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华创宏观&行业“迎接政策调整”之财政专家解读&相关行业点评:财政刺激的想象空间是否正在打开?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华创宏观&行业“迎接政策调整”之财政专家解读&相关行业点评:财政刺激的想象空间是否正在打开?

2018-05-10牛播坤、任志强、李佳、王祎佳、欧子辰华创证券能***
华创宏观&行业“迎接政策调整”之财政专家解读&相关行业点评:财政刺激的想象空间是否正在打开?

1 [table_reportdate] 宏观 宏观研究 会议纪要 财政刺激的想象空间是否正在打开? --华创宏观&行业“迎接政策调整”之财政专家解读&相关行业点评 (会议纪要未经专家本人审阅,特此申明) 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的高度不确定性,国内宏观政策的重心正在向需求侧倾斜。4.23政治局会议时隔一年多重提扩大内需、5.2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压减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和财政部65号文都表明政策微调已在路上,且投资仍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华创宏观组联合大宗、机械、环保和汽车等多行业予以密切跟踪,首先邀请财政专家为各位投资者解读近期政策动向,后续将赴地方草根调研进一步确认政策力度,敬请关注。如需了解详细情况,请联系:华创宏观牛播坤(138 1159 3606)。 参会嘉宾:  主持人: 华创宏观首席分析师 牛播坤  会议嘉宾: 财政部资深财政专家 华创宏观组长,首席分析师:牛播坤 华创大宗组长,首席分析师:任志强 华创机械组长,首席分析师:李佳 华创环保组长,首席分析师:王祎佳 华创汽车组长,首席分析师:欧子辰 会议内容: 一、外部不确定下财政政策微调,结构性发力集中在补短板和三大攻坚战领域 Q1:一季度基建增速明显下滑,从政策面的角度来说是不是能够接受的?后面三个季度的基建是否将延续下滑态势? A1: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从同比角度而言基建下滑速度超过一二月份,基建下滑是出乎预料的。目前的财政政策微调中,其中一个目的也是针对基建,希望进一步提升基建增速。若想提振基建,尤其是政府主导的部分,对于政府的投融资、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乃至项目的尽快落地,需要进行调整。但目前还不适宜进行总量的调整,可以进行结构性调整。 2 [table_reportdate] 宏观 宏观研究 会议纪要 Q2:目前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 A2: 结构性的调整就是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让政府这方面的投资意愿进一步加强,投资落地的效率,包括资金拨付和建设工程审批的时间压缩。从长远来说,压缩项目审批时间是改进放管服的,但是目前5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希望工程尽快落地, 4、5月份就已经进入施工旺季,如果这个时候不作为,尤其在北方,到了国庆节以后即使有资金项目也难以落地。 Q3: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前提下,如何激发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 A3:防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所以2018年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国际贸易这方面的不确定性,所以更应当高度注重防风险。但是财政上防风险,既有过去累积的风险,也要防止发生新的风险。新的风险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可以预料到的,即政府大规模增加债务,风险会进一步加剧的;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如果出现出乎意料的下滑,或者是说支撑力不足,那么就容易暴露存量的问题。因此,存在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经济不能够太失速了,失速的风险可能甚至大于新增债务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说,出于防风险的角度考虑,还要增加一定的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如何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 Q4:是否可以理解为下一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可能出现松动? A4: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松动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但是通过改革可以得到一定的财政积极空间。比如自去年以来一直查处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例如50号、87号文、92号文、192号文,以及今年财政和发改委的194号文,财政金融23号文等,实际上都在防范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的问题,要继续防范隐性债务的非合理性增长。通过放开民间资本进入PPP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强。那么后续可能对民间资本参与PPP的保障和加强对进入通道的拓宽;另一方面可能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上采取一定的、适度的的宽松政策。比如,由于资管新规正式版比征求意见稿适当的宽松,再加上前段时间的降准,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存量债务的风险。降准和资管新规的调整有利于地方政府合理融资需求的满足,如PPP业务的规范发展和政府股权投资基金的规范发展,以及地方政府原来的融资平台转型以后进行的市场化融资,甚至为借新还旧创造一定的空间,有助于防范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所以,后续不排除还有降准的可能性。通过适当平滑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为了控制风险而造成新的风险,一方面让地方政府资金链不至于断裂,另一方面让地方政府的转型类融资平台公司能够正常合理的开展市场化融资。 Q5:是否存在新一轮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可能性? A5:地方政府新一轮置换可能性实际上在反复掂量的。但个人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很多债务是隐性的,政府债务置换的难度比较大。因为风险太大了,如果再置换就容易产生更多的风险,而且会让政府的一些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这个意义上说,预计后续可能对政府的部分经营性的资产或者可售型资产的政策会放松,盘活存量资产的部分,政策存在进一步放开的可能。比如,目前的资产证券化,只允许PPP中满足一定条件下的项目公司资产可以进行证券化,下一步为了盘活存量资产,可能存在把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再进一步放宽;第二是租赁融资,尤其是诸如深圳地铁通过租赁融资的方式建设。 Q6:后续是否存在地方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的可能? A6:实际上现在显性的制度没有松动,但是隐性的调整已经开始松动,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大城市,我们目前看到各个地方“抢人才”,人才标准的门槛不断下移,实际上是“抢人”和“抢人才”一起做。通过各种住房的待遇,或者可购房的资格等方面吸引人才,实际上也是变相进行松动。下一步可能对部分风险可控、但调控政策过严的城市,不排除会采取一些适当放松的措施。 3 [table_reportdate] 宏观 宏观研究 会议纪要 Q7:财政部65号文强调财政投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有可能哪些领域是所谓的符合财政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领域? A7:第一,加快财政的支出进度,加快对一些财政沉淀资金的盘活。而且在使用的过程财政资金的过程中也存在赶时间的问题,这几年一直在不断的加快财政支出速度,今年更突出。以往是到年底财政支出增大,近几年来按照月度平均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第二,加快有质量的增长,从投向来说,首先是“三去一降一补”里的“补短板”。凡是在补短板的内容都是财政支出要加快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补短板里的重要内容,另外重点突出教育和科技方面支出。基础设施方面涉及到城镇化产业、新型城市化等方面的有形的、无形的建设,如信息基础设施这方面的建设是无形的,交通或者是地下停车场、老旧城区改造是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方面速度可能加快。中央层面,国家可能加快横跨东西南北的大的交通构架,比如说民航、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结合精准扶贫的工程,支出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其中也包括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东西。 Q8:棚改今年是否可能在既定的规模基础上提高,还是只是在节奏上加快? A8:可能是节奏加快。棚改规模是经过下面报上来,再审批下去的,而且棚改方面要确定盘子可能不太容易,因此棚改的重点可能是加快速度完成。 Q9:环保是不是也是加快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向呢? A9:环保近几年一直是发展的重点方向。环保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受到环境制约的必然要求,环保、养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等都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 Q10: 财政支出节奏前几年已经明显加快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的空间大吗? A10:一方面,加快转移支付的下达。目前转移支付相对来说可能会慢一点,需要一级一级政府往下转移,财政部65号文要求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最后一期的下达时间不得迟于预算执行当年的9月30日,比如,批复一个项目需要是多少资金,申请单位必须根据自己的预测,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大预算机构申请完毕。另一方面,采取预付款制度,就是说根据惯例,按照最低的基数,可以采用预先拨付,在转移支付下来之后再补充。预付款就是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资金没下达的时候,财政就可以运用自己库存的资金可以进行一些拨付,然后等到转移支付下来再对后面的一项项目进行拨付,就是先预付后结算,是这样一个特征,这样就可以弥补在途资金的一个时间差。 Q11:2017年交通和水利基建项目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是在降低的,那么今年会因为中美贸易战这样一个外部的压力,使得这部分的占比有所提高吗? A11:现在还不好说。因为广义范围的交通除了国家骨干的交通外,将继续得到支撑外,实际上这么多年以来,高速公路网已经是覆盖到了一个相当大的范围了,所以说以后交通建设可能更多的转向城市内部的或者是城乡之间的公路这一类的建设。所以总的来说,公路这方面的基建的比重相对来说是在缩小的,道路维护这方面支出会越来越增加,这是交通方面财政支出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如果谈及这个趋势的变化,如果外需没有出现严重萎缩,整个财政刺激不再重新大规模明显启动的话,趋势上现在还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大的反弹。 Q12:今年财政特别强调有效投资这一概念,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及投资效率上有哪些具体的措施?目前进展情况又是如何? A12:有效投资这一概念自十八大以来,虽然文件里边没有正式出现过,但是中央领导人在很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或者增加有效投资。对于有效投资,首先是确定配置效率,比如说这些资金中哪些是投资到国民经济或者民生里的一些急需项目,按轻重缓急来安排,投资要讲究方向的 4 [table_reportdate] 宏观 宏观研究 会议纪要 正确性,这就叫配置项目。其次,确定选定投资方向和项目以后,尽可能在资金拨付时间上的节省,不要因为资金的拨付速度慢而影响工程的进度。 第二方面,就是在资金使用上要力求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争取是达到同样的目的的时候,资金的使用量是最小的,就是说投入成本最小。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增加有效投资,从配置效率角度来看,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在政府投资里面要明确精准化投资范围。再投资的管控上要加强投资管理,比如说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规划,现在在很多地方都在实行。投资要经过比较充分的论证以后才能决定。同样数目资金,有限条件下哪些项目应该先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带动效应大,是老百姓民生急需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先上马,其他的可能需要适当下挪,这取决于资金情况,这是投资的一个选择和管理的问题。其次,在一些项目上强调数据化管理,提高决策的正确性,监控资金的使用进度,然后不断的衡量投资的使用绩效。十九大习总书记也提出要全面实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尤其是强调财政投资的绩效管理这方面,这几年财政政策在这方面加快了绩效评估,进行这个财政大数据,强化信息化监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Q13:如果后续中美贸易冲突的压力进一步加剧,积极财政政策有没有可能去上调赤字率?如果不上调赤字率的情况下,有哪些腾挪的空间? A13:关于中美贸易谈判,如果做最坏的心理打算的话,可能通过扩大内需来提振整个经济的增速,或者是支撑经济一个必要的增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目前来看,一季度外贸形势还是好的,甚至二季度有可能继续保持向好。很多出口企业赶在谈判结果出来之前,先确定后半年的订单,尽可能加快出口,但是下半年的形势可能就比较严峻,适当的保持内需是必然的措施。在中美谈判最坏的结果出现之前,一般不会轻易去选择像1998年那样提高赤字,1998年6月份决定从盈余的财政政策转向赤字刺激政策。不提高赤字的情况下,4.23政治局会议时隔一年多罕见地提出扩大内需,有一些政策是值得考虑,一是加快财政的预算改革,把预算资金集中起来,把一些沉淀资金、结转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在总量不突破的情况下,国库资金有很多结余结转资金,目前因为预算分配权分割导致沉淀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我认为需要采取一种创新性办法,把沉淀的资金整合起来。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消费,民间的尤其是老百姓的民生需求短期内难以扩大,居民私人需求消费需求受到收入的制约。因此,就需要扩大公共消费,比如说医疗、教育、社保等,会通过政府加大相关领域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实现。 Q14:今年国务院提出要减税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