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报告 2025年4月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郭主龙、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梅瑰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房地产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等章节中关于公司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1第四节公司治理..............................................................34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54第六节重要事项..............................................................55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73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81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82第十节财务报告..............................................................87 备查文件目录 (一)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二)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三)报告期内在巨潮资讯网上公开披露过的公司公告。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注册变更情况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是√否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1、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是√否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2024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前三季度呈现筑底调整态势,但随着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市场信心得到显著修复,在政策支持下呈现出积极的止跌回稳趋势。从政策层面来看,2024年是房地产政策密集调整的一年,中央层面多次强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主要围绕“促需求、防风险、去库存”三大维度展开。在需求端,政策通过降低房贷利率、首付比例,取消限购、限售等措施,降低购房门槛。在供给端,设立保障房再贷款、专项债收购存量房等政策助力去库存。同时,“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不断增加,支持企业保交付。2025年房地产市场预计政策将持续发力,有望延续积极变化,“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是房地产政策发力的主要重点,通过增加有效供应,促进销售恢复,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行业新的供需均衡。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与销售业务,同时积极探索和开拓融资代建、特色小镇、TOD城市综合体、城市更新、产业地产、物流地产等新兴业务。公司产品类型以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宅需求为主,辅以商业、公寓、产业园、特色小镇、城市综合体等;产品以“美好生活营造者”为品牌定位,以“雅颂天地,和美中国”为品牌愿景,以“交融天下,联心筑家”为品牌使命,打造中交地产特色产品谱系,形成产品力+服务力的竞争优势。公司作为中交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上市公司,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央企控股优势,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战略,聚焦主业,做强专业,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及品牌力,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展现了公司“美好生活营造者”的优势和决心。 2024年12月,公司完成收购中交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拓展了轻资产业务,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交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住宅、商写、公建、陆路、空港、港口为核心服务业态,为业主方提供基础物业管理服务,以空间服务、美居服务、资产服务、前介服务、餐饮服务、会务服务、培训服务、商业运营、产业运营等增值服务为业务增长点,提供多元定制化增值服务。中交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交集团唯一的物业资源发展平台,以高标准打造央企物管品牌,秉承“交心服务,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生活服务和以“物”为中心的全产业链资产运营服务,为客户精准输出一揽子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向商品房承购人因银行抵押贷款提供担保 √适用□不适用截止2024年12月31日,向商品房承购人因银行抵押贷款提供担保13,205,392,918.28元。 董监高与上市公司共同投资(适用于投资主体为上市公司董监高)□适用√不适用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是具备优秀的发展资源平台优势。公司实际控制人中交集团是基础建设领域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和投融资实力,公司作为中交集团在房地产板块唯一的A股上市平台,具备良好的企业背景及信用水平等条件,能够充分依托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有力保障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公司在业务开发方面遵循以一二线城市为核心原则,土地储备主要布局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西南城市群等区域。 二是积极创新的融资能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积极开展创新型融资业务,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流入,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保证公司资金链稳定健康,加上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信用支持和直接支持,有力支撑了公司投资拓展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是科学有效的综合运营能力。公司切实推进管理精细化,向管理要效益,对项目开发与管控能力不断完善升级,严格管控各个项目运营节点切实落地执行,实现了对项目的利润、现金流、成本及开发周期全过程管控,注重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品质和营销能力,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狠抓目标成本管控和动态成本监控,优化成本管控,为公司实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不断提升的品牌效应。公司以“美好生活营造者”为愿景,以“雅颂天地,和美中国”为价值理念,践行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建设质量,高水准的社区服务,高品位的文化传承,在追求规模拓展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力求将“美好生活营造者”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产品与每一项服务中去,在已深耕的城市建立了较高的认可度及知名度,形成了较强的品牌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主要财务指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076.98亿元,较上年末降低1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5.79亿元;2024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183.02亿元,较上年降低44.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79亿元。 2024年12月,公司完成收购中交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202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增加物业管理业务收入,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171.81亿元,物业管理业务收入7.2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收入仍主要来源于房地产业务,主营业务构成未发生重大变化。 (2)主要经营指标:公司房地产业务在2024年1-12月(全口径)实现签约销售面积85.32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降低52.51%实现签约销售金额156.43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58.13%,销售回款247.07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5.07%;公司在2024年1-12月(权益口径)实现签约销售金额105.11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61.58%,销售回款188.13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2.78%;物业管理业务全年新拓展物业面积1,293万平方米,在管面积6,265万平方米。 (3)报告期经营回顾 加快做实房地产业务资产,提升发展空间。公司紧密关注房地产政策的动态,积极把握政策机遇,从业务端入手,扎实做实资产。公司编制了“一项目一策”的专项库存去化方案,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去化策略;统筹开展库存去化专项工作,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政策窗口期积极行动,利用数字营销手段,开展拓客活动,通过线上推广、精准营销等方式,吸引更多潜在客户,为主业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落实全生命周期管控,提升价值创造水平。持续探索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全生命周期管控,推进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施方案应备尽备;建立全生命周期监控月报机制,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预警和处置;抓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审计巡察的融合,对重点项目进行线下穿透监控检查调研,持续夯实全生命周期各项经营指标;制定尾盘清算专项方案,做好对尾盘项目的日常管控。 提升内部管理,保障主营业务持续发展。有力压控动态成本,强化集采成果运用,提升项目运营效率;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消化存量房产相关调控政策,细化制定工作模式及路径,多措并举提升销售质量和回款效率;持续强化节点管控,完成竣备交付任务,实现高品质交付,充分展现央企责任担当;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客户体验为目标,着力打造绿色、智慧、健康的科技社区标准体系;狠抓项目安全质量环保,围绕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开展全覆盖的安全、质量、环保督导巡检,提升在建项目工程管理水平;着力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资金安全,严格控制带息负债,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内部资金管理,提高公司整体资金使用效率。 物业管理业务坚持系统发力、精准施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打造畅通高效的跨部门、跨区域体系化协同作战模式,积极拓展主业;深耕业态服务,科学制定各业务条线实操手册,形成分级化服务方案与产品清单,作业标准日益完善,服务质量循序提升;搭建全周期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