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财政收入恢复式增长,收支紧平衡态势仍存--2021年上半年区域财政分析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财政收入恢复式增长,收支紧平衡态势仍存--2021年上半年区域财政分析报告

2021-09-02联合资信胡***
财政收入恢复式增长,收支紧平衡态势仍存--2021年上半年区域财政分析报告

区域财政分析报告: 财政收入恢复式增长,收支紧平衡态势仍存 2021年半年报 2 财政收入恢复式增长,收支紧平衡态势仍存 ——2021年上半年区域财政分析报告 联合资信宏观研究部 摘要: 2021年上半年,各省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与经济总量相关性较高,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东部地区财政实力较强,财政收入质量较高,其中广东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000亿元,规模优势突出;北京和江浙沪地区税收占比较高,营商环境良好;上海是全国唯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盈余的地区。中部地区收入规模比较均衡、各省份差距相对较小,财政自给率处于40%~60%的区间。东北、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省份的收入规模、财政自给率水平较低,财政实力较弱,对中央补贴的依赖度较高。 受益于经济稳定修复和大宗商品涨价等因素,除黑龙江和西藏外的29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年平均增长为正,整体财政收入恢复情况较好;受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的持续影响,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修复相对较为缓慢,14个省份上半年支出规模两年平均增速为负值,不及2019年同期水平。财政自给能力方面,随着财政收入的修复增长以及支出压缩,26个省份财政自给率较2019年同期均有所上升,仅山西、海南、广西、黑龙江、西藏5个省份财政自给率下降,其中山西、海南和广西主要是由于收入修复不及支出导致财政自给能力降低,而黑龙江和西藏则主要受收入端拖累。 上半年各区域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分化程度较大,土地市场呈现“量缩价涨”的特点,在“双集中”供地以及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拿地资金更集中于热点城市,未来土地市场分化程度或将进一步加大。由于上年同期基数普遍较低,公布数据的25个省份除黑龙江外均实现正增长,13个省份实现20%以上的增速,其中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仍呈高速增长态势。受上半年专项债发行滞后拖累,多数省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有所下降,仅浙江、上海、湖北、重庆和陕西5个省份实现正增长。 由于上年同期疫情平稳后财政收入基数抬高,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增幅将逐步回落,全年财政收入或将呈现“前高后稳”运行态势。财政收入承压的同时刚性支出不减,各地财政特别是基层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各地财政紧平衡态势仍存,需重点关注财源基础薄弱、对中央补贴依赖度高的地区。上半年出台的“双集中”供地政策旨在降低土地市场热度,未来或将对政府性基金收入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随着下半年专项债发行加快,政府基金性支出力度有望同步加大。 3 一、 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202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稳定修复,拉动税收收入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呈现恢复式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21.8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60%,各地财政收入普遍回升。财政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7万亿元,同比增长4.5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6.40%,财政支出“压一般、保重点”,基本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21年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经济总量相关性较高,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收入规模比较均衡、各省份差距相对较小,东北、西北地区大部分省份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广东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99.57亿元,规模遥遥领先,超过第二的江苏(5647亿元)近2000亿元;浙江、上海和山东排名靠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超过4000亿元;中部地区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比较均衡,差距相对较小;新疆、黑龙江、吉林、海南、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收入规模均不足800亿元,以上省份除海南外均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 图1. 2021年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各省市政府、财政厅官网,联合资信整理 2021年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正增长,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近一半地区实现了20%以上的增速;剔除基数效应后,仅黑龙江和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未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湖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为65.43%,主要是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导致财政收入出现断崖式下滑、同期基数过低所致。 从两年平均增速1来看,上半年29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长为正,整体财政收入恢复情况较好,主要受益于经济稳定修复和大宗商品涨价等因素。其中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东部地区主要是受益于上半年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强势;资源丰富的青海、新疆、江西等省份则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攀升, 1 为剔除基数效应影响,方便财政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文中使用的两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以2019年同期为基期进行比较计算的几何平均增长率,下同 -10%0%10%20%30%40%50%60%7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河北福建天津海南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四川陕西重庆内蒙古云南广西贵州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右)两年平均增速(右) 4 区域企业效益改善明显,带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税收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东北地区表现较为突出的吉林则是受益于汽车制造业景气度回升,经济增势较好。上半年北京、上海、广东财政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表现中等,或与局部散发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有关。而黑龙江和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未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两年平均增速为负值,其中黑龙江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仍有较大挑战,上半年经济表现较为疲软,税收收入增长乏力。 2021年上半年,各省财政收入质量存在分化,超半数省份税收占比在65%~75%之间。一般情况下税收占比的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匹配程度较高,但也会受到各地的征收非税费用水平、财政收支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浙江、北京、上海、江苏、海南、湖北和陕西的税收比重超过80%,财政收入含金量较高,非税收入占比较低,营商环境良好;而经济大省中,广东、山东税收比重不到80%,四川、福建、河南不到70%;河北和贵州最低,仅为61%,财政收入质量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加强收入调度和税费征管,优化营商环境,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图2. 2021年上半年各省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各省市政府、财政厅官网,联合资信整理 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1年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化程度与收入情况相比较小,东北和西北地区省份支出规模普遍较低。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最大,超过8000亿元,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超过5000亿元,海南、青海、西藏和宁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不足1000亿元。 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修复较为缓慢,14个省份上半年支出规模两年平均增速为负值,未回到2019年同期水平。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修复较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加强、项目投资审核趋严,贯彻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二是上半年经济稳定修复,逆周期调节必要性下降,财政支出增长较慢。其中山西、河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最高,在6%左右;贵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最低,仅为-12.47%,主要是卫生健康、一般公共服务和基建相关支出较2019年大幅下降。 60%70%80%90%浙江北京上海江苏海南广东天津山东福建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山西湖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内蒙古重庆云南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宁夏广西贵州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5 图3. 2021年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各省市政府、财政厅官网,联合资信整理 3. 收支差额与财政自给率情况 2021年上半年,多数省份均收不抵支,仅上海实现财政盈余,浙江和天津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中部、西部地区收支缺口较大,东部地区收支缺口较小。河南、四川收支缺口最大,超过3000亿元。收支缺口小于1000亿的省份中,福建、北京、天津、浙江等东部省份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相对较小,而西藏、青海和宁夏主要是由于财政体量较小所致,财政自给率更适合进行各省财政收支平衡情况的横向比较。 上半年大部分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同比有所收窄,只有江西、四川、广西、甘肃、贵州和西藏6个省份收支差额进一步扩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上升。 图4. 2021年上半年各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情况(亿元) 注:同比变化=2021年收支差额-2020年收支差额,由于多数省份收支差额为负值,同比变化为正则说明收支差额缩窄。 数据来源:各省市政府、财政厅官网,联合资信整理 财政自给率超过60%的省份均分布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省份处于40%~60%的区间,财政自给率不足40%的省份集中在东北和西部地区,对中央补贴的依赖度较高。其中上海财政自给率最高,超过120%;浙江、北京、天津和广东自给率超过80%,财政自给能力较高;中部地区省份财政自给率处在40%~60%的区间,分化程度相对较小;吉林、黑龙江、贵州、广西等财政自给率不足40%的省份集中在东北和西部地区,地区财政平衡性较差,对中央补贴的依赖度较高;西藏自给率水平最低,仅为11.18%。 除西藏外,其他省份财政自给率同比均有所上升,主要是收入端改善较快而支出端修复相对缓慢,财-20%-10%0%10%20%30%0200040006000800010000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上海北京福建天津海南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西四川云南广西陕西新疆贵州内蒙古重庆甘肃青海西藏宁夏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右)两年平均增速(右)-600-3000300600900-4000-3000-2000-100001000河北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海南北京天津浙江上海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湖南安徽湖北江西山西四川云南广西新疆陕西甘肃贵州内蒙古重庆西藏青海宁夏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同比变化(右) 6 政平衡能力较2020年上半年回升;与2019年同期相比,26个省份财政自给率均有所上升,山西、海南、广西、黑龙江、西藏5个省份财政自给率有所下降,其中山西、海南和广西主要是由于收入修复不及支出导致财政自给能力降低,而黑龙江和西藏则主要受收入端不及2019年同期拖累。 图5. 2021年上半年各省财政自给率情况(%,百分点) 数据来源:各省市政府、财政厅官网,联合资信整理 二、 各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2021年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4.10%。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1万亿元,同比增长24.1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4万亿元,同比增长22.40%,主要是2020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以及2021年部分城市土地出让价格有所上涨等。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17万亿元,同比下降7.80%。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7万亿元,同比下降8.60%,主要是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减少,安排的支出相应减少,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0%。 1. 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2021年上半年,各区域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的分化明显,东部浙江、广东、山东三省收入规模突出,超过2000亿元;中部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在1000~2000亿元之间;西部多数省份和东北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不足1000亿元,相对较低。其中,浙江政府性基金收入最高,超过5000亿元,主要由于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土地市场成交活跃度高;甘肃、内蒙古和海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不足300亿元,土地市场活跃度较低。上半年土地市场呈现“量缩价涨”的特点,在“双集中”供地政策以及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