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策略动态跟踪:中国科技资产观察:A股、港股、美股上市资产对比 - 发现报告

策略动态跟踪:中国科技资产观察:A股、港股、美股上市资产对比

2025-03-15魏伟、陈骁、张亚婕、郝思婧、校星平安证券淘***
策略动态跟踪:中国科技资产观察:A股、港股、美股上市资产对比

策略动态跟踪 策略配置研究 2025年3月16日 中国科技资产观察:A股、港股、美股上市资产对比 证券分析师 魏伟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3060001BOT313 WEIWEI170pingancomcn 陈骁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6070001 CHENXIAO397pingancomcn 张亚婕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7110001 ZHANGYAJIE976pingancomcn 郝思婧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1070001 HAOSIJING374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校星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3120037 XIAOXING407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年初以来,国产AI浪潮持续发酵引发全球资金对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本篇报告将系统对比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资产(Wind行业分类的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医疗保健、汽车与零配件、国防军工、电气设备行业,以及部分消费行业互联网公司)的主要特征。 一是科技资产含量方面,美股上市的中资股科技资产含量更高,港股、美股的龙头效应强于A股。截至3月11日,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资实体企业中,科技股的数量占比分别为46、34、52,市值占比分别 为50、61、92。在科技资产内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资科技股市值CR10集中度分别为19、70、87,营收CR10分别为29、58、83,归母净利润CR10分别为37、77、107。 二是行业结构方面,A股科技资产的制造业含量更高,美股、港股的科技服务类公司含量更高。A股科技资产中,制造业市值占比约78,软件服 务行业市值占比仅9。港股中,科技服务与科技制造的市值比约21,相比A股和美股的行业分布更加均衡,在340家港股上市但未在A股上市的科技股中,有3成公司(数量占比31,下同)属于医疗保健行业,2成(19)是软件服务及互联网公司,2成公司(18)属于传媒行业。美股中资科技股中,软件服务及互联网公司市值占比约82,约有151家公司(占比83)未在A股和港股上市。 三是业绩表现方面,2024年以来港股、美股科技资产的业绩增速逐渐反超A股,但A股在半导体、硬件设备行业仍有相对优势。近两年,美股、 港股上市的中资科技股的业绩领先A股见底回升,截至2024Q3,A股、港股、美股上市中国科技股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5、75、141,盈利增速分别为113、312、761,ROETTM分别为71、96、118。分行业看,在软件服务、传媒行业中,美股、港股的盈利增速较高;在硬件设备、半导体行业中,A股的盈利增长相对快于港股;在汽车与零配件行业中,港股、美股在造车新势力崛起的影响下,平均营收增速相对更快;在医疗保健行业中,美股资产的业绩波动较大,近两年头部创新药企销售放量带动美股营收高增,港股与A股的业绩增速相对接近。 四是估值方面,目前A股、港股主要科技指数估值比处于历史中枢水平,多数科技指数估值仍有向上空间。PE估值方面,截至3月11日,A股的 创业板50、科创创业50指数PE估值分别为32x、41x,处于历史1030分位,恒生科技PE估值为25x(历史19分位),恒生科技与创业板 50指数的PE估值比接近历史均值水平。PS估值方面,A股的科创50、科创100指数PS估值分别为5x、68x,分别处于历史50、98分位;恒生科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PS估值分别为24x、16x,处于历史6080分位区间;二者与科创50指数的PS估值比处于历史均值附近。 整体来看,在年初以来的科技行情中,港股、美股的弹性更大,截至3月11日,恒生科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今年分别上涨34、18,A股的科创50、创业板50指数分别上涨11、08。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进一步扩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AI大模型及AI赋能具身智能6G低空经济创新药等,叠加国产AI机器人智驾等产业创新不断,我们认为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仍然是中长期值得重视的主线,目前A股、港股、美股的多数科技指数估值仍有向上空间,配置上建议关注各个市场的特色优势资产,交易上结合产业催化与估值性价比。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收紧;中美博弈紧张程度超预期;海外地缘冲突加剧。 策略报 告 策略动态跟踪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正文目录 一、资产结构:A股偏科技制造,港美股偏互联网软件服务和造车新势力3 二、基本面对比:港股、美股业绩增速更高,科技服务盈利成长性更优6 21总体业绩:港股、美股整体业绩表现优于A股,头部公司业绩贡献度更高6 22行业对比:港股、美股在科技服务行业更具领先优势,A股在科技制造业的盈利表现更好8 三、估值对比:A股估值平均是港股153倍,港股软件服务和医药行业估值相对较低11 四、投资展望: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有望继续,A港美股各有相对优势15 五、风险提示16 年初以来,随着国产AI和人形机器人爆火出圈,中国科技资产迎来价值重估,A股、港股以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等均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本篇报告将系统对比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资产的异同,从行业分布、基本面、估值等多个视角刻画三个市场的中国科技企业特征。如无特殊说明,本篇报告所述中国科技产业上市公司主要以Wind一级行业分类中的信息技术、通讯服务、医疗保健以及Wind二级行业分类中的汽车与零配件、国防军工、电气设备行业公司为代表;另外,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中,将部分属于Wind可选消费和日常消费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纳入中国科技资产统计1。本篇报告所指的科技制造行业包含Wind行业分类中的硬件设备、半导体、电气设备、汽车与零配件、国防军工、医疗保健行业,科技服务行业包含Wind软件服务业、通讯服务业及前述主要互联网公司。如无特殊说明,本篇报告提及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估值数据统计均截止2025年3月11日。 一、资产结构:A股偏科技制造,港美股偏互联网软件服务和造车新势力 整体来看,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科技资产中,若以市值占比来衡量,A股以制造业为主;港股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服务业为主,并且有较多未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传媒公司以及部分创新药企等;美股则以互联网、汽车与零配件为主。具体来看: A股市场中,科技资产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接近50,以硬件设备、电气设备等制造业为主。在A股市场中,科技行业类上市公司共计超2400家,占全部实体企业数量的比重约46,科技类公司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约50。分行业看,在科技资产内部,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最大,比重约43,其中,硬件设备、半导体行业的市值占科技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1、13,软件服务行业市值占比不足10。此外,医疗保健、电气设备、通讯服务、汽车与零配件、国防军工行业市值占比分别为16、14、12、11、4。 港股市场中,科技资产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61,科技服务与科技制造行业的市值比约21。在港股市场中,科技行业类中资上市公司共计超380家,占全部实体企业数量的比重约34,科技类中资公司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约61。分行业看,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科技股内部,一半以上市值分布在软件服务和消费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中,市值占比约51,通讯服务行业市值占比约17,即科技服务行业(含软件服务、通讯服务行业)的市值占比合计约68;科技制造板块的市值占比约32,其中,汽车与零配件、硬件设备、半导体、电气设备、医疗保健行业市值占比分别为11、10、3、2、7。另外,在340家港股上市但未在A股上市的科技股中,有3成公司(数量占比31,下同)属于医疗保健行业,2成(19)是软件服务及互联网公司,2成公司(18)属于传媒行业。 美股市场中,科技资产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接近92,以软件服务等互联网企业为主。在美股市场上,科技行业类中资上市公司共计超180家,占全部实体企业数量的比重约52,科技类中资公司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约92。分行业看,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股内部,接近8成的科技资产市值分布在软件服务和消费行业的互联网公司中,比重约79;硬件设备、汽车和零配件行业市值占比分别约10、4;通讯服务、医疗保健行业市值占比分别约3、3,电气设备和国防军工行业市值占比合计不足03。美股中资科技股中,软件服务及互联网公司市值占比约82,约有151家公司(占比83)未在A股和港股上市。 从中国科技资产的市值集中度CR10来看,A股不足20,美股、港股均高于60,互联网公司是美股和港股的中资科技资产的主要贡献。截至2025年3月11日,A股、港股、美股的中资科技资产市值CR10分别为190、696、866;其中,A股市值前十大公司有8家属于制造业,2家属于电信服务运营商;港股市值前十大公司有5家互联网公司,3家制 造业公司(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2家电信服务运营商;美股市值前十大公司有8家互联网公司,2家制造业公司(小米集团ADR、理想汽车)。 1在港股市场中,将WIND消费行业分类中的阿里巴巴W、美团W、京东集团SW、京东健康、携程集团S、阿里健康、同程旅行等互联网公司也作为中国科技资产统计;在美股市场中,将WIND消费行业分类中的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集团、携程集团、美团ADR、京东健康、阿里健康ADR也作为中国科技资产统计。 图表1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产业公司的数量及市值对比 上市中资股(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11日) 公司数量及占比 公司市值及占比 A股 港股 美股 A股 港股 美股 行业分类 公司数量 占中资实体公司数 量比重 公司数量 占中资实体公司数 量比重 公司数量 占中资实体公司数 量比重 市值(亿元人民 币) 占中资实体公司市 值比重 市值(亿元人民 币) 占中资实体公司市 值比重 市值(亿元人民 币) 占中资实体公司市 值比重 信息技术 1068 20 117 10 78 22 174646 21 74853 25 64927 46 通讯服务 133 3 74 7 37 11 48642 6 31107 10 3946 3 医疗保健 514 10 122 11 32 9 64889 8 12785 4 3443 2 汽车与零配件 262 5 28 2 17 5 44444 5 20505 7 5732 4 国防军工 87 2 3 0 1 0 15030 2 305 0 105 0 电气设备 353 7 31 3 9 3 56588 7 3095 1 248 0 其它互联网公司(未在WIND信息技术行业统计,分布在可选消费或日常消费行业) 0 0 7 1 7 2 0 0 40981 14 51287 36 全部中资科技资产 2417 46 382 34 181 52 404238 50 183630 61 129688 92 全部中资实体公司 5275 1127 349 813930 300779 141300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2三地同时上市的中资科技公司(截至2025年3月11日) A股证券简称 WIND一级行业 WIND二级行业 总市值1(不同市场市值加总,亿元人民币) A股证券代码 港股证券代 码 美股证券代码 中国移动 通讯服务 电信服务 16731 600941SH 0941HK CHLN 比亚迪 可选消费 汽车与零配件 10318 002594SZ 1211HK BYDDFOO 中国电信 通讯服务 电信服务 7005 601728SH 0728HK CHAN 中芯国际 信息技术 半导体 4861 688981SH 0981HK SMICYOO 百济神州U 医疗保健 医药生物 1995 688235SH 6160HK ONCO 长城汽车 可选消费 汽车与零配件 1858 601633SH 2333HK GWLLFOO 药明康德 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