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强劲,创新药板块尤其突出,建议关注高成长性公司和具有出海潜力的标的。•2025年重点关注肿瘤和糖尿病领域,建议关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如康帆生物、科伦博泰、白天恒等,以及下一代糖尿病药物研发企业,如洛城、建华、力帆生物等。•医保政策和国产替代背景下,建议关注在政策医保下总量逻辑下创新转型顺利的药品,如恒瑞、信达、贝达、海思科等,并关注国家即将推出的利好政策。•本月推荐组合包括迈瑞医疗、艾德生物、新华医疗等,其中艾德生物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同仁堂有管理层变革的利好,新华医疗聚焦主业有望实现业绩释放。•医保控费是长期风险,但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全球需求回暖等宏观因素利好行业发展,目前板块处于低配状态,值得配置。•中国创新药产业升级显著,已进入创新药出海阶段,CRO行业发展迅速,部分公司业绩超预期,未来发展前景向好。•未来一年,关注关键数据读出(如康复克罗莫泰百利平衡等)和国内大产品放量(恒瑞医药、特保、宝信达等),CXO板块龙头企业值得长期关注,但需注意价格变化和竞争加剧的风险。 Q&A 今年医药行业的整体情况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分板块和公司? 今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较为强劲,尤其是创新药板块。我们建议优中选优,关注新品放量周期的高成长公司和具有出海潜力的标的。在细分领域方面,肿瘤和糖尿病领域是2025年的重点关注方向。肿瘤领域建议关注IO加ABC三款全球竞争最前沿药物的数据读出节奏,包括康帆生物、科伦博泰、白天恒等公司。在糖尿病领域,应重点关注下一代可能出现的大药方向,例如BBC相关标的,如洛城、建华、力帆生物等。此外,还应关注一些有可能从0到1突破的新兴细分领域,如卫星生物科技药业、亚生医药等。 对于医保政策和国产替代下创新转型顺利的药品,有哪些具体建议? 在医保政策和国产替代背景下,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政策医保下总量逻辑下创新转型顺利的药品。这包括恒瑞、社保信达、贝达、海思科、汉森、中生制药、富荣 药业、新力派等公司。此外,自2024年11月26日以来,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不断发布新闻,正在谋划推出一系列新增量政策,包括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大力支持医疗机构和企业的发展,并明确提出健全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机制。这些政策将对明年的整体医药行业形成较大的利好刺激。 本月推荐组合中的主要标的是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本月推荐组合包括迈瑞医疗、艾德新产业、新华医疗、道明康德、明瑞医药、贝达药业、泰格医药、鱼跃医疗和同仁堂。港股方面则建议关注的是:药明合联终身制约科文博泰生物参观生物时代天使京东健康海平亚华润医。艾德生物是一家稳定增长的公司,其三季报业绩可圈可点,目前估值在历史低位30倍左右。同仁堂作为中药板块龙头,公司估值在历史低位不到30倍,其核心品种安宫牛黄丸需求旺盛,但由于原材料成本提高导致毛利增长乏力。今年同仁堂管理层变革,有望推动老字号公司的业绩释放或潜力改善。新华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及制约装备业务,在感控设备及放疗影像设备领域市占率较高,公司过去三年聚焦主业并剥离商贸业务,未来有望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业绩释放。 医保控费及市场估值波动对行业有何影响? 医保控费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政策推进不达预期以及市场估值波动也构成了风险。然而,从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对创新药全面支持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全球需求回暖、美联储降息等宏观经济因素,将为医药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整个板块处于低配状态,是值得配置的位置。 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创新周期与政策调控周期对医药行业基本面的影响? 医疗需求增长通常伴随着创新周期与政策调控周期而波动。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创新周期,而集采也已完成大部分重点品种,这意味着集采进入尾声阶段。从国际竞争力研究来看,中国产业升级明显,尤其是在创新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因此,从这两个维度来看,中国医药行业基本面向上趋势明显。 您认为当前配置方向应该如何选择? 当前配置方向应侧重于几个重要方面:首先是肿瘤和糖尿病领域,其次是具备出海潜力的新兴高成长公司。此外,还应考虑拖延性疾病用要这一重要方向。同时,应密切关注国企改革主线中的相关企业,以及那些在降本增效方面具有显著潜力并且有望通过并购实现业务扩展的企业,如新华医疗。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医保控费背景下,总量逻辑下实现创新转型顺利发展的企业也是值得重点配置的对象。 去年与今年相比,中国创新药领域有哪些显著变化? 去年此时,ABC公司在创新药领域表现突出,而今年的两三周内,中国的BD(业务发展)机会案例增多,至少有四五起涉及双抗、TC双抗等领域的转型。中国创新药逐步升级,并在国际上增强影响力。这是我们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从制造领域来看,肿瘤治疗已经泛化,不仅限于减重和自免领域,还进入商业化阶段。其他如阿尔茨海默症、神经精神类疼痛药物等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取得突破。在靶点方面,从12年前后的丙肝、自免火热,到后来的肿瘤、新冠和减重,现在逐渐泛化。 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2年前后,中国医药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参与度较低,多为原料出口。而今天,中国跳过仿制药阶段,直接进入创新药出海阶段。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是CRO(合同研究组织),占整个中药品资质行业20%左右价值。中国通过CRO和License-out间接参与全球创新药研发体系,并且已有三个重磅产品在全球销售,如北极神州、合伙等公司,其业绩多次超预期。整体而言,从产业升级和国民竞争力来看,中国创新药有显著提升。 未来一年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前景如何? 展望未来一年,一些关键数据提取将成为研发进展的重要催化剂。例如康复克罗莫泰百利平衡等产品将在明年公布关键数据,自免领域产品如陈建华、易峰也将发布重要数据。此外,荣昌生物等公司的BD值得期待。在国内市场,大产品放量是主要关注点,包括恒瑞医药、特保、宝信达、贝达等公司的产品。 对于CXO板块的配置价值怎么看? 长期推荐泰格医药、药明康德等公司,它们作为创新药产业链上游,在美国法案影响下短期受制约,但已有边际改善迹象。今年前三季度龙头公司订单恢复良好,增长风险主要体现在价格变化及2025年业绩增速的不确定性,以及产业竞争加剧。整体来看,随着融资恢复,该板块有望恢复增长,因此推荐首选龙头企业,并密切关注法案带来的边际改善。 医保收入增速下降对医保医药板块投资有哪些影响? 医保收入增速下降至3-4%是过去两三年医药调整的重要因素,但医保对创新药支付从2018年的几乎为零增长到2023年的800亿元,这表明高质量研发龙头公司仍能受益于存量市场。因此,高质量的创新公司具有前景,而仿制药公司需关注其现金流充裕情况下如何转型为创新企业。目前市场热点包括一些公司进行的并购或寻找项目,以适应大环境下微创的新趋势。例如益丰生物发布了境外K22 的数据展示了潜力,这些高质量公司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大型医疗设备集采降价幅度如何,对迈瑞超声出厂价有什么影响? 目前观察到只有一些小地方资产,没有特别大的地方进行比赛,因此数据参考性不强。总体而言,我们看好迈瑞这家稳健增长相对稳定的公司,其业绩未受到明显影响。 如何看待医疗设备行业未来一年的发展趋势? 展望明年,由于经济预期好转及国家扶持政策,我们认为医疗设备行业将受益明显。例如2008年4万亿刺激计划后,医械行业推出8,500亿额外投入,使得09-11年间设备类企业业绩增长快于整体医械行业。因此当前时间点适合布局设备类企业,如迈瑞、新产业和鱼跃医疗,这些企业预计会有弹性增长。此外,新产业虽然近期走弱,但其LP开发稳健增长,因此继续推荐;鱼跃则因内外环境影响较小,也继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