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对等关税”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对等关税”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

机械设备2025-04-10王煜彤联合资信徐***
“对等关税”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1 “对等关税”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 联合资信工商评级三部王煜彤 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以基准关税叠加额外关税的组合模式正式落地,美国本土工程机械企业或将受益,同时也将加剧工程机械行业的全球竞争态势。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对美敞口有限,整体风险可控。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行海外产能布局及新兴市场拓展,能有效分散风险,短期压力与长期机遇并存。长期来看,“对等关税”倒逼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向高端化、全球化转型,叠加内需刺激与“一带一路”机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在重构的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主动地位。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服务能力,而非单一市场的得失。 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以基准关税叠加额外关税的组合模式正式落地。 截至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4月5日起,将对所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同时,自4月9日起,针对贸易逆差 较大或被认定为“不公平贸易”的国家加征附加关税,税率根据各国对美综合关税水平(含 非关税壁垒)折半计算。 图表1部分国家的关税清单 国家 对等关税税率 国家 对等关税税率 中国 34 印尼 32 欧盟 20 泰国 36 日本 24 马来西亚 24 巴西 10 越南 46 英国 10 菲律宾 17 瑞士 31 沙特阿拉伯、卡塔尔 10 印度 26 南非 30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该政策包括部分豁免商品类别及区域:(1)钢铝铜制品、汽车及零部件、药品、半导体、化工及能源产品等不适用新增“对等关税”,但需遵守原有关税条款;(2)加拿大、墨西哥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商品暂时豁免基准关税和对等关税,包括满足相应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优惠条件的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与食品、纺织品与服装、以及电子产品与机械设备。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4月4日果断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4月8日(当地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至 84。4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 4月9日(当地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宣布,立即对超过75个国家暂停加征“对等关税”90天,同时将对华关税提至125。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金额保持增长,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表现突出,对美出口份额下降。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对美敞口有限,整体风险可控。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金额保持增长,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趋势明显(2023年出口额2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占总出口额的472),对美出口份额下降。受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影响,中国企业对美出口成本显著增加,目前对美国出口在中国工程机械出口中占比约78,且主要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对美业务敞口普遍低于5,整体风险可控。 图表2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累计值) 图表3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对美出口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 美国本土企业或将受益,同时可能加剧工程机械行业的全球竞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行海外产能布局及新兴市场拓展,能有效分散风险。 美国本土品牌卡特彼勒和约翰迪尔合计占据美国52的市场份额,高关税将进一步巩固本土品牌的市场地位。欧洲、日韩企业因同样面临美国关税压力,可能加剧全球其他市场的竞争。 三一重工在北美设立工厂,可覆盖当地市场需求;中联重科、恒立液压在墨西哥(享受北美自贸区关税豁免)和巴西设立工厂,本地化生产液压件、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覆盖北美及南美需求。南美、中东、东南亚需求增长显著(如印尼迁都计划推动基建需求),2024年南美市场增速超45,东盟出口量已超欧美。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深化与印尼、印度等国的工程承包和投资,或将扩大市场份额,有效分散风险。 短期压力与长期机遇并存。 美国加征关税短期内将导致中国工程机械对美出口下降,但业内主要企业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和新兴市场拓展等方式有效分散风险。长期来看,“对等关税”倒逼行业向高端化、全球化转型,叠加内需刺激与“一带一路”机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在重构的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主动地位。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技术创新与本地化服务能力,而非单一市场的得失。 联系人 投资人服务010856796968728investorservicelhratingscom 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著作权为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研究报告的,联合资信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联合资信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联合资信于发布本研究报告当期的判断,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 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联合资信对使用本研究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