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国际]: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深度报告:“独角兽”强势崛起,引领生物医药技术革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深度报告:“独角兽”强势崛起,引领生物医药技术革新

2018-07-16李艾蔚安信国际喵***
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深度报告:“独角兽”强势崛起,引领生物医药技术革新

请参阅本报告尾部免责声明 生物医药 行业/公司研究 ReportType 行业分析/公司研究报告 T_Ran kI nfo 报告日期: 2018-07-16 目录 1.新上市规则生效,首批公司即将上市 p2 2.新药研发:风险与回报并存 p3 3.中国生物医药发展进入快车道 p6 4.生物医药领域“独角兽”公司介绍 p9 4.1 歌礼生物 p9 4.2 华领医药 p11 4.3 盟科医药 p12 4.4 信达生物 p14 4.5 复宏汉霖 p16 4.6 基石药业 p19 4.7 前沿生物 p20 4.8 亚盛医药 p22 5. 风险提示 p24 T_Anal yst 李艾蔚 PhD 行业分析师 +852-22131400 aiweili@eif.com.hk “独角兽”强势崛起,引领生物医药技术革新 --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深度报告 报告摘要 国内创新药进入快速发展期,独角兽公司逐个涌现 近年来,受益于技术发展、海外人才回流、资本支持,以及支持药品研发和使用的政策的落实,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涌现大批创新研发型企业。部分企业实现产品海外授权,显示其研发能力已达到全球标准。我们梳理了国内部分优质研发型生物医药公司的发展历程、创始人情况及研发管线。包括已提交上市申请的:  歌礼生物:深耕抗病毒领域,拥有丙肝+艾滋病毒综合管线  华领医药:VIC模式代表企业,新机制GKA抗糖药物全球领先  盟科医药:中美同步研发多重耐药菌抗生素突破性产品  信达生物:单抗研发黑马型企业,综合布局肿瘤治疗多种靶点 以及可能赴港上市的:  复宏汉霖:广泛布局,迎接生物类似药市场爆发期  基石药业:PD-L1/PD-1/CTLA-4全面覆盖,大小分子综合布局肿瘤免疫治疗  前沿生物:历时16年研发首个长效抗艾产品  亚盛医药: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处领先地位,覆盖多种靶点 其中歌礼生物作为首家递交IPO申请且通过聆讯的企业,预计在8月初上市。我们看到各公司的管理层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研发实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品布局肿瘤、丙肝、艾滋病、糖尿病、耐药菌抗生素、生物类似药等前沿领域,市场空间在十亿甚至百亿以上。 新药研发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具有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 新药研发包括早期研发、临床前、临床试验、申请上市几个主要阶段。根据美国药企数据统计,一款新药平均研发时间长达13.8年,进入临床I期的药物能够成功上市的概率仅为9.6%,其中肿瘤药概率最低为5.1%。平均每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已超过20亿美元(计入研发失败的成本)。但药物研发是药企长期发展的驱动力,新药的成功研制也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各研发阶段中,临床试验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失败风险最大、资金消耗最多的环节。在美国市场,生物科技创新型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来支撑其临床阶段的研发活动已成为较为成熟的模式。 投资建议: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的新上市规则已在4月底生效,目前已有数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请。我们预计首家公司将在7-8月正式上市。该类创新型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值得积极关注。但需注意临床试验失败和时间延长的风险。此外,产品上市后公司商业化能力和营销能力,以及药品招标、医保等政策均会影响产品销售。 风险提示: i)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ii)产品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iii)国内外同类产品竞争。 2018年07月16日 安信国际 请参阅本报告尾部免责声明 第2页 1 新上市规则生效,首批公司即将上市 今年4月30日,港交所新上市规则生效,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根据港交所4月24日刊发的上市规则修订咨询总结内容,此类公司在香港上市需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1)产品受药监局规管;2)已通过概念开发阶段(通过临床I期试验且获批开展II期或其后阶段临床试验);3)至少有一名资深第三方投资者做出相当数额的投资;(4)市值不小于15亿港元。此外还有上市前至少2年从事现有业务、运营资金涵盖未来12个月开支的至少125%等额外要求。4月30日起,联交所开始接受上市申请和首次公开招股前正式查询。目前已有至少4家公司按新制度提交上市申请,预计首批公司将在7月或以后上市。 表1. 创新生物科技企业港股上市规则 上市资格原则 1.产品受主管当局规管 主管当局包括: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其他机构应个别情况考虑 2. 已通过概念开发流程 已通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且主管当局不反对开展第二阶段(或其后阶段)临床试验; 产品须进行人体测试 3. 最少一名资深投资者做出相当数额的投资,证明已得到一名资深第三方投资者认可 额外要求 1.市值 至少15亿港元 2.业绩记录 上市前至少2个会计年度从事现有业务 管理层大致相同 3.运营资金 未来至少12个月开支的125%(包括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 主要包括(a)一般、行政及运营开支;(b)研发开支 4.基石投资者限制 计算公司在上市时或6个月禁售期内是否符合最低持股要求时,基石投资者的持股不计算在内 现有的IPO前投资者可参与IPO,计算公司是否符合公众持股量最低要求时,其认购股份不计算在内 5.管理风险的特别措施 主营业务根本变动必须获得联交所同意 除牌流程短(须在12个月内重新遵守有关规定) 股份名称结尾加上股份标记[B] 资料来源:港交所;安信国际 创新型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为美国市场常态 根据港交所资料,目前香港上市公司行业高度较为集中在金融与地产行业。而全球增速较快的行业占比较低,例如: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比约1%;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约1%;软件与服务占比约9%(如不包括腾讯则只有1%)。而在美国,由于需要长期的、大量的研发投入,包括生物科技在内的一些创新型行业,无长期盈利记录的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成为常态。尚未盈利而上市的公司比例由1980年的24%上升至2016年的68%。其中生物科技行业,超过90%的首次公开招股公司都未盈利(2016年)。 2018年07月16日 安信国际 请参阅本报告尾部免责声明 第3页 图1:过去10年上市的新经济与旧经济公司组成(按市值) 图2:美国首次公开招股中尚未盈利公司的占比 数据来源:彭博(2017年6月)、港交所;安信国际 *新经济:包括生物科技(Biotech)、医疗保健技术、网络与直接行销零售也、网络软件与服务、资讯技术服务、软件、电脑与周边设备。 数据来源:港交所;安信国际 2 新药研发:风险与回报并存 一般情况下,新药研发流程主要分为:1)早期研究:包括靶点识别及筛选(Screen)、分子结构优化(Lead optimization);2)临床前研究:细胞及动物试验检查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代谢特点等;3)向监管部门(美国FDA、中国CFDA、欧盟EMA等)提交临床试验申请(IND申请);4)临床试验:包括I期-在健康受试者身上检测药物安全性、II期-在病患身上测试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III期-在更多的患者群体身上测试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5)向监管部门提交上市申请(NDA/BLA申请)。其中临床试验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耗时最长、失败风险最大、资金消耗最多的环节。 图3. 新药研发流程(时间参考美国化学新药) 资料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4;安信国际 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约20-30亿美元Tufts University通过研究不同规模的10家跨国药企的106项研发品种发现,一款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在20-30亿美元之间(计入失败项目成本)。临床试验的费用占据药品研发支出的大部分。根据 2010-201560% 47% 16% 16% 14% 12% 12% 3% 1% 0%20%40%60%80%100%旧经济 新经济 24% 9% 33% 30% 68% 75% 92% 41% 0%20%40%60%80%100%整体 科技 生物科技 其他 19802016 2018年07月16日 安信国际 请参阅本报告尾部免责声明 第4页 年间726项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数据总结,临床I-III期的费用中位数分别在340万、860万、2140万美元,临床试验花费中位数共计3340万美元。此外提交NDA/BLA申请的费用大概在200万美元左右。影响费用的因素包括试验中心个数及所在地区、招募受试者数量、试验持续时间、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是否是罕见病等因素。例如,III期试验中每增加1个月会额外花费的中位值为67.1万美元。 临床试验所需时间中位数8.3年,肿瘤药需13.1年 根据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 2017年报告, 药物研发从靶点识别到首次获批上市的平均时间是13.8年。其中临床试验占据其中大部分。根据Biostatistics 2018年的报告,不计准备时间,临床I至III期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1.6、2.9、3.8年,共计8.3年。不同治疗领域的临床试验所需时间介于5.9-7.2年不等,肿瘤药则需平均需要13.1年。临床试验长度的因素包括外包(outsourcing)、疾病复杂程度、试验规模、受试者招募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图4. 临床试验中位数时长(根据美国2000-2015年间406,038项试验统计) 图5.临床试验费用中位数(根据美国2010-2015年间726项临床试验费用统计 *Phase IP:在病人身上进行的临床I期试验 数据来源:Biostatistics 2018;安信国际 数据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7 进入临床I期的新药能最终成功上市概率为9.6% 根据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6年的一篇报告,临床试验各阶段中验证药物疗效的临床II期成功率最低,仅为30-40%;而即使成功完成III期,仍然有6-8%失败的概率。从疾病领域看,成功概率最高的依次是血液疾病、感染、眼科,而肿瘤药的成功概率最低。生物药的成功率略高于化学药。此外,获得孤儿药认证的产品成功概率更高。肿瘤药中,处于临床1期的获得孤儿药认证的肿瘤药成功上市的概率为23.0%,而未获得孤儿药认证的仅为6.7%。 图6. 新药研发各阶段的成功率(2012-2014) 图7. 各疾病领域药物从临床1期到成功上市的概率 数据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6;安信国际 数据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6;安信国际 5.9 6.2 6.3 6.3 6.4 6.6 6.9 7.1 13.1 0.05.010.015.0泌尿生殖 代谢/内分泌 自身免疫/炎症 中枢神经系统 传染病疫苗 眼科 心血管 感染 肿瘤 中位数时长(年) I期 II期 III期 49% 32% 62% 94% 64% 43% 72% 92% 0%20%40%60%80%100%小分子 生物药 26.1% 19.1% 17.1% 16.3% 15.3% 15.1% 14.7% 13.2% 12.8% 11.4% 11.1% 9.6% 8.4% 6.6% 6.2% 5.1% 0%5%10%15%20%25%30%血液疾病 感染 眼科 其他 代谢类 胃肠道 过敏 内分泌 呼吸 泌尿学 自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