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精矿价格突破2017年以来高点。2020年4月份以来,钨价持续震荡走高。2023年钨矿产量下降,钨精矿供应紧张,但由于下游需求整体偏弱,钨精矿价格中枢围绕12万/吨窄幅波动。今年春节假期过后,钨矿供应仍偏紧,钨矿商出货意愿低,报价坚挺,叠加泛亚APT库存基本消耗完,冶炼厂维持低库存,一定程度上支撑钨市场,钨价延续去年11月以来的上涨态势,截至今年3月15日,钨精矿价格上涨至12.6万/吨,冲破2017年以来高点。 钨:战略金属之王,从工业的“牙齿”到高端制造的“脊梁”。钨金属因为其硬度大,熔沸点高,能耐高温,耐侵蚀等特点,通常被加工成硬质合金工具,钨特钢等,被应用于交通运输、采掘、工业制造、军工等领域,是加工国之重器的关键工具,素有“工业牙齿”之称,更是“高端制造业的脊梁”。因为钨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将钨视为战略性资源,钨矿开采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 我国钨储量及矿山钨产量全球第一。我国钨资源丰富,钨储量及矿山钨产量世界第一,2023年占比分别为52%和82%。国家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钨矿的主采及综合利用指标逐步提升,但是增量较小。钨矿主采指标由2016年的7.32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8.12万吨,CAGR为1.74%;综合利用指标由1.81万吨增张至2.78万吨,CAGR为7.43%;钨矿开采总量指标由2016年的9.13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1.10万吨,CAGR为2.83%。 新兴领域光伏钨丝应用前景广阔。光伏硅片将向“大尺寸”和“薄片化”方向发展。在“薄片化”趋势下,“细线化、高速度”是金刚线主要发展趋势。钨丝具有细线空间大、抗拉强度高、破断力强、韧性好、耐疲劳和耐腐蚀等优势,将逐步取代高碳钢丝,成为新一代的金刚石切割线母线。厦门钨业光伏钨丝在技术、质量、规模等方面优势明显,产销量快速增长,2023年公司细钨丝共实现销量868亿米,同比增长219%,我们预测2023年光伏钨丝销量突破700亿米。 供需偏紧,钨价中长期偏乐观。2023年制造业复苏节奏较慢,硬质合金需求下滑,全年供需双弱。钨精矿供应受指标控制难有大的增量,随着制造业复苏,对于精矿的需求将提升,钨精矿供应预计将偏紧。预计2024-2025年钨精矿仍维持短缺状态,钨价中长期偏乐观。 投资建议:钨资源战略地位较高,国家严格管控钨开采,钨供应增量有限。 随着高端硬质合金产品进口替代及新兴应用领域拓展,钨需求将稳步增长,钨基本面有望持续向好。建议重点关注:中钨高新,章源钨业,厦门钨业。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政治风险、需求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等。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钨精矿价格冲破2017年以来高点 春节后钨价加速上涨,冲破2017年以来高点。2020年4月份以来,钨价持续震荡走高。2023年钨矿产量下降,钨精矿供应紧张,但由于下游需求整体偏弱,钨精矿价格中枢围绕12万/吨窄幅波动。今年春节假期过后,钨矿供应仍偏紧,钨矿商出货意愿低,报价坚挺,叠加泛亚APT库存基本消耗完,冶炼厂维持低库存,一定程度上支撑钨市场,钨价延续去年11月以来的上涨态势,截至今年3月15日,钨精矿价格上涨至12.6万/吨,冲破2017年以来高点。 图1:2004年以来钨价走势(单位:元/吨) 钨库存低位运行,供应持续紧缩。钨库存自2020年6月份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24年初以来,钨精矿库存基本在300吨左右波动,APT库存从300吨下降到240吨。原料端供应始终保持偏紧,矿商手里库存量有限。目前矿山端复工复产节奏较为缓慢,原料端供给偏弱;当前中下游需求小幅释放,库存略微减少,产业链市场整体库存压力不大,整体库存量仍将偏低位运行。 图2:钨精矿库存走势 图3:APT库存走势 2战略金属之王,期待“登顶时刻” 2.1供应端:资源大国,钨精矿产量连续下滑 我国的钨资源丰富,钨储量及矿山钨产量世界第一,2023年占比分别为52%和82%。2023年全球钨资源储量约555万吨,中国钨资源储量为290万吨,占比最大为48%;全球矿山钨产量约9.8万吨,中国矿山钨产量为7.9万吨,占比最大为82%,且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贡献世界最大的钨矿产量。我国黑钨矿品位相对较高,在0.4%左右,但经过100多年的商业开采,黑钨矿资源逐年减少,未来资源将以白钨矿为主,目前在采的白钨矿品位在0.2%左右。 图4:2023年全球钨储量分布(万吨,%) 图5:2023年全球矿山钨产量分布(吨,%) 图6:2008-2023年矿山钨产量情况(单位:吨) 国家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钨矿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逐步提升,但是增量较小。钨矿开采总量指标由2016年的9.13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1.1万吨,CAGR为2.83%。我国钨矿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2023年江西省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4.0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6.55%,居第一位,其次为湖南省(2.73万吨,24.59%),河南省(1.27万吨,11.48%)。 图8:2023年我国各省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折WO吨) 图7:我国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图9:我国钨矿分布图 钨资源虽然在我国蕴藏丰富,但是从全球来看,它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只占地壳重的0.001%左右)。然而钨金属因为其硬度大,熔沸点高,能耐高温,耐侵蚀等特点,通常被加工成硬质合金工具,钨特钢等,被应用于交通运输、采掘、工业制造、军工等领域,是加工国之重器的关键工具,素有“工业牙齿”之称,更是“高端制造业的脊梁”。正是因为钨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将钨视为战略性资源,它的开采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 表1:钨的硬度高,熔点高 在开采指标的限制下,供应端的难有大的增量。安泰科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钨精矿产量6.8万吨,同比下滑4.23%。2023年,钨精矿的产量约为6.7万吨,同比下滑1.5%。2023年,钨精矿的开工率整体低于2022年,2024年2月钨精矿开工率约48.95%,对比23年同期下滑1.3pct。 图10:我国的钨矿产量 图11:钨精矿开工率情况(%) 钨矿开采难度高,成本端支撑较强。近年来钨精矿的开采品位越来越低,开采条件和技术难度越来越大,社会和国家对产业人员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钨精矿成本维持高位。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年钨精矿生产成本基本处于9.6-10.7万元/吨范围,2024年1-3月,钨精矿生产成本小幅增长,处于9.8-10.8万元/吨范围,钨精矿成本支撑能力较强。 图12:钨精矿生产成本 2023年钨精矿进口量小幅下滑。钨精矿是最主要进口钨产品,钨精矿进口来自朝鲜、俄罗斯、玻利维亚、缅甸、蒙古、越南、卢旺达和西班牙等国家。我国每年会进口少量钨精矿,2022年进口量为5900.96吨,同比增加1.69%,2023年进口量为5803.37吨,同比减少1.65%,主要进口国比例分别是朝鲜(53.49%)、俄罗斯(14.06%)、玻利维亚(7.18%)等。 图13:我国钨精矿进口量 图14:2023年我国钨精矿进口国分布(单位:吨) 表2:2023年1-11月钨进出口分产品统计(单位:吨) 2.2需求之硬质合金:从工业的“牙齿”到高端制造的“脊梁” 钨的初级消费领域,2023年下游总消费量同比增长1.39%至6.42万吨,其中,硬质合金行业的钨消费量最大约为3.60万吨,同比下滑2.00%,占比56%。 钨下游消费领域还包括钨材、钨特钢以及钨化工,2023年钨材、钨特钢以及钨化工消费量或将分别为1.50万吨、1.05万吨、2658吨,同比变化15.03%、-3.00%、-0.82%。 图15:2023年钨下游消费结构(单位:吨) 图16:下游领域钨消费量(单位:吨) 钨精矿的供应受指标控制难有大的增量,随着制造业复苏,对于精矿的需求将提升,钨精矿供应预计将偏紧。2023年钨精矿供应略微过剩60吨,预计2024年-2025年供需依旧偏紧,缺口分别为-2662吨、-3502吨; 表3:中国国内供需平衡表(单位:金属吨) 图17:钨精矿供需平衡(单位:金属吨) 在硬质合金的下游消费结构中,占比最大(45%)的是切削工具合金,其次是耐磨工具合金(27%),矿用工具合金(25%)。 图18:2019年不同类型硬质合金产量结构 图19:不同类型硬质合金制品 中国硬质合金行业产量呈增长态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逐步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国内硬质合金行业产量从2017年的3.38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5.0万吨,CAGR为8.15%。虽然2022年我国出口的硬质合金产品单价均价约为11万美元/吨,较进口单价41万美元/吨差距较大,但是自2017年开始,我国出口产品单价均价就在逐步提升,不断缩小国内外差距。2023年在国家自主可控的政策鼓励下,产品创新将更上一个台阶,将更多的输出高端的硬质合金产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图20:2022年硬质合金行业产量为5万吨 图21:硬质合金进出口情况 硬质合金刀具具备较大的国产化替代的空间。预计2022年-2025年,中国硬质合金刀具消费市场规模将由255亿元增长至292亿元,CAGR为4.58%。 2015年-2022年我国刀具进口依赖度从37.18%降至27.16%,2022年我国进口刀具规模为126亿元,国产替代空间仍然较大;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国内高端应用领域企业对国产刀具的尝试意愿加强。 图22:中国切削工具消费市场情况 图23:刀具进口情况 国内具有领先的硬质合金刀具生产企业,引领行业创新升级及国产替代进程。 切削工具生产行业上市公司中,中钨高新2022年营收最高约为33.18亿元,毛利率约为34.48%,虽然厦门钨业营收低于中钨高新,但是毛利率较高。行业中领先的企业还有欧科亿、华锐精密,2022年切削刀具部分营收分别为6.43亿元、5.9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7.52%、48.65%。在细分的数控刀片领域中,2022年中钨高新的产量约为1.3亿片,占国内产量约23%,领先于同行业的厦门钨业、欧科亿、华锐精密等公司。 图24:2022年切削刀具同行业上市公司营收、毛利率情况 图25:2022年同行业数控刀片产量对比 2.3需求之新兴领域:钨丝正成为下一代切割母线 钨丝可用于硅片切割金刚石线的母线。钨丝是一种以难熔金属钨(W)为主要原材料的细丝,具有熔点高、电阻率大、强度好、蒸气压低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照明市场,现已拓展至光伏领域,用于硅片切割金刚石线的母线。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晶硅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的生产环节;中游为晶硅电池片、光伏组件的生产环节;下游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集成和运营环节。其中,硅片切割是切片环节的主要工序,金刚线可用于硅棒截断、硅锭开方、硅片切割,其切割性能直接影响硅片的质量及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随着硅片薄片化及金刚线细线化的推进,用钨丝替代高碳钢丝作为金刚线母线的趋势逐步明朗。 图26:金刚石线的结构及应用 图27:钨丝图片 光伏用细钨丝的生产需要多道工序:首先通过焙烧APT得到三氧化钨,经两次还原反应后生成钨粉,钨粉通过压制、烧结得到钨条,钨条再经过旋锻加工制成钨杆,钨杆经过拉拔形成粗钨丝,最后粗钨丝经过再次拉拔,以及电解清洗后得到细钨丝。 图28:光伏用细钨丝生产流程图 硅片薄片化、金刚线细线化不断推进,钨丝替代高碳钢丝大势所趋。光伏硅片未来将向“大尺寸”和“薄片化”方向发展。“大尺寸”利于在不增加设备和人力的情况下增加设备产能;“薄片化”提高硅料使用率、减少硅料消耗,进而最终降低光伏产品成本。硅片薄片化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2021年,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约170μm,较2020年下降5μm。2021年,TOPCon电池的n型硅片平均厚度为165μm,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厚度约150μm;未来单晶硅片将向130-160μm发展;据光伏协会预测,至2030年,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