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通信院]:数字大动脉 未来新底座——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大动脉 未来新底座——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

数字大动脉  未来新底座——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

数字大动脉未来新底座——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2024年3月 版权声明本报告 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 “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当前, 数字中国进入整体布局规划新阶段,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中国的数字大动脉、未来新底座,对于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 ,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在支撑、赋能和引领全域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战略意义,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新需求催生新能力,在经济社会需求快速变化、普惠个性包容发展的 新形势 驱动 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外延与重心方向也在发生深刻调整,核心能力从“算力、存力、运力”向“多力协同”快速演进, 以满足各行各业对更广连接、更大带宽、更强算力、更高智能 、更可持续等的多元化新需求 ,数字基础设施体系逐步进入敏捷部署、弹性配置、跨域调度、均衡提升阶段。新发展呼唤新监管,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维增能,相应的行业监测评估分析工具需要同步拓展延伸,以更好为行业发展和地区政策科学部署提供定量、全面、准确、动态的参考依据。以此为背景,本报告 结合行业发展基础现状与技术演进脉络趋势,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操作性、可比性、实用性原则,构建一套 新时代我国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引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稳固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大底座”,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筑牢坚实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目录一、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背景....................................................1(一)数字基础设施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内容....................1(二)全球主要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1(三)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级大幅提升........................2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形势.............................................................3(一)新要求: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规划新阶段............3(二)新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进、广泛应用................4(三 )新需求 :更广的连接、更大的带宽、更强的算力、更高的智能.....................................................................................................4(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七力”核心能力体系加速形成.... 5(五)新实践:产业发展呈现数智融合、深入渗透的态势........ 5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方向....................................................6(一)网络基础设施.........................................................................6(二)算力基础设施.......................................................................14(三)应用基础设施.......................................................................18四、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24(一)构建的原则...........................................................................25(二)指标体系构建.......................................................................26(三)具体指标说明.......................................................................29五、数字基础设施评估推进建议...........................................................58(一)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分类评估模型......................................59 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二)建立数字基础设施分级管理机制......................................59(三)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统计监测..........................................59 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1一、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背景近些年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 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全球 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各自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不断强化战略布局,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演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 、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一)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内容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各自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美国批准了“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该法案拨款650亿美元用于宽带基础设施的改进,确保更广泛的可靠互联网接入。欧盟推动其“数字单一市场”战略 ,目的是增强成员国间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与互通性。英国推出新的《英国数字战略》,专注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创意与知识产权、提高数字技术技能与人才培养、畅通金融渠道、改善经济与社会服务、提升国际影响力等六大关键领域,以促进其数字经济的包容性、竞争力和创新性发展。日本政府实施《Society5.0计划 》,着重于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并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 。印度推出 《数字印度计划》,旨在通过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国家向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公民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二)全球主要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球5G网络基本遍布全球,用户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9月,全球102个国家/地区的277家运营商开通5G业务,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36.9%;5G用户总数达14.3亿,5G用户渗透率达16.6%。 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2全球固定宽带接入持续普及,光纤宽带用户占比稳步增长。截至202 3年第二季度,全球固定宽带用户达到14.8亿,光纤用户达到10亿,占固定宽带用户数的67.6%。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超过30亿,物联网设备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达到35亿1,瑞典 、中国两个国家实现“物超人 ”。全球数据中心总数持续缩减,大型数据中心成为未来建设重点。中美两国加快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将从2022年的1715台增至2025年的1875台。(三)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我国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 、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5G网络 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截至2023年底 ,我国5G基站数达337.7万个 ,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8.0 5亿户 ,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46.6%。2023年度新增97个千兆城市,高速率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6.36亿户,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达1.63亿户 ,在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占比达到25.7%。移动物联能力持续增强,初步建立多网协同格局。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达40.59亿户 ,其中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3.32亿户 ,占移动终端连接数比重达到57.5%。我国IP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和终端IPv6改造全面完成,新一代IP互联网络演进升级和架构优化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 ,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7.76亿,全1GSMA,《2024年移动经济报告》 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3国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全面支持IPv6。算力发展迎来高潮,存储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其中智能算力规模占整体算力规模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形势当前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进,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规划新阶段,数字基础设施“七力”核心能力体系加速形成,以满足各行各业对更广连接、更大带宽 、更强算力以及更高智能的新需求。(一 )新要求 :数字中国建设 进入整体布局规划新阶段一是国家持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 ,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住建部 、发改委 印发 《“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全面开展家庭千兆接入和企业万兆接入升级改造。工信部等六部门出台《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指出 ,推进重点节点与区域有序建设算力设施,逐步合理提升智能算力占比,加强算力中心网络高传输性能,推动算力在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业态扩展应用。二是多地加快推进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西 、湖南 、河南 、贵州 、甘肃等地市 先后 出台 专项 政策文件 ,推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 持续优化升级。总体来看 ,随着国家和各地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将日益先进与成熟,快速融合衔接生产、分配、流通 、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场景应用,赋能生产方式、生活 数字基础设施评估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4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二)新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演进、广泛应用一是“双千兆”网络技术稳步革新。在固定网络方面,以10GPON、200G/400G等技术为代表的固定网络技术加快发展,超大容量 、低时延低抖动固定宽带网络逐步建成。在移动网络方面,5G技术标准 向5G-A、6G升级 ,将进一步满足移动带宽增强、超高可靠低时延、海量机器类通信等需求,并提供泛在万兆体验和千亿连接 能力 。二是存算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一方面,芯片实现3nm工艺,性能提升约为20%。另一方面,采用Ampere架构的加速卡,拥有6912个CUD A核心和432个张量核心,性能提升近20倍。三是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新要求。以绿色为目标与驱动,对传输网络、存算等提出高效能要求,推动数字技术全面绿色化转型。(三 )新需求 :更广的连接、更大的带宽、更强的算力、更高的智能一是万物互联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要特征。未来通信与感知网络将深度融合,随着车联网、智慧工厂 、全息通信 、元宇宙等新业务的到来 ,2030年全球 连接 数量将至少提升10倍,带宽的需求也将增长百倍 ,超现实 、沉浸式的极致体验将无处不在,个人 、家庭 、组织的宽带连接也将从现在的千兆光纤、千兆无线和千兆WiFi演进10Gbps无处不在的超宽带时代。二是高性能计算应用对算力需求不断增加。人工智能 、隐私计算 、虚拟现实以及基因测试和生物制药等新兴技术的深入普及,数字化业务对于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