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出版传媒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行业延续回暖态势,信用质量保持稳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出版传媒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行业延续回暖态势,信用质量保持稳定

出版传媒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行业延续回暖态势,信用质量保持稳定

信用风险展望 |出版传媒行业 1 出版传媒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 行业延续回暖态势,信用质量保持稳定 目录 宏观环境 ......................... 2 行业运行 ......................... 3 盈利能力 ......................... 4 债务压力 ......................... 6 信用质量 ......................... 7 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经济稳健复苏,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速较快,图书销售不断恢复,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发债企业收入水平小幅下滑,同时未来两年为行业偿债集中期,但规模不大,且债券发行渠道畅通,偿债压力一般。预计2022年行业信用级别整体稳定,行业信用风险一般。  宏观环境: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经济稳健复苏,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速较快,预计2022年随着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疫情对大众消费影响逐步减弱,但消费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 行业运行:2021年以来,疫情对消费影响逐步减弱,图书销售不断恢复,但增速有所放缓,图书市场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增速有限,出版业加快转型融合的步伐。  盈利能力:2021年前三季度,出版传媒企业营业收入小幅下滑,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经营性净现金流表现有所减弱,受企业偿债规模增加,筹资性净现金流同比大幅减少,预计2022年出版传媒企业收入水平增速有限,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 债务压力:出版传媒企业存续债主要于未来两年内到期,偿债较为集中,但规模不大,偿债主体主要为信用级别在AA+以上的国有出版企业,债券发行渠道畅通,偿债压力一般。  信用质量:2021年以来,发债企业主体信用级别整体稳定,信用质量较好,预计2022年出版传媒行业发债企业整体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行业信用风险一般。 分析师 张 洁 010-67413543 工商部 分析师 zhangjie@dagongcredit.com 马天姿 010-67413541 工商部 分析师 matianzi@dagongcredit.com 客户服务 电话:010-67413300 客服:4008-84-4008 Email: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1年12月23日 信用风险展望 出版传媒行业 信用风险展望 |出版传媒行业 2 宏观环境 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健复苏,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速较快;预计2022年,全国仍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疫情反复,消费娱乐支出短期波动的情况,随着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疫情对大众消费影响逐步减弱,但消费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稳健复苏,消费和投资的恢复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0%,增速为近年来最高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30%,延续上年同期以来增速逐季走高的趋势,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收入的改善促进消费支出大幅增长,一季度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同比大幅增长49.89%。随着低基数影响的减弱以及三季度以来多地散发疫情、洪涝灾害、限电限产等多重压力下,GDP增速逐步下降,2021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0%,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7%,低于经济增速;全国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5.1%,较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受教育开学季影响,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6.3%,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10.8%。总体来看,随着经济不断复苏,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居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速较快。 图1 2020年Q1~2021年Q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左轴)及GDP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变化、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同比变化(右轴)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6%。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预计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全国仍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疫情反复,消费娱乐支出短期波动的情况,随着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疫情对大众消费影响逐步减弱,但疫情后时期,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加,居民储蓄意愿更强,预计2022年居民消费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40.00-20.000.0020.0040.0060.0080.00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GDP:不变价:累计同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同比 信用风险展望 |出版传媒行业 3 行业运行 2021年以来,疫情对消费影响逐步减弱,图书销售不断恢复,但增速有所放缓,图书市场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增速有限;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全民阅读以及疫情的影响,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版业加快转型融合的步伐。 从图书零售方面看,2021年以来疫情对消费影响逐步减弱,图书销售不断恢复,但增速有所放缓,图书市场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卷信息”)发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数据,2021年1~9月,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呈现同比增长2.99%,从不同渠道来看,网店渠道同比增长0.21%,实体店渠道同比增长13.52%,增幅和上半年相比均有所回落。受疫情影响以及短视频娱乐方式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非刚需的读书需求有所下滑,同时由于消费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从而导致整体图书市场增长放缓。相较于2019年同期,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出现4.19%的下滑,实体店渠道下滑28.97%,表明实体书店仍未走出疫情影响。折扣率方面,2021年网店渠道售价折扣为5.7折,短视频电商折扣水平低于网店为4.0折,短视频电商渠道通过全网低价方式快速崛起。 表1 2021年1~9月各类图书码洋比重及变化情况(单位:%、百分点) 类型 码洋比重 同比变化 少儿 27.08 -1.33 社科 25.57 2.36 教辅教材 22.21 0.44 文艺 11.93 -0.63 其他 13.21 -0.84 数据来源:开卷信息,大公国际整理 2021年1~9月,整体零售市场中少儿类图书码洋比重仍为最高,同时码洋比重降幅最大;社科类图书在马列、学术文化、法律类等图书销售的带动下,码洋比重有所上升,位居第二;具有刚需性质的教辅教材类图书码洋比重同比略有增长;文艺类图书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今年以来表现仍欠佳,码洋比重有所下降。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倡导全民阅读。2021年6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数字文化内容资源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全民阅读以及疫情的影响,倒逼出版业加快了转型融合的步伐。根据《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20年,数字出版产业全年产业收入达11,781.67亿元,比上年增加19.23%,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为94.03亿元,较2019年增长5.56%,高于2019年4%的增长幅度。疫情的爆发,倒逼出版单位加快融合发展进程,出版单位顺应疫情防控常态下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需求,聚力于业态创新与深度融合,立足主业、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出版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根据《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 信用风险展望 |出版传媒行业 4 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30%,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较2019年均有提升,同时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7.82分钟,比2019年增加了1.77分钟。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成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同时我国国民听书习惯进一步养成,有31.60%的成年国民形成听书习惯,同比提高1.30个百分点。除数字阅读等传统的电子书和有声书外,随着在线音视频的发展,数字阅读及新媒体平台软硬件的建设成为传媒集团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1年以来,疫情对消费影响逐步减弱,图书销售不断恢复,但增速有所放缓,图书市场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全民阅读以及疫情的影响,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版业加快转型融合的步伐。预计2022年,少儿、社科和教辅教材类刚需类产品码洋比重仍位于前列,随着“三孩政策”落地以及适龄人口入学,预计少儿类和教辅教材类图书需求或将增长,同时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文艺类读书需求不断恢复,但由于消费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以及折扣的常态化对图书需求的刺激效应将会减弱,预计图书零售市场增速有限。传统出版单位面对新媒体及网络零售平台的冲击,继续探索融合发展,包括技术及传播模式的融合等,完善传统媒体功能,实现共赢。出版传媒行业融合发展继续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盈利能力 2021年前三季度,出版传媒企业营业收入小幅下滑,投资收益对营业利润贡献度较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经营性净现金流表现有所减弱,受偿债规模增加,筹资性净现金流同比大幅减少;预计2022年,出版传媒企业收入水平增速有限,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据Wind统计,截至2021年10月末,我国出版传媒行业存续的公开发行债券主体有15家,其中,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日报”)的控股子公司,剔除这两家子公司后,本部分选取剩下的13家企业作为样本企业进行分析。 图2 2019~2020年及2021年1~9月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平均毛利率情况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0.0020.0040.0060.0080.00100.0004008001,2001,600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营业收入平均销售毛利率亿元% 信用风险展望 |出版传媒行业 5 2021年1~9月,样本企业1实现营业收入合计723.90亿元,同比小幅减少3.44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54.43亿元,样本企业收入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中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出版”)营业收入已连续两年下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