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2023年前三季度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研究及2024年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前三季度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研究及2024年展望

2023年前三季度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研究及2024年展望

信用风险展望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1 ` ` 2023年前三季度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研究及2024年展望 目录 行业政策 ................................................... 2 产业格局 ................................................... 3 盈利能力 ................................................... 7 债务融资 ................................................... 7 信用质量 ................................................... 8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新能源景气度持续,电气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高压、新能源等领域行业政策继续引领行业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电气设备行业收入利润同比较快增长;预计在政策不变情况下,信用水平仍将保持稳定。  行业政策:2023年以来政策继续促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光伏电站装机增长、跨区域输送需要及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背景下,特高压投资额同比增速有望实现突破,带动电气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预计在清洁能源建设需求下电气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  产业格局:2023年以来电源电网投资小幅回升,预计未来电源电网投资保持较大规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较好发展前景。  盈利能力:2023年1~9月,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同比增长,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收入和利润仍然处于较快增长阶段,电气设备整体盈利能力或持续提升。  债务融资:2023年1~10月,电气设备企业发债规模较稳定,其中超短融发行总额占比达68.56%;截至2023年11月20日,电气设备行业债券存续规模714.27亿元,未来三年行业将处于偿债高峰期,其中2024年债券到期偿付和滚动压力较大,债务集中度较高。  信用质量:2023年1~11月,电气设备制造企业信用质量基本维持稳定;在政策不变情况下,预计2024年电气设备制造企业信用水平仍将保持稳定。 分析师 程春晓 010-67413300 工商部 分析师 chengchunxiao@dagongcredit.com 客户服务 电话:010-67413300 客服:4008-84-4008 Email: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3年12月13日 信用风险展望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信用风险展望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2 行业政策 2023年以来政策继续促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光伏电站装机增长、跨区域输送需要及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背景下,特高压投资额同比增速有望实现突破,带动电气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预计在清洁能源建设需求下电气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 电气设备行业受电源、输电网络建设投资以及环保新能源等政策的影响较大,与国家政策有紧密的相关性,国家统一政策规划和导向能够很大程度引导电气设备制造行业的建设投资等发展趋势。 图1 2017年以来国家电网投资中电网投资额变动情况(单位:小时、%)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到2025年,国内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输配效率明显提升。新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减污降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能源产业数字化初具成效,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50个左右。展望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2023年以来政策继续促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6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以支撑实现碳达峰为主要目标,加速推进清洁低碳化转型;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终端用能领域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创新潜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多维技术路线,推动能源电力全产业链融通发展。 特高压方面,《“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十四五”期间,存量通道输电能力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10-8-6-4-2024683,0004,0005,0006,00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E国家电网投资中电网投资额投资增速 信用风险展望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3 道6000万千瓦以上,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力争达到4500小时以上。工程施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特高压直流项目核准不及预期,新开工线路均为特高压交流。“三交九直”输电通道规划中,2023年上半年,金上-湖北800千伏、陇东-山东800千伏已开工建设,宁夏-湖南800千伏线路是今年开工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同时是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长距离跨区域特高压由于规划及后续施工时间一般超过5年时间较长,根据国家电网最新规划,2023年特高压直流开工规模将创造历史年度最高值。特高压直流主要作用在于长距离电力传输,是风光大基地的关键外送通道,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正在提速,清洁能源跨区域输送及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背景下,特高压投资额同比增速有望实现突破。 新能源发电方面,2023年以来由于硅料和光伏组件价格进入回落调整期,推动光伏电站装机并网。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1-9月,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2,108万千瓦,同比增长45.3%,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2,894万千瓦,同比增加7,633万千瓦,同时整体光伏产业出口产值保持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最新的预测,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29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3%;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5.5亿千瓦,包括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以及并网太阳能发电5.6亿千瓦。中电联预计,2023年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并网装机容量约达10亿千瓦,同比提高三成多。预计2024年综合考虑清洁能源“风光大基地”及电站成本调整等因素,新能源建站装机保持高速释放,带动电气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 2023年在光伏电站装机增长、跨区域输送需要及新能源并网消纳问题背景下,特高压投资额同比增速有望实现突破,带动电气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预计在清洁能源建设需求下电气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 产业格局 2023年以来电源电网投资小幅回升,预计未来电源电网投资保持较大规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较好发展前景。 电气设备的部件主要包含导线和电缆,主要应用于电力输配电、各类电子设备及电器设备的内部连线;导线常用材料包括铜、铝、银等,电缆常用材料包括PVC、聚乙烯等绝缘材料。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易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一般缺乏议价能力。2022年,受全球通涨、美元加息、地缘政治等多因素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整体面临下游需求不畅,价格传导受阻的困难,各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以铜、铝金属为例,价格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2023年以来,大宗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亦呈区间震荡态势。 信用风险展望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4 图2 铜铝银结算价(单位:美元/吨、元/克)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全社会用电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而变化,工业、生活等直接电力消费需求的提升引起社会对电源、电网设备的建设需求,这种需求通过国家统一的规划和投资满足,投资量的大小最终决定了各下游企业对电气设备产品的订单数量。2022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3.60%,增速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受地区管控等产生的影响而回落。2023年1~10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76,059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5.80%,增速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根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有望增长6%,达到9.15万亿千瓦时。 图3 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及增速(单位: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从全社会用电量构成占比来看,第二产业依旧为用电需求最大的行业,但占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用电量占比均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二者合计占比超过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2021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同比略有提高,第二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现货结算价:LME铜现货结算价:LME铝中国:结算价:白银现货:Ag(T+D):上海金交所-10-8-6-4-2024681012141618202224-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2018-102018-122019-022019-042019-062019-082019-102019-122020-022020-042020-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22022-042022-062022-082022-102022-122023-022023-042023-062023-082023-10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值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 信用风险展望 |电气设备制造行业 5 量占比同比略有下降。2022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占比同比略有提高,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同比继续下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比同比小幅增长。2023年1~10月,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9%,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4.0%。在第二产业产能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第三产业的逐步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未来全社会用电量保持稳定形成一定保障。 图4 全社会用电量分产业占比构成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电气设备行业的景气度受国家和地方政策影响大,电力项目投资是需求端的主要驱动因素。近年来我国电源投资主要依靠以扶持清洁能源发展为目标的电能替代政策拉动。2020年后,清洁能源政策和规划多次发布。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 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