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2023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3SHENZHENHYDROGEN AND FUEL CELL INDUSTRY REPORT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2 3执行摘要全球各国正逐步将发展氢能产业提升到支撑国家能源、气候、经济、科技、安全的战略高度,并不断加快战略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我国氢能产业依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3+2”格局,探索以交通领域为先导的燃料电池多元应用场景,形成了“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发展局面。在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提速、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深圳作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已明确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将紧抓产业发展窗口,以氢能产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和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的重要抓手。目前,深圳市有近200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深圳现已建成2座加氢站,围绕特色应用场景,将配合港口重卡、冷链物流、城市公交、市政环卫、城际通勤等车辆的运营提供氢气供应。深圳市龙华区、龙岗区、盐田区、深汕合作区等正开展加氢站布局建设,并围绕车辆优势应用场景,探索包括氢能高速、上下游协同的跨区域、跨城市产业链联动与商业模式探索。氢能应用场景逐步从车辆应用拓展至船舶、分布式发电、新型储能、绿色氢基燃料 / 原料等领域。对于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深圳市无论在产业创新土壤、定位与规划、核心技术突破、特色应用场景都有良好基础。但目前整体市场环境欠佳、产业发展政策审批协调难度较大、扶持补贴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示范应用场景落地困难氢气供应量低于预期、规模化前成本偏高、产业化初期融资困难、人才缺口较大等挑战。为加快推动氢能应用的落地示范、规模化生产、商业化运作,我市产业发展需加快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优化配置发展要素、推动产业聚集和协同,并依托国家能源战略、区域示范城市群等政策,瞄准优势应用场景开展应用示范,以促进技术提升、产品迭代和规模化效应,逐步实现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工作目标,加快形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4执行摘要一、氢能产业发展现状1.1 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提速1.2 氢能产业是能源革命下的必然选择1.3 政策持续加持推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二、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进展2.1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与进展2.2 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进展2.3 深圳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作推进三、深圳市氢能产业相关政策与规划布局3.1 新能源与一流汽车城战略带动氢能集群式发展3.2 明确定位,因地制宜协同培育良好产业生态四、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梳理4.1 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况4.2良好发展基础推动产业链条发展 4.3 发展要素齐聚推动产业生态构建 - 01 -- 03 -- 05 -- 07 -- 13 -- 14 -- 15 -- 17 -- 19 -- 20-- 24 -- 27 -- 28 -- 30 -- 32 -目录 5五、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趋势与主要挑战5.1 多元化应用场景开发,绿氢供应、氢储备受关注5.2 降本进程提速,氢气供应及基础设施不足制约推广5.3 产业集聚、区域协同效应仍不明显六、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路径与实施建议6.1 重视规划统筹,加快政策落实保障产业发展6.2 强化创新策源,深化试点示范与应用推广6.3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力度构建稳定氢气供应网络6.4 推动区域协同,产业链联动培育良好发展生态6.5 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落地提速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核心企业2023年氢能产业相关政策汇总结束语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简介- 35 -- 37 -- 38 -- 39 -- 41 -- 42 -- 42 -- 43 -- 44 -- 44 -- 46 -- 50 -- 57 -- 59 -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6 7氢能产业发展现状第一章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8 31.1 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提速图1 -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变化趋势1氢能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稳步提升,发展氢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策略共识。截至 2023 年底,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50 余个国家和地区发布国家级氢能发展战略,提出了氢能发展和利用的中长期目标。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应对能源危机双重要求下,欧美日韩等国家与地区加快制定不同类型氢能的碳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氢能发展目标,出台、更新一系列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规划及政策,从交通、发电领域为切入口,重点布局氢能关键技术突破和先进产品开发,系统规范氢能产业国际标准,协调推进氢能供应链建设,推动氢能应用与相关技术产业化进程,旨在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第一章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1 来源: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数据看世界、BCG分析。19 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从传统生物燃料到煤炭的转型,石油和天然气在 20 世纪上半叶通过内燃机的应用成为主流,而随着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各国通过能源多样化及清洁能源转型实现更加积极的低碳政策,第三次能源转型是未来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替代产品逐步降低化石燃料利用的过程。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4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全球氢能回顾 2023》报告指出,全球氢能热度持续高涨,预计到2030年全球低排放氢气产量将达到3800万吨/年,相比2022年度报告发布时增加了50%。12月,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与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更新版《全球氢能洞察》报告。报告对1400 多个大型氢能项目的分析显示,尽管利率上升和供应链受限导致全球氢能发展面临阻力,但全球的氢能经济仍在继续增长。报告显示,全球氢能项目计划的总投资已增长至 5700 亿美元,包括清洁氢能的生产、最终使用和基础设施等各个环节,这一数字比 2022 年增加了 35%。2023 年,包括甲醇、氨在内的氢基燃料生产与贸易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氢基能源品类和工业耦合关联大,相关颠覆性技术多,其制备技术攻关是未来支撑国家新型能源系统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全球范围内氢基能源成本错配和供需格局重塑需要通过氢能贸易实现,将对未来国际产业格局重塑产生重要影响。澳大利亚、沙特和阿联酋等传统能源出口国已开始聚焦能源业务再拓展,加快建设氢基能源的出口渠道,挖掘新兴能源战略潜力。德国、日本等传统能源进口国立足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注重提升能源品种和供应来源多元化。沙特在 2021 年 10 月份宣布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为此成立了NEOM绿氢公司。2023年,埃及议会通过《绿氢补贴法案》;美国财政部通过 IRA 清洁氢气税收抵免提案。 51.2 氢能产业是能源革命下的必然选择在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与能源安全进一步驱动全球氢能发展。2023 年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8)重申了《巴黎协定》目标,即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措施。据此目标计算,到 2050 年至少 65% 的最终能源消费将来自可再生能源2。作为缔约国之一,中国在 2019 年底提前完成首个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在 2020 年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在 2030 年前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更在能源转型方面,承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 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 12 亿千瓦。在此双碳目标下,推动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氢气作为一种零排放、高热值、易获取、利用灵活的二次能源,兼备能源产品和工业原料双重属性,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冶金、电子、航空航天以及交通等领域,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与工业副产氢,能源系统转型升级与脱碳成为各国发展氢能产业的主要驱动力。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氢能领域投资总额将达 5000 亿美元,到 2050 年氢能产业将满足全球 18% 的终端能源需求,创造 3000 万个工作岗位,减少 60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并创造超过 2.5 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减碳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把氢能作为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各国政府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现实诉求等因素,制定了分阶段分领域发展战略,并在实践经验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并开展系列实践探索。未来,氢能将在钢铁、水泥、化工、长途重型运输、氢基燃料及原料、生物航空燃油等领域的脱碳起到重要作用。氢气通过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制备,将以燃料、原料、储能介质等利用形式,成为全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2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全球能源转型路线图2050》。第一章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6图 2 - 氢能在各行业脱碳路径中的角色3 3 来源:《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落基山研究所、国金证券研究所。 7国家早在 2006 年开始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对制氢、储氢、氢输配、燃料电池技术提出了指导规划。2021 年氢能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氢能推动国家能源发展做出了重要意义的定调,要求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动加氢站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并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并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对氢能产业进行专题研讨。2022 年 3 月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明确了氢能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战略性定位,并首次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强调氢能是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1.3 政策持续加持推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燃料电池汽车“质”“量”双升,应用场景日益多元,产用两端持续发力,推动氢能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点。图 3 - 中国氢能规划演进第一章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20238图 4 -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42023 年,国家首个氢能标准政策出台,氢能“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在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方面,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于4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氢能领域重点完善全产业链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在《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氢储能专项标准共 11 项,涉及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检验监测、运行维护、安全应急等 5 大类别。8 月,国家标准委等六部委发布氢能专门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指出,到 2025年将制修订氢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0 项以上;转化国际标准 5 项以上,提出新提案 3 项以上。在交通领域,国家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 年)》,氢能产业均被纳入相关规划和布局,包括深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积极布局氢能航空、加快氢燃料在绿色船舶上的技术研发等,积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