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中东、石油和改革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中东、石油和改革

2018-01-23孙金霞、薛俊东方证券改***
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中东、石油和改革

HeaderTable_User 1139439906 1199170346 1376698287 1259939731 HeaderTable_Stock 股票代码 投资评级 评级变化 行业code HeaderTable_Excel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专题报告 【投资策略〃证券研究报告】 中东、石油和改革————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 研究结论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原油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且由于大部分产能用来出口,因此中东地区紧张对全球原油市场具有立竿见影的影响。本报告根据各国的原油产量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将中东产油国分为三类: 1、核心国(占全球市场5%以上):沙特、伊朗、伊拉克,对国际油价影响极大,能在中长期显著影响油价中枢; 2、次核心国(占全球市场1%-4%):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等,能在短期内对油价引起明显波动; 3、边缘国(占全球市场1%以下),如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土耳其等,影响微弱或几乎无影响。 这一分类得到了历史验证,几次深刻影响油价的地缘风险,都与核心国有关(1973年中东战争、1979年伊朗革命/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阿拉伯之春),而发生在边缘国的地缘风险,事后都被证明影响不大。 这一地区的频繁动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现代国家政治制度远未形成,大部分只是戴着现代国家外壳的封建君主国、神权国家、部落国家、军人政权,政治体制具有前现代的特点,在民主化过程中应对风险的弹性不足,具有较大潜在风险。 二、中东地缘政治的基本格局是沙特伊朗两强对立。这两大地区性大国,在种族、宗教、文化上的全面对抗,以及以双方为核心的阵营分化,在叙利亚、也门、伊拉克、黎巴嫩、卡塔尔的争斗,是贯穿整个中东的主要矛盾。 三、区域外大国,尤其是美俄扶持地区代理人进行利益争夺。美俄都将中东视为战略重点,在该地区有着长期的经营,并培植了自己的利益代理人,也塑造了地区的阵营分野。 未来展望:七大风险值得关注: 1、沙特王位继承与政权延续问题,尤其是油价若下跌对政权稳定性的影响。 2、什叶、逊尼两大教派矛盾,尤其是在沙特东方省问题和什叶派星月走廊。 3、伊朗核问题:美伊关系将长期处于对立状态,仍有冲突升级隐患。 4、平民主义对政治体制的冲击。例如2018年开年之初伊朗的街头抗议。 5、库尔德人问题,尤其是伊拉克库区公投独立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6、极端伊斯兰问题。伊斯兰国思想会借助互联网继续传播。 7、巴以问题。宗教、文化、民族等内部因素,叠加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 风险提示 中东局势再度紧张,推动油价上升过快的风险。中东地区政局不稳,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布局推进的风险。 报告发布日期 2018年01月23日 证券分析师 孙金霞 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薛俊 021-63325888*6005 xuejun@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100002 联系人 曹靖楠 021-63325888-3046 caojingnan@orientsec.com.cn 王仲尧 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 相关报告 从比较研究视角看中国一带一路与本轮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机会 2017-06-05 中东地缘局势与中国的中东战略 2017-05-30 投资策略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中东、石油和改革————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 2 “中东”一词当下已是耳熟能详,最早却是来自西方舶来品。从西方文明的视角,将欧洲以东按距离划分近东、中东、远东。中东地区地理上主要包括西亚和北非,两大地理板块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又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紧密连接。 从地理范围来看,中东包含亚、欧、非交界地带的20余国。从文明视角来看,该地区除以色列外,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义为主导。从种族观点来看,主要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以及犹太人五大民族。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原油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且由于本地区制造业等相对落后,对原油需求较低,大部分产能用来出口,因此中东地区动荡对全球原油市场具有立竿见影的影响。同时,中东地区政治体制、区域合作、经济水平上相对较为落后,动荡时有发生,让这一地区总是牵动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目光。 本报告是继2017年5月27日报告《中东地缘局势与中国的中东战略》之后,中东地区系列研究的第二篇,透过研究中东地区各国发展的历史脉络,整体现状和内外部的制约因素,对该地区在2018年乃至更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存在隐患进行研判、预测,帮助投资者把握投资方向。 一、核心国与边缘国:中东地缘风险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分级 影响国际油价的最重要因素是油价的供需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逐步企稳回升、需求稳定提高的情况下,供给端的变化是国际油价的最大不确定性。中东、北美、欧亚大陆中心(主要指俄罗斯与独联体)是世界上的原油三大板块,以2017年为例,产量分别占到全球的31.8%、23%、14.4%。美国、俄罗斯等产油大国在可预期的时间段内,国内政治基本稳定,出现政治风险的几率不大。在冻产协议依旧有效、北美页岩油生产尚未出现明显的扩产情况下,影响产量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中东各国的地缘政治风险。若出现影响中东产油国政局稳定的地缘风险因素,可能影响其原油的稳定生产、出口能力,带来油价提升的风险。 图1:2017年世界原油市场的供给情况,中东地区是最大出口地区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中东、石油和改革————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 3 与美国不同,中东各国工业生产能力有限,原油开采、提炼后基本用于出口,因此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影响特别明显。具体到国别,一国的原油出口占国际原油市场供给的比例越高,则其持续生产能力的稳定性,对原油市场的影响越大。因此从市场比例来看,中东产油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可以分为三档次: 表1:按照产量对中东主要产油国进行核心、边缘分类 分类 对油价影响 国别 产量 核心国 影响极大 沙特、伊朗、伊拉克 占全球市场5%以上 次核心国 影响较大 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 占全球市场1%-4% 边缘国 影响微弱或几乎无影响 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土耳其 低于1%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证券研究所 利用我们对产油国划定的标准,用历史经验进行检验,发现这一标准完全符合油价波动规律: 1、 当2个以上核心国发生地缘风险,将在中长期显著影响油价中枢; 2、 当1个核心国、或多个次核心国集体发生地缘风险,能在短期内对油价引起明显波动; 3、 当1个次核心国发生地缘风险,将在短期内导致油价上涨预期,但如无其他因素跟进,这一上涨难以持续; 4、 当1个边缘国发生地缘风险,对油价影响不大或无影响。 图2:地缘风险直接影响油价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证券研究所 只有当核心国、或多个准核心国发生政治动荡、减少产量时,才真正对市场形成长期影响的: 1)197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涨幅达到300%: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中东、石油和改革————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 4 战争期间,阿拉伯世界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通过石油减产、停产和提价等手段发动了石油战争。以沙特为首,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纷纷关闭输油管道、收回外资油井等,原油价格从73年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涨幅高达300%。 2)1979年 伊朗伊斯兰革命/ 两伊战争(伊朗、伊拉克),涨幅超过100%; 由于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两国石油生产几乎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受到巨大影响,产量剧减,油价在1979年的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近40美元。沙特本想通过增长来控制油价,但并未奏效。 3)1990年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拉克、科威特),油价上涨超过30%。 由于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以及其后的联合国对伊制裁,导致这两大产油国停产,油价暴涨,到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36%。但是随着开战的宣布,沙特等国承诺在美军军事行动期间扩大原油供给,导致原油价格反而转向下跌,到1991年2月签署停战协定之前,原油价格已经跌回了20美元以下。 4)2003年 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油价接近5年持续上涨,增幅达到300%。 由于市场预期伊拉克经过长期的制裁,在美国打击下不堪一击,因此油价在初期并未明显反弹,甚至小幅下跌。但是随后市场发现伊拉克战争远非短期能够结束的,所以原油价格在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后(开战6个月后),反而却出现了大幅回升的行情。叠加中国入世以后对原油需求的大幅提升等需求端因素,油价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8年一路高升。 5)2010年 阿拉伯之春(利比亚),油价上涨超过20% 阿拉伯之春波及到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尤其利比亚是较为重要的产油国。利比亚内乱开始后经过了几个阶段,2月卡扎菲雇佣军攻击反政府军,3月17日联合国决议设臵禁飞区,随后欧美直接参与到战争中,战争规模扩大,到5月反政府武装击毙卡扎菲,3个月内原油价格从100美元攀升到125美元的高位,上涨20%以上。 反之,在边缘国家发生的争端,对油价几乎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2001年 阿富汗战争; -2014年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 -2014年、2017年 美国空袭叙利亚。 油价均没有明显上涨,在叙利亚危机中,油价甚至出现下跌。当然,这其中也和市场供需状况有关。2014、2017均处于全球原油供大于求的时期。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中东、石油和改革————战略国别研究中东篇之二 5 图3:利比亚作为准核心国,内战期间油价上涨 图4:叙利亚只是边缘国家,美国的轰炸没有推升油价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证券研究所 这个效应如果按实际购买力折算,趋势将更加显著(下图)。真正引起油价中枢提升的只有4次,即1973年中东战争、1979年伊朗革命/两伊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内战)。 图5:实际购买力计算的油价变动 数据来源:BP,东方证券研究所 中东地区混乱的地缘政治格局,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状况的内外部影响。本文后半部分将详细列举影响中东地缘格局的历史、现实因素,以及未来的风险前瞻。 二、历史溯源:内斗与外患塑造中东恩怨 1、内因:三大民族先后称雄,未能形成绝对优势国 历史和现状,决定了中东不存在主导国家,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各据一方,没有任何一方足以形成绝对优势。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