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中国反洗钱报告 - 发现报告

2023年中国反洗钱报告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3年中国反洗钱报告

 一、完成第四轮反洗钱国际评估并积极准备第五轮评估………………………………………1二、反洗钱制度建设和协调机制建设取得实质进展……………………………………………1三、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持续提升…………………………………………………………………2四、反洗钱监测分析不断取得新成效……………………………………………………………4五、打击洗钱违法犯罪工作成效显著……………………………………………………………5六、部际联席会议单位合力推进反洗钱工作……………………………………………………6七、深入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11八、扎实开展反洗钱宣传培训工作……………………………………………………………12 一、完成第四轮反洗钱国际评估并积极准备第五轮评估 (一)完成第四轮反洗钱国际评估 2023年10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通过《中国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第四次强化后续报告》,认为中国反洗钱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决定结束中国本轮评估。在2019年中国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报告通过后,经过4年整改,我国40项合规性指标的达标数量从22项提升至31项,有效性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 (二)积极部署第五轮评估准备工作 FATF定于2025年底至2027年初对中国开展第五轮反洗钱国际评估。近年来,反洗钱国际标准发生较大调整,对第五轮评估迎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制订迎评工作方案,部署启动迎评准备工作。 二、反洗钱制度建设和协调机制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取得重要进展 充分配合司法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反洗钱法(修订草案)》)法律审查等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上报并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修订工作开展调研,充分听取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法(修订草案)》。 (二)受益所有人信息集中备案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推动《受益所有人信息管理办法》完成国务院审批,进一步完善《受益所有人信息备案指南》,并配套开展法人洗钱风险评估。 (三)印发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工作指引 印发《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指引》和《关于做好数字人民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时收集整理反洗钱义务机构a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并作出统一答复。 (四)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 推进《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工作,广泛征求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意见,对制度进行完善。与各成员单位就国家洗钱风险评估、反洗钱法规修订等重点工作加强日常协调沟通,做好《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采编工作,全年共编发《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10期。 三、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持续提升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进反洗钱监管向风险为本转型,进一步强化监管统筹力度,稳步推进反洗钱监管规划实施,不断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持续提升。 (一)完成全年执法检查和监管走访任务 年,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共开展反洗钱执法检查275次和处罚案件调查5 次、监管走访4 876次,向义务机构下发监管提示函730份,约见谈话909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443份;会同法律部门完成对392家义务机构的行政处罚程序。持续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洗钱监管工作的统筹指导。继续执行总行直管机构和分支机构执法检查统筹机制,在执法检查内容、事实认定标准等方面做到规范统一。 (二)加大风险为本监管转型工作力度 制定发布《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指引(试行)》,确定风险评估在监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反洗钱监管职责划分以及监管周期内制定监管规划并开展持续监管的基本要求,强调针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主体应采取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差异化监管措施。指引的发布标志着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机制的基本建立,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 (三)完善义务机构洗钱风险自评估及监管评估工作 在义务机构完成洗钱风险自评估的基础上,对总行直管机构开展自评估报告平行审查及现场访谈与交流。同时,持续改进洗钱风险监管评估指标和方法,固有风险评估的覆盖面由银行扩大到支付、保险、证券等主要金融机构,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的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应用新的指标体系,完成两轮针对总行直管机构的监管评估。 (四)指导义务机构提高洗钱风险识别能力 组织开展对主要证券和寿险机构的监管走访,进一步深化对支付产品的风险研究,从行业角度指导义务机构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同时,探索建立“以案倒查”新机制,加大对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案倒查”工作的指导与跟进,借助“以案倒查”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共同指导义务机构深化对上游犯罪及其洗钱手法和趋势变化的理解,提高反洗钱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依法持续稳步推进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 起草《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稿)》,并征求行业自律组织、从业机构等的意见。对部分特定非金融行业开展实地调研,摸底特定非金融行业从业机构履职情况。 四、反洗钱监测分析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3年,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在反洗钱监测分析、数据采集和治理能力、综合统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有力地支持了打击犯罪、防范和处置风险、服务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等工作。 (一)反洗钱监测分析成效持续提升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聚焦重点领域洗钱与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及金融风险,不断研究和创新对洗钱活动的资金监测思路和方法,在反腐败、反恐、扫黑除恶、反赌反诈、反走私、金融风险整治等专项机制和专项行动工作中精准发力,同步推进与执法机关的分析研判和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资源整合运用水平,积极提升金融情报质效,协助执法机关破获一批洗钱、虚开骗税、非法经营等重大案件。 (二)反洗钱数据采集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是拓展反洗钱数据来源,提升反洗钱数据采集能力。截至2023年底,共覆盖22个行业,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支付以及房地产、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服务提供商等特定非金融行业共4 428家报告机构。此外,推动将数字人民币等新兴业务纳入数据报送范围。 二是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报告机构管理模式。持续关注全国性法人机构的监测模型建设、智能工具开发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问题,细分维度,采取更加灵活的指导方式;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强洗钱风险识别、模型建设和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力度,稳步提升反洗钱工作水平。 三是进一步深化反洗钱数据治理,推进反洗钱数据标准化工作。为构建国内反洗钱 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组建标准编制工作组,正式启动反洗钱数据标准立项和申报程序;通过发布通报、优秀案例评析、特定犯罪类型洗钱手法及识别点、反洗钱数据填报规范和指引等指导报告机构稳步提升反洗钱数据质量。 (三)反洗钱监测分析综合统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国际一流金融情报机构建设目标,对照FATF评估标准,不断推进反洗钱监测综合统计体系建设,形成覆盖监测分析业务全链条的多层级、综合性统计报表体系。2023年,依托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优化升级,正式启用线上统计报表系统功能,按照统一口径发布监测分析业务和管理统计数据,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质效。 五、打击洗钱违法犯罪工作成效显著 (一)可疑交易报告和金融情报 2023年,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共接收可疑交易报告422.35万份,通过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分析并向执纪执法部门提供各类金融情报24 680批次。 (二)反洗钱调查与线索移送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试点运行反洗钱调查电子化平台,提升反洗钱调查工作效率。各分支机构全年共处理重点可疑交易报告13 315份,经分析研判后,进一步对需要查深查透的556份线索开展6 206次反洗钱调查,向侦查、监察等有权机关移送涉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毒品、贪污贿赂、走私及洗钱等各类可疑交易线索6 392起,协助侦查、监察等有权机关对2 625起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25 053次,协助破获涉洗钱及相关犯罪案件1 651起,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安全、金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批捕与起诉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洗钱犯罪案件33 440起49 471人;提起公诉90 738起144 358人。其中,以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批准逮捕489起687人,提起公诉2 442起2 971人;以涉嫌《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批准逮捕32 939起48 755人,提起公诉88 266起141 345人;以涉嫌《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条“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批准逮捕12起29人,提起公诉30起42人。 (四)洗钱犯罪宣判 2023年,全国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洗钱案件80 142起、生效判决129 658人。其中,以《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为主罪审结案件861起、生效判决1 019人;以《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审结案件79 271起、生效判决128 580人;以《刑法》第三百四十九条“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审结案件10起、生效判决59人。 六、部际联席会议单位合力推进反洗钱工作 2023年,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高效协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反洗钱法》修订和《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开展国家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国家扩散融资风险评估、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上一轮反洗钱国际评估整改及新一轮迎评准备等重点工作,为保障国家安全与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成员单位持续攻坚,按照《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总体要求以及《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任务分解表》的具体安排,积极履职,密切合作,不断完善制度和协作机制,在制定洗钱罪司法解释、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建立洗钱犯罪案件统计体系、开发洗钱罪信息管理平台、研究推动打击涉税洗钱犯罪、完善洗钱类型分析制度、“以案 倒查”试点、发布洗钱罪典型案例、印发不同行业可疑交易识别点和特定洗钱类型识别点、研究打击洗钱犯罪与上游犯罪匹配度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及时梳理可疑交易线索和相关案件,会同有关成员单位研究撰写《中国洗钱类型分析报告(2023)》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洗钱专题分析报告》,归纳各种类型洗钱活动的规律、最新特征,综合判断洗钱威胁形势及其风险分布情况,深入剖析特定犯罪类型相关洗钱趋势和特点,为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预防、打击洗钱犯罪活动提供重要参考;根据新发现的洗钱风险,印发3期洗钱风险提示,要求义务机构加强对利用民生缴费、贵金属权益类账户和艺术品洗钱的风险防范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打击涉腐洗钱纳入年度工作和专项行动统筹部署,召开中央追逃和跨境办2023年度工作会议。推动完善打击涉腐洗钱制度规范,配合修订《反洗钱法》。针对追缴刑事裁决涉境外资产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升涉腐跨境洗钱治理能力。在打击腐败犯罪和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积极推动反腐败国际务实合作,加大涉腐洗钱行为打击力度和追逃追赃重点个案攻坚力度,持续开展“天网”行动,2023年共追回外逃人员1 624人,其中“红通人员”59人,“百名红通人员”1人,追回赃款33.41亿元。 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拟于2024年择期适时发布,为依法惩治洗钱犯罪提供有力依据。继续推进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司法解释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恐怖融资犯罪,查扣海外犯罪资产,分析恐怖融资案件特点,同步修订洗钱案件统计口径和标准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