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宏观新常态(Pinormal)系列研究之十:金融新常态-混业经营大时代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新常态(Pinormal)系列研究之十:金融新常态-混业经营大时代

2015-04-13管清友、张媛、朱振鑫、牟云磊、李奇霖民生证券李***
宏观新常态(Pinormal)系列研究之十:金融新常态-混业经营大时代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1 宏观专题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 管清友 电话:010-85127430 邮箱:guanqingyou@mszq.com 执业证号:S0100514090002 宏观研究员 张媛 电话:010-85127658 邮箱:zhangyuan@mszq.com 执业证号:S0100514030002 宏观研究员 朱振鑫 电话:010-85127489 邮箱:zhuzhenxin@mszq.com 宏观研究员 牟云磊 电话:010-85127654 邮箱:mouyunlei@mszq.com 宏观研究员 李奇霖 电话:010-85127658 邮箱:liqilin@mszq.com 联系人 李昭函 摘要: 混业经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混业经营主要指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上则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根据混业经营的股权架构不同,混业经营的模式可以分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银行母公司模式和全能银行模式三种。 从模式选择上,美国和日本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代表,英国模式是典型的银行母公司模式,德国则采用全能银行模式。从发展路径来看,除德国之外,其他各国均经历了从混业至分业再回归混业的过程,且无一不是利率市场化推动、政策引导和监管配合的产物。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提速,我国从供给、需求和政策层面已经实现了混业经营的天时地利人和,混业经营将成为必然选择。在模式方面,将呈现小银行“金控”,大银行“银控”的混业局面。混业的开展有利于实现银行与券商的协同效应,从宏观层面对改善整个社会的资本结构有积极作用。 金融新常态:混业经营大时代 ——民生宏观新常态(Pinormal)系列研究之十 2 目录 一、 什么是混业经营 ..............................................................3 1、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 3 2、 银行母公司模式 ................................................................................................................................. 3 3、 全能银行模式 .................................................................................................................................... 3 4、 不同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比较 ............................................................................................................... 4 二、 国际金融体制发展路径分析 ......................................................4 1、 典型国家的混业路径 .......................................................................................................................... 5 (1)美国:利率管制倒逼银行转型,政策引导模式选择........................................................................... 5 (2)英国:利率管制引导银行业变革,严格分业决定了混业模式选择...................................................... 6 (3)日本:直接融资弱化银行地位,模式选择摸索前行........................................................................... 8 (4)德国:工业化发展需求的产物,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和支持............................................................. 8 2、全球混业发展路径:利率市场化推动、政策引导与监管配合.................................................................... 9 三、 中国混业经营发展路径 .........................................................9 1、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的过程............................................................................................................ 10 (1)强制混业阶段:监管缺失;金融抑制...............................................................................................11 (2)回归分业阶段:监管趋严,稳定秩序...............................................................................................11 (3)自发混业阶段:供需决定,政策助力...............................................................................................11 2、中国的已有的混业经营模式....................................................................................................................11 (1)金融控股公司:打包金融机构的非金融企业 ................................................................................... 12 (2)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商业银行海外控股投资银行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 15 (3)工商集团贴金:广义的金融控股公司.............................................................................................. 17 四、 中国混业经营之路的必然性 .....................................................18 1、 天时——需求层面:日益苛刻的居民理财与企业融资需求 ................................................................ 19 2、 地利——供给层面:利率市场化加剧商业银行转型需求 ................................................................... 19 5、 人和——政策层面:渐进式放开和引导性规范并重 .......................................................................... 20 五、 中国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21 1、 为什么不是全能银行:监管缺位,资源垄断 ..................................................................................... 21 2、 小银行“金控”,大银行“银控”..................................................................................................... 22 3 一、 什么是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混业经营主要指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上则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根据混业经营的股权架构不同,混业经营的模式可以分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银行母公司模式和全能银行模式三种。 1、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核心特点是母公司多为纯粹控股公司或者实体企业,即并不从事银行、证券或者保险等具体的金融业务,而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作为子公司彼此平级。这种模式中,“混业”主要体现在集团层面,各子公司实质上并不算“混业”。 图1: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2、 银行母公司模式 银行母公司模式以银行作为母公司,下设证券、保险等子公司,进而涉足多个金融领域。可见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相比,银行在集团中地位更高,进而决定了集团的经营战略可能会偏向银行业务。 图2:母银行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3、 全能银行模式 全能银行模式是最为彻底的混业模式,允许同一家金融机构以内设事业部的形式经营金融控股公司 银行子公司 证券子公司 保险子公司 母银行 证券子公司 保险子公司 其他子公司 防火墙 防火墙 4 全部或多项(至少应包括银行和证券)金融业务。这种模式中虽然银行、证券、保险以平级事业部的形式并存,但实际上从名称中即可看出银行业务仍是核心。而且由于证券、保险仅仅作为事业部,因而更易受到银行的影响。 图3:全能银行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 4、 不同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比较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金融混业模式的区别表面上看在于股权架构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相互渗透的程度,以及风险隔离的程度等;但深层看,其实是银行在集团中的不同地位。从金融控股公司、银行母公司到全能银行,银行对集团中其他金融业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反过来看,混业模式的选择与集团中银行、证券、保险的相对实力密切相关。银行实力越强,越有可能采用银行母公司甚至全能银行模式。反观我国现存的金控集团,大多不是以银行起家,银行在集团中不占主导地位。总之,银行的实力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混业模式的选择。 表1:各模式优劣比较 金融控股模式 母银行模式 全能银行模式 风险控制能力 较好 较好 差 信息流通程度 较差 较差 好 监管力度 强 很强 一般 利益冲突 小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