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行业重要变化: 1)锂电:3月21日,碳酸锂报价7.4万元/吨,较上月下降0.9%;氢氧化锂报价7.0万元/吨,较上月下降0.4%。 2)整车:2025年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83万辆,同比+79.6%,环比-6.7%;1-2月累计批发172万辆,同比+48%。 行情回顾: 2025年3月以来,锂电关联板块中半数跑赢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铜箔、汽零和特斯拉概念等环节涨幅靠前,相对沪深300的涨跌幅分别为12%、8%和5%。多数环节月度成交额较上月有明显增长,储能、人形机器人、特斯拉概念、充电桩、固态电池、汽零和低空经济等环节环比提升幅度较大,市场给予较高关注度。锂电关联板块多数环节3年历史估值分位较高,市场整体持乐观态度;固态电池、锂矿和锂电铜箔等环节的当前估值水平相对历史处于低位,未来可能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本月研究专题:硫化锂技术多元并进,专利&降本为量产关键 硫化锂在固态电池成本中占比近70%,当前市场报价超过500万元/吨。其高昂的成本以及日韩企业早期在相关领域的专利布局,成为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掣肘。以国内恩捷股份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布局固相法工艺,不仅在专利上避开了日韩企业密集部署的液相法技术路径,还通过工艺优化降低了对高成本原料及设备的依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这些企业或可率先实现硫化锂的产业化应用。 本月行业洞察: 新能源车:2025年2月持续超预期,中国&欧洲销量走势强劲。2025年2月,中国/欧洲十国/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82.9/19.9/11.6万辆,同比分别80%/27%/6%,渗透率分别47%/26%/10%。欧洲十国2月销量同比增速超预期,与避免受到碳排放考核标准罚款相关,其中意大利2月迎来爆发、同环比均增长超100%,主要系其政策降低新能源车税收。美国2月销量持续疲软,1-2月累计增速不及预期,主要系特斯拉在美销量连续4个月负增长,或与联邦补贴退坡及能源政策转向相关。国内2月同比高增与补贴政策刺激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相关。 储能:2025年1-2月中美装机高增,储能系统价格回升。2025年2月国内装机为3GWh,同比+192%、环比-65%;1-2月累计装机11GWh,累计同比+58%,显著高出全年预测值。美国1月储能并网0.6GWh,同比+73%,环比-86%,同比符合年初预测值。此外,根据CNESA,2025年2月国内2h储能系统中标价格为901元/Wh,同比-37%、环比+15%,储能系统价格止跌回升。 锂电排产跟踪:3月环比变动2%~23%,同比增长11%~75%,延续高景气预期。2025年1-3月,碳酸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预排产累计同比预计达36%~100%,其中单3月电池、碳酸锂等环节同比超70%,除负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导致排产意愿降低等,其余材料同增30%~60%。景气度较高主要系锂电行业库存水平较低,2024年底以来国补电动车政策加码,以及中美欧储能需求共振等刺激排产大幅提升。 锂电价格:3月钴价涨势强劲,正负极积极顺价,电解液原料跌价。2025年初至今,锂电材料多环节出现涨价,电解钴月内涨幅近60%带动正极、电芯环节涨价,测算部分仍有顺价空间;负极原料低硫石油焦成本冲高回落、月内降幅达21%,负极测算已基本完成顺价。电解液价格下跌6%~7%反映原料6f、DMC跌价。 投资建议 2025年,锂电板块景气度与新技术双轮驱动,有望迎来BETA级行情。从周期角度关注海外资本扩张、涨价细分赛道等,格局角度细分赛道龙头仍是最佳配置策略,成长角度看好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科达利,及蔚蓝锂芯等。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储能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欧美政策制裁风险等 一、本月研究洞察:硫化锂技术多元并进,专利&降本为量产关键 硫化锂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降本为核心目标。硫化物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硫化物电解质及锂硫电池正极的合成均依赖硫化锂,当前受制于高成本和设备瓶颈产业化仍面临巨大挑战。成本角度看,国内硫化锂报价在500万元/吨以上,约占硫化物电解质成本的80%,导致2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成本约为液态电池成本的4~5倍,严重制约其商业化进程;此外,硫化锂产业化专用设备的开发面临较高技术壁垒,现有材料体系难以满足其工艺需求,进一步推高制造成本。 从物理性质看,硫化锂是一种具有反萤石结构的白色至黄色晶体,熔点较高。由于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能直接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空气中易水解产生剧毒硫化氢气体,一般需要在隔绝水氧的环境中生产、储存和运输,应用于硫化物电解质时对其纯度和粒径要求极高,以达到高电导率标准。 图表1:硫化锂具备反萤石结构(紫色为硫原子,红色为锂原子) 从技术路径上看,日韩企业制成硫化锂工艺成熟、专利布局早,多选择液相法工艺,利用石油炼化尾气硫化氢为原料进行合成。代表企业韩国三星SDI的全固态电池已于2024年进入中试阶段,日本丰田与出光兴产的固态电解质先导试验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年产量达数百吨。2016年国内启动跟进,主流厂商长期沿用日韩液相法工艺,并在其基础上迭代优化形成均相还原法,引入硫粉和还原剂替代有毒硫化氢气体,安全性相对提高,产品纯度及粒径更易控制。此外,布局碳热还原固相法及CVD为主的气相法。 图表2:硫化锂主要布局企业及制备方法(2025年) 从专利布局看,液相法呈现日韩主导格局,国内固相法、气相法另辟蹊径。日本自2010年起开始布局并主导硫化物技术路线,丰田、出光兴产相继建立液相法工艺标准,形成严密技术壁垒,LG化学与丰田、三星SDI进一步形成专利交叉授权网络,在液相法领域积累大量核心专利,后日本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固相法领域以球磨法为主,配备相应设备专利,已初步实现量产。气相法则在海外布局较少。 国内主流厂商长期沿用日韩液相法工艺,目前在该领域的专利布局相对薄弱。考虑专利规避问题,国内企业布局固相法,如恩捷股份通过布局可常压连续制备硫化锂碳热还原法专利,可避开日韩专利限制。此外,气相法如厦钨新能布局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或有一定发展空间,也可避开专利限制。 图表3:硫化锂主要布局企业及制备方法(2025年) 从成本角度看,固相法制硫化锂或存在较大降本潜力。当前硫化锂价格较高,约为500~1000万元/吨,据测算,如果硫化锂成本降低至50万元/吨,硫化物电解质成本有望降低至33万元/吨,固态电池成本将逐渐接近液态电池。从技术路径看: 1.气相法:制硫化锂需要高温高压环境,设备折旧成本高,短期难以落地量产。 2.液相法:日韩企业依托专利已初步实现吨级量产,国内工艺引入水合肼等有机溶剂,产生的废液、废气回收工艺复杂,处理成本较高。 3.固相法:原料易获取、成本较低,国内企业如恩捷股份自研碳热还原法专利,制作工艺避免严格的生产环境,从而降低对高成本原料及设备投入,同时可连续制硫化锂,在放大时能较大降低硫化锂生产成本。目前恩捷股份已完成小试吨级年产能建设和运行,并搭建完成百吨级硫化锂中试产线,有望量产后实现硫化锂降本。 图表4:硫化锂主要布局企业制备方法及降本路径(万元/吨) 投资建议:固态电池厂商硫化锂采购方案仍延用海外成熟工艺,如液相法,利好天赐材料、赣锋锂业等,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规模起量。从专利及成本角度看,固相法或具备更大潜力,有待领军企业如恩捷股份规模降本带来硫化物固态电池量产掣肘的关键突破。 二、行业景气度跟踪及复盘 2.1需求:全球新能源车、储能终端跟踪复盘 新能源车:2025年2月持续超预期,中国&欧洲销量走势强劲 2025年2月新能源车市场数据明显超过预期,主要系中国和欧洲市场走势强劲。2025年2月,根据Marklines等数据,中国/欧洲十国/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82.9/19.9/11.6万辆,同比分别80%/27%/6%,渗透率分别47%/26%/10%。 我们在2024年策略报告中预测,2025年中国/欧洲/美国/全球新能源车增速预计分别24%/13%/17%/21%。2025年1-2月,中国销量累计同比增速达48%,明显高出预测值,与消费补贴政策刺激及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相关。欧洲十国1-2月累计同比增速达27%,较1月继续走高,主要系意大利迎来市场爆发期,2月同比和环比均超100%,或受益于其新能源车税收降低政策;德国、英国、瑞典、西班牙和丹麦等国同比增速超30%,欧洲碳排放考核政策倒逼车企电动化转型或为重要影响因素。美国2月销量持续疲软,1-2月累计增速不及预期,主要系特斯拉在美销量连续4个月负增长,或与联邦补贴退坡及能源政策转向相关。 图表5:全球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跟踪(万辆) 图表6:分地区新能源车销量走势对比(万辆) 图表7:历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万辆) 图表8:除中国外地区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万辆) 图表9:国内新能源车高频渗透率 储能:中美同比高增,储能价格回升 2025年1-2月中、美装机高增。国内2月装机为3GWh,同比+192%、环比-65%;1-2月累计装机11GWh,累计同比+58%,显著高出全年预测值。美国1月储能并网0.6GWh,同比+73%,环比-86%,同比符合年初预测值。中美装机高增反映下游需求高景气。 CNESA发布2024年度储能数据:价格降幅趋缓,装机同比高增。2024年,我国新增储能装机109.8GWh,同比+136%,新疆及内蒙为装机规模第一。2024年储能中标价格下降幅度趋缓,储能系统价格0.63元/Wh,同比-43%。2024年储能出海规模大单达150GWh,其中欧洲/北美/东亚分别占比31%/20%/10%,为出海主要市场。 储能系统招标:根据CNESA,2025年2月国内EPC、储能系统招标规模环比+92%、-76%,储能系统同比-18%;1-2月储能系统累计招标17.1GWh,累计同比+33%。EPC中标价格为1319.4元/kWh,同比-31%、环比-13%;2h储能系统中标价格为900.7元/Wh,同比-37%、环比+15%。储能系统价格止跌回升。 储能电池销量&出口:根据AIBA,2025年2月我国储能及其他电池销量23.1GWh,环比32.2%,同比+517.0%;1-2月累计销量40.6GWh,累计同比+291.1%。储能及其他电池出口8.3GWh,环比31.1%,同比+4614.4%;1-2月累计出口14.7GWh,累计同比+3216.2%,同比大幅增长与2024年1-2月基数较小相关。 图表10:全球储能终端装机跟踪(GWh) 图表11:中国及美国储能装机走势对比(GWh) 图表12:美国大储月度并网容量(MWh) 2.2量&价:1-3月景气度超预期,原材料多环节成本上涨 3月锂电排产跟踪:环比变动2%~23%,同比增长11%~75%。2025年1-3月,碳酸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预排产累计同比预计达36%~100%,其中单3月电池、碳酸锂等环节同比超70%,除负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导致排产意愿降低等,其余材料同增30%~60%。景气度较高主要系锂电行业库存水平较低,2024年底以来国补电动车政策加码,以及中美欧储能需求共振等刺激排产大幅提升。 图表13:锂电主要材料2025年2月景气度(统计口径为预排产) 3月锂电价格跟踪:正负极积极顺价,电解液原料跌价。2025年初至今,锂电材料多环节出现涨价,电解钴月内涨幅近60%带动正极、电芯环节涨价,测算部分仍有顺价空间;负极原料低硫石油焦成本冲高回落、月内降幅达21%,负极测算已基本完成顺价。电解液价格下跌6%~7%反映原料6f、DMC跌价。 正极:月内电解钴受到刚果(金)出口禁令影响涨幅逼近60%,当前已止涨回跌;按照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钴酸锂电芯、三元电芯中电解钴成本占比30%、20%、25%、10%测算,对应成本涨幅分别18%、12%、15%、6%,目前除前驱体环节外其余仍有顺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