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重仓中国1-中国制造的激荡四十年:中国做对了什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重仓中国1-中国制造的激荡四十年:中国做对了什么?

2018-02-28宋雪涛天风证券李***
重仓中国1-中国制造的激荡四十年:中国做对了什么?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重仓中国1-中国制造的激荡四十年 证券研究报告 2018年02月28日 作者 宋雪涛 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3 songxuetao@tfzq.com 相关报告 中国做对了什么? 一切升级离不开制造,消费升级的高品质需求、服务升级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人类活动和制造组织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既依赖于先进制造、高端制造、服务制造、柔性制造等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也给各种传统制造业赋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制造业的结合,改造传统制造的组织流程和生产方式。今天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新时代的大幕正在展开。 中国具备了巨国的规模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包括产业工人和工程师),以及从终端生产中产生的对技术的掌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迭代、自主研发,这些是产生创新的土壤,是中国制造从做大到做强,从copy to China到innovation for China,从一个追赶者后进者逐渐转换为创新者领先者,并能够为资本市场创造长期价值的内核。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技术变革的随机性和高风险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0. 前言 一切升级离不开制造,消费升级的高品质需求、服务升级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人类活动和制造组织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既依赖于先进制造、高端制造、服务制造、柔性制造等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也给各种传统制造业赋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制造业的结合,改造传统制造的组织流程和生产方式。今天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新时代的大幕正在展开。 中国具备了巨国的规模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包括产业工人和工程师),以及从终端生产中产生的对技术的掌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迭代、自主研发,这些是产生创新的土壤,是中国制造从做大到做强,从copy to China到innovation for China,从一个追赶者后进者逐渐转换为创新者领先者,并能够为资本市场创造长期价值的内核。 1. 中国制造的激荡四十年 图1:1980年以来中国GDP同比变动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名义GDP翻了8番,年均GDP增速达到15%,差不多5年翻一番,这是一个奇迹。奇迹的背后,GDP增速却表现出有规律的起伏,每个起伏都是持续大约十年的浪潮和低谷。40年来,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和中国品牌,在浪潮来临时站在了浪潮之巅,又在浪潮退去时消失地无影无踪。这40年和四波浪潮,是属于中国制造的激荡四十年。 前两波中国制造的浪潮(1978-1998),简单说就是神州大地压抑已久之后的原力觉醒。这包括了乡镇企业家的觉醒(比如鲁冠球的万向1983,刘永好的新希望1982),对外贸易的觉醒(比如柳传志的联想1984,张瑞敏的海尔),离开体制下海经商的觉醒(比如李东升的TCL,宗庆后的娃哈哈,任正非的华为,段永平的小霸王,王文京的用友,陈东升的泰康,冯仑的万通,史玉柱的巨人,求伯君的金山,郭广昌的复星,王传福的比亚迪)和重新打开国门利用外资的觉醒。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贸易开放带来了制造转移,但没有发生技术转移。80-90年代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需,一些中国人需要的商品,在改革开放初期自己生产不了,就引进整条生产线到中国来生产,比如海尔引进德国的冰箱生产线,彩电引进美国日本CRT显像管生产线等。然而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从终端直接引进生产环节,一旦出现技术升级,在技术匹配的制约下,中国不得不继续引进技术来实现终端产品的国产化。所以,只有制造转移、没有技术转移的结果是,中国依靠市场的规模优势在一些终端制造领域迅速做大,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也给挤掉了。中国CRT彩电工业一度做到全球第一,但遇到液晶技术替代时被打得措手不及,原因是80-90年代的中国制造与新技术的演进过程基本绝缘,中国彩电工业既不了解液晶技术的进展,也难理解新技术的影响,这也造成了中国电子工业直到今天仍然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处于看不到尽头的落后状态。 中国制造的第三波浪潮(1998-2008)是自主化,简单说就是复制-模仿-进口替代,copy to China,美国有的中国也要有,美国日本造的中国都要造。相比80-90年代,这一阶段的中国制造已经从集成组装制造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劳动力技能,在计算机、手机、汽车制造等领域出现了自主品牌,但核心技术零件、自主研发能力仍然受限于技术、设备、材料,技术被卡脖子的情况下,品牌主要靠资本外延扩张吃规模化红利。 1998年,中国商品房市场开放,城镇化率在之后的10年上升了13.64%,快速膨胀的城市化需求催生了和基建地产产业链相关的制造业发展(比如梁稳根的三一重工)。2001年,中国加入WTO,出口额10年间上升了613.41%,贸易逆差占GDP最高达8.62%,出口导向的中国制造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产业集聚,比如东莞的电子,晋江的体育,绍兴的纺织,义乌的小商品等。20世纪末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也催生中国的互联网萌芽,新浪搜狐网易腾讯阿里百度纷纷登场,真正属于他们的时代还在后面。 中国制造的第四波浪潮(2008-2018)是内需创造,简单说就是美国没有的中国也要有,从copy to China转向innovation for China。这一阶段的中国制造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实力,并能在一些产业做到创新迭代。尽管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和投资驱动增长的浪潮末端,但风景已经和之前阶段完全不同,产业迭代创新和新经济的萌芽开始出现。在靠近消费端的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自主品牌出现了明显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制造升级能力,比如小米大疆,格力美的,吉利比亚迪等。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中国制造也开始成为创新引领者(比如科大讯飞,蚂蚁金服,滴滴摩拜,华大基因,尚德汉能等)。 2. 中国做对了什么 图2: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行业中营收占比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我们将中国上市公司和全球上市公司做对比,中国制造的全球市占率超过50%的行业有14个,超过20%以上的行业有50个。过去十年,中国制造快速提升的不仅有全球市占率,还有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关键的基础科技。中国拥有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超级计算机,中国超算神威的计算能力是美国超算泰坦的5倍;中国超算的CPU是上海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研发的SW26010;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卫星网络;中国正在人工智能研究关键领域迅速崛起;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也就是广为人知的“天眼”;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有效的物流系统。 中国真正开始出现大量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迭代也就是最近十年,十年放在产业史上只是一个瞬间,但中国已经在多个行业从追赶者成为领先者,从模仿者成为创新者,并在一些高端制造业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中国制造在发展中国家里算起步比较晚的,上世纪60-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先后出现了拉美奇迹、亚洲四小龙、新四小龙,而今天也只有韩国还在消费电子、精细化工、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还具有全球竞争力。中国制造起步虽晚,但在全球制造业市占率排名和关键基础科技的进步速度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在快速缩小。 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 图3:中国制造优势的微笑曲线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制造业不是零基础就可以发展起来的,无论是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还是市场的规模优势,都不能算作是一国制造业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人类的产业史上不缺少要素大国的失败案列,也不乏要素小国的成功案例。以美欧日的成功为例,一国要成为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需要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具备竞争力。今天中国制造正在形成的全产业链优势,主要来自于四个因素:巨国市场的规模效应、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包括高效率的产业工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队伍)、共和国前30年技术基础的传承迭代。我们借用施正荣的“微笑曲线”:市场容量足够大,品牌服务的推广空间足够大,做终端设计、系统集成的国产厂商能够存活;完备的产业链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给中游制造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保障;技术的传承迭代、很强的政策扶持和政策执行力,驱动产业向上游发展,掌握自主研发能力和专利技术。 巨国市场的规模效应: 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中国的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红利,这使得每一个产业的进入者都有机会以粗放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严格意义上说,今天常被提起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都不算中国首创,但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最成功的应用,都离不开中国市场巨大的规模效应。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中国高铁营运里程达到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量的66.3%。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大市场能够大大的降低和摊薄成本,福耀玻璃到美国,就是因为美国汽车公司的要求到当地设厂便于快速到货。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相当于欧洲总人口(7.4亿)。借助大国效应的势能,中国企业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或海外并购高科技公司,缩小和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并建立核心竞争力,最终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和模式突变。 良好的基础设施: 制造的崛起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2010年郑州引进了富士康之后,2012年郑州机场开始二期大扩建,郑州机场的货运量从2011年的10.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45.7万吨,2014年郑州机场高速还是四车道,仅仅用两年就全部改成了八车道通行,体现了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2017年郑州成为亚马逊在中国中西部的首个直邮口岸,这背后是高效率的运输能力保障。 基础设施和物流效率,决定了能否实现海陆空快速的运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有效的物流系统,而且基础设施覆盖完整,并不只集中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一点遥遥领先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且超过很多发达国家。中国的高铁里程超过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的65%;中国在修桥、铺路、盖楼、挖港的能力世界领先;中国具有世界领先的高压输电技术和港口机械技术;中国是世界太阳能发电量和风力发电量最大的国家。 完备的产业链基础: 产业链聚集,制造产业聚集能够大大降低成本,也能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增强竞争力。苹果产业链十年,苹果产业链业绩增长和苹果销量增长相关,原有苹果产业手机供应链的产品复制能力,也能够在汽车电子、5G、智慧物流、AR/VR等各类新领域复制。这才是驱动这批公司进一步做大和估值提升的核心。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绝不仅仅是几个公司进入苹果供应链。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里,一旦下游(组装生产制造)站稳了中国企业,上游(设备和材料)就会集聚,如果中国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转移掌握技术,上游最终也会被中国取代。这个就是中国一步步实现完备产业链的过程。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产业链基础——高效率和吃苦耐劳的产业工人: 工业产品的价格优势不仅取决于劳动力成本,还取决于劳动生产率,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也在提升,所以中国工人劳动力成本还是比美国的蓝领低很多。2016年,福耀玻璃从国内调集中国工人,在美国工厂和已经上岗了半年多的美国工人进行了一场生产效率测试,比赛给汽车玻璃压膜。福耀公司制定的生产定额是800片,最终中国工人做到了1011片,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