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奇研究院]: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民营经济集聚区)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民营经济集聚区)研究报告

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民营经济集聚区)研究报告

1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北京上奇产业研究院2023年3月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I前言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借助自身优势,相互配套、上下成链、集群挺进,在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开放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我国经济能够创造持续快速增长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产业集群具有促进知识创新与扩散、深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为此,《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以下简称“报告”),重点研究产业集群的时代特征、发展规律、演进趋势,以及民营经济在驱动产业集群萌芽、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国“一盘棋”思想,主动释放民营经济发展创新活力,统筹布局各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量化性决策支持。本报告是“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自建“中国产业集群数据库”优势,应用数据聚合、关系提取、算法模型等创新方法,结合案例研究、定量分析和跟踪监测,从而形成相关研判、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实施集群能级跃升工程、培育全球供应链集成能力、打造开放式协同创新生态、建设产业治理数字化平台等发展建议。 目录前言...................................................I第一章民营经济发展....................................1一、总量结构.......................................1二、创新能力.......................................2第二章产业集群演进....................................4一、发展历程.......................................4二、集群类型.......................................7三、集群分布.......................................8四、演进趋势.......................................9第三章百强集群评价....................................13一、评价标准......................................13二、百强榜单......................................15三、百强分析......................................16(一)区域分布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稠北稀特征...16(二)先进制造动能十足,绿色化发展能力待提升...20(三)民营企业创新活跃,成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21(四)产业链覆盖度较高,融合共生效应不断增强...26第四章策略建议.........................................29(一)实施集群能级跃迁计划.....................29(二)培育全球供应链集成能力...................29(三)打造开放式协同创新生态...................30(四)建设产业治理数字化平台...................30(五)坚持融合化绿色化差异化...................30 附件12023百强产业集群名单.............................32附件2典型案例分析.....................................35(一)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35(二)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36(三)苏州生物医药集群.........................37(四)台州机床产业集群.........................38(五)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39(六)绍兴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40 图表目录图表1近五年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和增长..........1图表2各省(市)民营企业总量对比............2图表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3图表4既有产业集群区域分布..................9图表5百强集群评价指标.....................14图表62023百强集群榜......................15图表72023百强集群区域分布................17图表82023百强集群省份分布................17图表92023百强集群城市分布................19图表102023百强集群重点行业分布...........20图表112023百强集群集聚度和绿色化Top50....21图表122023百强集群专精特新小巨人Top50....22图表132023百强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Top50..23图表142023百强集群研发机构数量...........24图表152023百强集群专利授权Top50..........25图表162023百强集群首台(套)企业数量.....26图表172023百强集群平均产业链覆盖度.......27图表18优质企业数量占比(全国和百强平均)..28 1第一章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同时,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我国经济能够创造持续快速增长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一、总量结构最近5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从2018年的2102.1万家增长到2022年的5106.4万家,增长了142.9%,占比高达92.3%。图表1近五年中国民营企业规模和增长 2民营企业呈现东密西疏、南稠北稀的显著特征。广东民营企业超过677万家,名列第一,其次是山东、江苏、浙江,分别为421.8万家、400.4万家、323.0万家,四省合计占比35.7%。图表2各省(市)民营企业总量对比序号省份企业总量民营企业数量序号省份企业总量民营企业数量1广东742.2677.617广西119.1105.72山东466.9421.818山西118.2993江苏417.9400.419云南112.497.94浙江337.0323.020重庆111.9103.55河南290.0260.521贵州108.595.86上海272.6248.722吉林77.765.27四川253.0239.523海南75.570.68河北244.9230.324天津73.268.29安徽223.9211.325黑龙江71.860.910湖北199.4185.626甘肃68.260.011北京194.3186.127内蒙古65.959.312福建192.5186.228新疆52.544.113湖南170.8159.729宁夏22.019.614陕西148.4141.030青海16.113.015江西141.2136.731西藏12.010.016辽宁131.8125.4二、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37万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万家,占比高达94%。2022年全国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超10万项,65%来自民营企业。 3图表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序号省份国高新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占比序号省份国高新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占比1广东6892692.1%17江西625494.7%2江苏4389092.5%18重庆613796.4%3浙江3380593.3%19山西373896.4%4山东2678995.9%20广西370595.2%5上海2358288.7%21黑龙江348597.0%6北京2157494.4%22吉林299195.4%7湖北1950296.7%23云南251695.5%8四川1405097.0%24贵州197196.2%9福建1113692.7%25甘肃160496.6%10陕西1107796.7%26海南148396.4%11安徽1098695.9%27内蒙古145194.8%12湖南1098697.3%28新疆127194.6%13辽宁1089294.5%29宁夏33592.5%14天津1051995.3%30青海25494.9%15河南1044797.4%31西藏9991.9%16河北1003497.0% 4第二章产业集群演进产业集群是指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聚集,并通过专业化分工、协同性创新和便利化交易,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态,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具备促进知识的创新与扩散、深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一、发展历程我国产业集群演进历程基本上是沿着经济发展及政策演变脉络进行的。早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产业集群按照国家总体规划实行政策性布局,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市场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政策性产业集群的地位,形成了市场型产业集群为主导,政策性产业集群并存的产业集群格局。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按照各地资源禀赋进行了产业布局规划建设,选取一些重点城市建设大型基础工业项目,以150余项大型项目和配套中小项目为基础,形成了以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等企业为核心、以某一产业部门为主的产业综合体。其中大部分产业集群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四川等金属矿产丰富地区也形成了以矿产开采和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这一阶段的产业集群以政策性产业集群为主,根据国家 5经济和政治规划,通过行政指令的方式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主体以重工业为主。这些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二)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在沿海地区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首批经济特区,之后又陆续将海南等设为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三来一补”的政策推动下,沿海地区利用优惠政策、临海优势、廉价劳动力资源吸引外资,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形成了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产业集群。此外,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的合法性确立,大批民营企业家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集群经济。地理位置的集中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保证了生产链条中供应或销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些制造商逐渐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中小企业,通过“一乡一品”以及“一县一产”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小型化、分散化的“块状经济”,如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诸暨轻纺产业集群以及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等地区特色产业集群。这一阶段的产业集群虽然也是由国家政策推动的,但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角色逐渐转变,市场的推动力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沿海地区依托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以及国家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优势,形成了一大批以轻工业、小商品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规模也逐步积累扩大,为地区经济增长、扩大地区就业提供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