工业机器人市价约12万,通过工厂的改造,工业机器人完全可以代替多名工人操作,而且,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误差小,成品率更高。据统计,自2010年至今富士康投入3亿元对昆山厂区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自主研发机械手臂2000余台。 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使用地区在华南的珠三角。业界人士2014年对珠三角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情况的调研显示,未来2年-3年中国内地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以25%以上的速度稳定增长,其中汽车制造、3C、食品饮料等行业增速更快。在曾经拥有大量代工业的东莞市,也在积极推进机器换人。东莞市长袁宝成今年较早时称,从去年9月到今年第一季度止,东莞收到了机器换人的有效申报项目505个,项目总投资42.6亿元,预计能够节省3.5万人的用工量。 据《新世纪周刊》此前引述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2005年-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超过日本,达到3.2万台,约占世界总量的2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机器人热潮中,国产机器人制造也在迅速发展。据国内数据可知,2012年国产机器人器人销量仅1112台,而独资及合资品牌销量高达25790台,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和96%;但到了2014年,国产机器人占国内机器人市场份额升至为13%。这种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国外机器人厂商构成了威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近日发布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比上年实际增长76.6%;外资企业在华销售约4万台,较上年增长47%。 正如其他制造业一样,国内与国外生产的机器人还有明显差别:从应用领域看,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搬运、上下料、钎焊等领域,外资企业机器人则集中在电焊、弧焊等焊接领域。在应用行业方面,外资机器人48%销往汽车行业,电子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占比分别为23%和9%。而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则加速拓展,已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29个行业大类,其中,电子制造和电器设 研究热线 086-10-56763019 订购热线 086-10-56763018 服务热线 086-10-56763028 公关热线 086-10-56763003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研究热线 086-10-56763019 订购热线 086-10-56763018 服务热线 086-10-56763028 公关热线 086-10-56763003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备制造占比最高,分别占到23%和16%。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劳动力成本和老龄化的压力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已在国内成为趋势,而这一趋势将会重塑国内部分产业的形态,这对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带来深刻影响。(AHJ) www.91258.net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多重因素导致部分重大投资项目进展缓慢】 国务院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督查即将开始,各地也加紧了自查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些行业和地区进展良好,但是仍有很多地方进展不足。而这些项目进展慢的原因,非常复杂。某西部城市发改委投资科人士指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审批手续、土地、资金,以及拆迁等。比如5月13日,广东省政府第六督导组到清远开展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专项督查时发现,广东省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融资、用地、征拆等三大问题。比如35项重点项目符合土规面积 10.19万亩,已解决用地指标面积6.74万亩,需要解决用地指标24项。资金方面,目前已落实74.8亿元,资金缺口49.2亿元。另外需要征拆的项目有32项,目前21项未完成,已征面积约4.01万亩,未征面积约7.28万亩。近期陕西发改委调查中央投资项目情况发现,很多项目进展慢,比如截至2015年4月底,抽查2014年中央投资项目113个,34个项目未开工,开工率为69%, 西安市开工率仅仅42.9%、渭南市仅仅50%。甚至2013年及以前年度未开工的410个项目中,迄今仍有174个未开工,其中有36个项目是2012年及以前年度安排的项目。但是很多项目中央资金早已下发,比如,2013年及以前年度未开工174个项目,这致使中央投资6.03亿元长期闲置在各级财政和项目单位账上,未能发挥效益。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指出,导致进展项目慢的原因,是很多项目需要协调的部门多,土地、资金以及拆迁难度大。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副主任张宝通则指出,关键的问题是资金缺乏。(RWSQ) 【形势要点:一线城市土地出让价高量低意味着什么?】 在国家和地方稳定房地产政策的推动下,今年一线城市率先出现房价上涨,但同时土地市场上的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却在明显紧缩。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截至5月24日,一线城市合计签约土地出让金额仅为40.79亿元,业内人士估计,在5月份余下的最后一周,卖地金额几无可能超越前3周,这将是2014年以来,一线城市首次出现单月卖地金额不足百亿元的局面。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减少供应背后,并不是楼市的冷清,反倒是地价不断创新高。以上海为例,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上海土地成交建筑面积5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4%,降幅较上个月缩小3.4%,与2014年全年相比,扩大了18.2%。这意味着上海土地出让建筑面积出现连续12个月负增长的局面。但是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上海市土地成交均价为753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1.8%,较上月增幅提高了7.1%,与2014年全年相比,增幅提高了12.7%,创下自2010年4月份以来的地价新高。但是由于土地出让面积的下降,导致土地出让金降低, 今年1月份至4月份,上海市土地出让金403亿元,同比下降32.3%,较上个月降幅缩小了7.7%,与2014年全年相比,同比降幅扩大了13%。由此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由于可供出让的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已经悄然改变了原有土地规模化扩张的发展模式。政府不得不逐步削减土地供应,同时推升地价,以期达到新的平衡。但这将引起一线城市房价不成比例的大幅提升,一线城市新建住宅将不可避免的“豪宅化”。由此引起的新建住宅与存量住宅的价差,将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加快存量住房的流通和改造,将可能开启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新格局。(RLH) www.91258.net 【形势要点:一拥而上可能会毁了“北斗”产业】 国内“北斗”产业呈现加速发展局面,但“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应用面临不少挑战。从整个北斗产业链来看,芯片、天线、板卡、终端、应用服务等企业累计逾千家,力量分散、产业资源浪费,这种情况引发了产品的低水平、无序竞争,不利于产业发展。目前三大瓶颈制约北斗健康发展。首先是产业集中度低,“小、散、乱”问题突出。与美国GPS民用市场相比,中国北斗产业缺乏龙头企业。以产业上游的核心芯片技术企业为例,美国只有高通、博通等几家,而中国北斗芯片企业就有几十家。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说,很多企业都想从事北斗行业,并付诸实践,这就造成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导致行业里的企业一直做得很辛苦。其次,北斗应用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市场发展空间狭窄。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郭树人介绍,目前已经启动交通公路运输、公共安全、民政减灾救灾等7个行业示范,国土资源、旅游等领域的示范项目正在论证阶段。但这些示范项目多数是专业应用领域,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承载大量的北斗企业。和芯星通系统应用部经理周健称,传统测量市场已经饱和,地理信息装备销售每年保持在4-5万台,新兴的驾考市场和农业机械市场开始兴起,但受行业特征影响,难实现大规模销售。最后是科研资源共享难,专业人才缺乏。国防科技大学三院副研究员明德祥表示,目前从事北斗产业研发的仪器设备、数据等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手中,难以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北斗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由于专门人才的缺乏,也导致了北斗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北斗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反映了国内众多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通病。我国企业创新和管理能力不强,大量企业仅凭借概念就“一拥而上”,导致“鱼龙混杂”,败坏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极大地阻碍中国北斗产业的健康发展。正如当年国内200个城市一拥而上毁了光伏产业一样,要当心一拥而上毁了中国的北斗产业。(RLH) www.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