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香港)]: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

2016-12-29戴道华中国银行(香港)九***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

1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的設定 近日,外電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或不再堅持明年經濟增長至少達到6.5%的目標,引起市場猜測穩增長的下限或會調降。對於2016年,年初時定下的6.5%-7.0%的增長目標由於前三季的表現得到實現應該沒有懸念,倒是未來幾年年度增長率是否以6.5%為底綫就值得進一步探討。 關於經濟增長的底綫,主要源於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體到GDP則是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0年時中國名義GDP為41.3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30876元人民幣。據此,2020年的目標應該是名義GDP達82.6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達61752元人民幣。截至2015年底,中國名義GDP總量為68.6萬億元人民幣,已達標66%;人均GDP為49992元人民幣,已達標62%。如果兩者每年仍以6.5%的年率增長,那麽到了2018年,名義GDP總量就可達到82.8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可達60388元人民幣,即可提前約兩年時間達標,換言之6.5%的增長底綫即使有退,也不虞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此其一。 其二,每年政府工作報告(而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訂下的年度增長目標是實質增長率,而GDP和人均GDP翻一番指的應是包括價格變動在内的名義GDP。通縮在中國並不常見,自2010年以來GDP平減物價指數錄得溫和下跌僅在2015年出現過,那麽名義GDP增長率一般是要高於實質增長率的。同理,哪怕未來幾年年度的實質經濟增長率低於6.5%,也應該不會影響2020年GDP和人均GDP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那麽真正的問題是年度實質增長目標應不應該繼續力保在6.5%或以上。 第164號 2016年12月29日 戴道華 高級經濟研究員 Tel:28266187 michaeldai@bochk.com 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 保持一定的經濟速度無非是要保證就業增長、工資增長和社會穩定。從最新數據來看,即使今年實質經濟增長步伐放緩至6.7%,得益於增長結構從製造業向服務業持續轉型、勞動法和社會保障等措施,就業和工資健康增長的態勢不變。2013年至2015年每年新增就業分別有1310、1322和1310萬人,而2016年首3季度的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目標,全年新增就業甚至可能會優於過去3年。另外,2016年首3季,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名義增長7.9% 。據此,中國其實有不小的迴旋空間。 今年8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完成了對中國的年度Article IV檢討,在其報告當中便專門有一節以Accepting the Slowdown為題提出了基金的立場,認爲結構性改革短期可能要付出較慢增長的代價,但為達到更快、更高質量和強有力的長期增長,這應該可以接受。IMF明確指出訂定年度增長目標(而非預測)會令刺激政策過於短視和低質量,而即使保留年度增長目標,其重要性也應該予以調降,應與其他指標如家庭收入增長等相匹配,有更大的靈活性如更寬的增長區間,並設定於可持續的水平。IMF建議中國把2017年的增長目標定於6.0%左右。圍繞這一結論,IMF建議中國採取措施把信貸增長的速度降下來,提升利率水平,輔以擴張性財政政策。 作爲慣例,IMF報告也列出了中國官方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的與IMF相同,有的則有爭議。中國官方強調的是貨幣和財政政策要配合供給側改革;認爲目前利率水平從週期性角度來看水平合適;信貸增長速度中期會降下來,但去杠杆需要循序漸進;財政政策將為主導性政策,惟它不同意IMF關於中央加地方政府財政的一些評估結果。不過,就是否繼續訂定年度增長目標,則沒有一個官方的取態。 中國經濟增長結構性轉型有兩個方面,一是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該轉型已見成效。目前,中國經濟當中服務業無論從佔比還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已顯著超過製造業,因此說中國經濟進入服務業主導時代並不為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中國經濟當中第三產業佔比50.5%,顯著超過第二產業40.5%的比重。2016年首3季,該勢頭延續,服務業投資增長更快,其增加值因此同比增長7.6%,比製造業快了1.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六成,顯著多於製造業的37%。與美國、日本、 3 德國和英國發達經濟體相比,其服務業佔比在七成至八成之間,因此中國有關的經濟轉型還有很大的潛力。但發達經濟體的經驗是有關的轉型都伴隨著GDP較以往為慢的增長。 相比之下,中國的增長結構從投資向消費轉型就更加任重道遠,因爲截止2015年,中國經濟當中固定資產投資的佔比還有43.4%,而家庭消費佔比則為38.0%,中國經濟當中另有佔比13.6%的政府消費,它與家庭消費加總而得的最終消費在2016年首3季貢獻了七、八成的經濟增長。然而,只看家庭消費,它與投資的差距仍較大,其不到整體經濟四成的佔比與發達經濟體六成甚至更高的比重相比仍有相當的距離。同樣地,如果從投資向消費成功轉型,發達經濟體的經驗也是較以往放緩的GDP增長率。 4 近期報告 1. 市場經濟地位揭開中美貿易角力新序幕 黃思華 12.23 2. 基金互認擴版圖提升香港在全球的資管地位 李明揚 12.22 3. 滙豐應用新科技推廣品牌之啓示 蔡麗斌 12.21 4. 透視香港“兩地通卡”炙熱之因 蔡麗斌 12.20 5. 深港通與滬港通開通初期的比較分析 蘇傑 12.20 6. IMF對資本管制的取態及啓示 戴道華 12.20 7. HIBOR走勢分析及其影響 張文晶 12.19 8. 債市異動主因非聯儲局加息 卓亮 12.19 9. Fintech公司紛紛落戶新加坡的來龍去脈 關振球 12.16 10. 波動加劇,明年港股可看高一線 蘇傑 12.15 11. 聯儲局加息,利率上升周期真正成型 鄂志寰 12.15 12. 機械人理財可拓展年輕理財市場,創造多贏局面 關振球 12.07 13. 強美元下亞洲新興市場哪一個最脆弱? 戴道華 12.06 14. 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影響幾何? 柳洪 12.05 15. 意大利公投被否決,歐元區不確定性攀升 鄂志寰、蔡永雄 12.05 16. 馬央行禁止外資進行馬幣NDF交易的成效存疑 譚愛瑋 12.01 17. 深港通倒計時,跨境監管料升級 蘇傑 11.30 18. 強勢美元“王者歸來”意味著什麽? 鄂志寰 11.29 19. 美國債市精神分裂 特朗普新政暗湧 卓亮 11.28 20. 馬幣急跌有因 泰銖站穩有理 黃思華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