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集团]:每日经济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每日经济

2018-09-16贺军安邦集团李***
每日经济

总第5754期 2018年09月16日 标题索引 〖分析专栏〗 【未来国内深化改革的两大突破领域】 〖优选信息〗 【政策:《人民日报》明确表态中国民营经济不会离场】 【形势要点: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城市治理往外赶人办法欠妥】 【形势要点:中国的加工贸易还远不能放弃!】 【形势要点:两大台风东西呼应将影响中美两国】 【形势要点:中央对国企发债率提出约束目标】 【学界观点:中国城市化率增速以每年7%速度在下降】 【学界观点:今后改革重点是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 【学界观点:不要借口保护农民土地阻碍城乡间要素流通】 【形势要点:海外与国内品牌在中国市场此消彼涨】 【形势要点:今冬国内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 【市场:曹德旺称美国恢复制造大国不易】 【市场:丰田可借助与中企分享混合动力技术打开市场局面】 【市场:海湾石油落户中国呼唤成品油市场引入竞争】 【市场:大众“甲壳虫”车明年停产将终结80年经典】 【形势要点:美欧贸易谈判“鸿沟”难消】 【形势要点:非洲猪瘟有向西欧蔓延迹象】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www.anbound.com .cn 是安邦公司提供给客户浏览信息、订阅研究产品、购买信息服务的虚拟场所,能让您随时随地看到安邦信息。 声 明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研究员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有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 “电话咨询”: (TELEPHONE CONSULTING) 及“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ING) 服务,直接向研究员咨询 在线咨询:research@anbound.com.cn 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56763019,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研究员) 联 系 方 式 【未来国内深化改革的两大突破领域】 时间接近2018年第四季度,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已经接近尾声。尽管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国内对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大规模实质推动还不明朗,但现在也陆续出现了纪念、回顾、总结改革的活动,一些高层人士也陆续透露出一些深化改革的迹象。这些信息虽然并不系统,但值得市场重视和关注。 9月16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发表了名为《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讲。杨伟民曾长期在中国经济决策的高层领域工作,他对今后中国深化改革的看法,他认为,下一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而不必过于纠缠于所有权。 杨伟民称,中国的“新时代”是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的时代、全面深化的时代、向纵深推进的时代,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时代。他认为,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新时代”经济改革的基本趋向。40年来,中国的成功靠的是改革开放,而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改革。杨伟民称,产权激励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在蛋糕既定条件下谁分多少的问题,产权激励则不同,产权明确了生产者就会想方设法优化要素选择,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把蛋糕做大。“按劳分配是分粮,是事后激励;产权制度是分地,是事前激励。产权激励是最大的激励。”所谓完善产产权制度,就是完善所有权以及所有权派生的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租赁权、收益权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国内常常引发困惑和巨大争议的产权制度改革与所有制改革,杨伟民做了重要的解释。他表示,产权制度改革不完全等同于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是变动所有权,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不动所有制。民营企业的成长是所有权改革的成果,但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改革则是在不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杨伟民强调,“如果我们过于纠缠于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就无法深入下去。”与此同时,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必须同步才能有效。产权明晰了,资源才能流动起来,市场才能够决定资源配置。反之,不能同步,即使产权明晰了,但政府仍过度干预市场,也不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杨伟民讲话透露的信息很重要,有如下几点值得重视:(1)未来中国仍将深化改革,其中,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是今后深化改革的两大重点领域。(2)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将以“产权激励”这一“事前激励”为核心推动改革,这与过去以调整生产关系为主的机制改革不同。(3)不动所有权则意味着不动所有制——这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的重要制度。但在所有制这一基本制度之下,产权制度改革与所有权改革将会分开,这种区分将为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政治空间和政治解释。这还意味着,在不动所有制的情况下,中国将会加大产权制度改革。(4)产权制度改革要与市场化改革 研究热线 086- 10- 56763019 订购热线 086- 10- 56763018 服务热线 086- 10- 56763028 公关热线 086- 10- 56763003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研究热线 086- 10- 56763019 订购热线 086- 10- 56763018 服务热线 086- 10- 56763028 公关热线 086- 10- 56763003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同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会更大力度地释放市场资源,更大程度地强化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实际上,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也为十八大以来改革决议的执行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政策配套。 根据安邦咨询智库学者的追踪和调研,在当前形势下,国内市场对于深化改革存在不少的悲观与观望情绪,对于能否在产权改革上取得突破、在做大做强国企背景下是否能推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革,还是带有很多怀疑的。 从现状看,改革推进情况的确不太理想。国企越做越大,不愿让出市场舞台,仍然能获得很多政策倾斜和优先的资源配置;民企对参与混改并不乐观,少数民企的大手笔参股投资更像是纳“投名状”,更多的民企则对此感到迟疑;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民企普遍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这些都是当前的实情。 不过,我们同样也要看到趋势。如果国企做大、民企萎靡的情况持续,中国经济的结果会如何?毫无疑问,将会越来越糟糕!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经济体系如果靠国企来支撑,那无疑就是一个“死局”。相信很多决策人士也明白,真地出大事时,国有企业根本靠不住!有些人从所有制和讲政治角度来看国企改革,虽然讲政治很重要,但如果经济失衡影响到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改革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因此,展望未来,还是应该相信深化改革的可能性。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壮大的民营经济体系,不仅可以成为可依赖的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还完全可以成为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要强调的是,这些已经是宪法和中央文件里都写过的内容,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更加明确地确认过中国的改革内容。正如我们多次的表示,中国要深化改革,关键是把既定的事情做好。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要务是落实既定的改革任务,而基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国企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望成为重要的改革领域,并且会诞生有突破的具体改革政策。(AHJ) 〖优选信息〗 【政策:《人民日报》明确表态中国民营经济不会离场】 面对“私营经济离场论”掀起的波澜,《人民日报》终于发话,发表评论员文章中称,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文章称,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顽强生长起来,为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翻开改革开放历史,“承包”“下海”“个体户”“万元户”“股份制合作”“互联网创业”,通过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可以感受到民营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活力与可能性。现在,民营经济对中国的贡献可以总结为“5678”——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民营经济不是处于协助的附庸地位,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民日报》文章称,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个没有变”的判断:“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更重要的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RHJ) 【形势要点: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城市治理往外赶人办法欠妥】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表示,“我们很多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为了减少城市治理难题,目前采取的是赶人的粗暴办法,这是不对的。”他提出,应该“以深度推进城市化制度改革应对经济增速下降。”在徐林看来,这些制度化的改革包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治理要开放包容,将更多公共资源用于城市居民而不是基础设施投资。李迅雷称,“最近做了一个分析,我们的劳动力数量在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二、三百万,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过去5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在下降。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速是9.3%,但在过去五年这个增速下降到了只有6.8%。”徐林称,通过我国劳动力的数量、就业率、劳动参与率等一些因素变化所做的预测,未来五年到十年,如果劳动生产率增速与过去5年相比不变,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下降到5.8%左右,甚至更低一些。(RYZX) 【形势要点:中国的加工贸易还远不能放弃!】 现阶段国人对加工贸易还存在一些偏见,仍然需要扭转。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撰文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还要不要加工贸易?长期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带动出口乃至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5年之前,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始终在55%的高位,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间的重要引擎。虽然近期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不断创新低,2018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比甚至迫近30%的关口,但这或许反映了短期中美经贸摩擦的冲击。第二,加工贸易还重不重要?加工贸易虽然在与国内经济的联系程度、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如一般贸易,但会带来顺差、解决就业。加工贸易形成的贸易顺差稳中微幅波动,未来伴随着有利进口的因素逐步落地,加工贸易的支撑作用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仍然具有重要性。第三,加工贸易真那么低端?以机械及运输设备大类为代表,自2014年底以来,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步攀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工贸易的深度不断提高。如果再剔除掉价格因素,则会发现得更为明显,出口数量的增长是核心因素,加工贸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端。第四,能否简单地放弃加工贸易?因为利润低就要放弃加工贸易吗?当年日本就犯过同样的错误,中国要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特别是面对美国“制造业回流”、产业向越南等东南亚转移,只有通过减税降费等 手段,尽量留住加工贸易,不能“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