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奇安信]:实战攻防之红队视角下的防御体系突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实战攻防之红队视角下的防御体系突破

文化传媒2019-08-19奇安信G***
实战攻防之红队视角下的防御体系突破

实战攻防演习之 红队视角下的防御体系突破 奇安信安服团队 2019.8 前 言 网络实战攻防演习,是新形势下关键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演习通常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为保护目标,通过有监督的攻防对抗,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网络攻击,以此来检验信息系统的实际安全性和运维保障的实际有效性。 2016年以来,在国家监管机构的有力推动下,网络实战攻防演习日益得到重视,演习范围越来越广,演习周期越来越长,演习规模越来越大。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性网络实战攻防演习从2016年仅有几家参演单位,到2019年已扩展到上百家参演单位;同时各省、各市、各行业的监管机构,也都在积极地筹备和组织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实战演习。一时间,网络实战攻防演习遍地开花。 在演习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攻防双方的技术水平和对抗能力也在博弈中不断升级。 2016年,网络实战攻防演习尚处于起步阶段,攻防重点大多集中于互联网入口或内网边界。 2017年,实战攻防演习开始与重大活动的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紧密结合。就演习成果来看,从互联网侧发起的直接攻击仍然普遍十分有效;而系统的外层防护一旦被突破,横向移动、跨域攻击,往往都比较容易实现。 2018年,网络实战攻防演习开始向行业和地方深入。伴随着演习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大数据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防守方对攻击行为的监测、发现和溯源能力大幅增强,与之相应的,攻击队开始更多地转向精准攻击和供应链攻击等新型作战策略。 2019年以来.网络实战攻防演习工作受到了监管部门、政企 机构和安全企业的空前重视。流量分析、EDR、蜜罐、白名单等专业监测与防护技术被防守队广泛采用。攻击难度的加大也迫使攻击队全面升级,诸如0day漏洞攻击、1day漏洞攻击、身份仿冒、钓鱼WiFi、鱼叉邮件、水坑攻击等高级攻击手法,在实战攻防演练中均已不再罕见,攻防演习与网络实战的水平更加接近。 如何更好地参与网络实战攻防演习?如何更好地借助实战攻防演习提升自身的安全能力?这已经成为大型政企机构运营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作为国内前沿的网络安全企业,奇安信集团已成为全国各类网络实战攻防演习的主力军。奇安信集团安服团队结合200余次实战攻防演习经验,总结编撰了这套实战攻防演习系列丛书,分别从红队视角、蓝队视角和紫队视角,来解读网络实战攻防演习的要领,以及如何结合演习提升政企机构的安全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实战攻防演习中的红方与蓝方对抗实际上是沿用了军事演习的概念和方法,一般来说,红方与蓝方分别代表攻击方与防守方。不过,红方和蓝方的名词定义尚无严格的规定,也有一些实际的攻防演习,将蓝队设为攻击队、将红队设为防守队。在本系列丛书中,我们依据绝大多数网络安全工作者的习惯,统一将攻击队命名为红队,将防守队命名为蓝队,而紫队则代表组织演练的机构。 《红队视角下的防御体系突破》是本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本书希望通过归纳总结红队常用的攻击策略和攻击战术,帮助政企机构理解攻方思维,以便提升演习水平,构筑更有效的安全防御体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目 录 第一章 什么是红队 ................................................................... 1 第二章 红队三板斧——攻击的三个阶段 ................................. 3 一、 第一阶段:情报收集 ............................................................... 3 二、 第二阶段:建立据点 ............................................................... 3 三、 第三阶段:横向移动 ............................................................... 4 第三章 红队也套路——常用的攻击战术 ................................. 6 一、 利用弱口令获得权限 ............................................................... 6 二、 利用社工来进入内网 ............................................................... 7 三、 利用旁路攻击实施渗透 ........................................................... 8 四、 秘密渗透与多点潜伏 ............................................................... 9 第四章 红队三十六计——经典攻击实例 ............................... 11 一、 浑水摸鱼——社工钓鱼突破系统 ......................................... 11 二、 声东击西——混淆流量躲避侦察 ......................................... 12 三、 李代桃僵——旁路攻击搞定目标 ......................................... 14 四、 顺手牵羊——巧妙种马实施控制 ......................................... 15 五、 暗渡陈仓——迂回渗透取得突破 ......................................... 16 第五章 红队眼中的防守弱点 .................................................. 19 一、 资产混乱、隔离策略不严格 ................................................. 19 二、 通用中间件未修复漏洞较多 ................................................. 19 三、 边界设备成为进入内网的缺口 ............................................. 19 四、 内网管理设备成扩大战果突破点 ......................................... 20 附录 奇安信红队能力及攻防实践 ............................................. 21 1 第一章 什么是红队 红队,一般是指网络实战攻防演习中的攻击一方。 红队一般会针对目标系统、人员、软件、硬件和设备同时执行的多角度、混合、对抗性的模拟攻击;通过实现系统提权、控制业务、获取数据等目标,来发现系统、技术、人员和基础架构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或薄弱环节。 红队人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脑黑客。因为黑客往往以攻破系统,获取利益为目标;而红队则是以发现系统薄弱环节,提升系统安全性为目标。此外,对于一般的黑客来说,只要发现某一种攻击方法可以有效地达成目标,通常就没有必要再去尝试其他的攻击方法和途径;但红队的目标则是要尽可能地找出系统中存在的所有安全问题,因此往往会穷尽已知的“所有”方法来完成攻击。换句话说,红队人员需要的是全面的攻防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两招很牛的黑客技术。 红队的工作也与业界熟知的渗透测试有所区别。渗透测试通常是按照规范技术流程对目标系统进行的安全性测试;而红队攻击一般只限定攻击范围和攻击时段,对具体的攻击方法则没有太多限制。渗透测试过程一般只要验证漏洞的存在即可,而红队攻击则要求实际获取系统权限或系统数据。此外,渗透测试一般都会明确要求禁止使用社工手段(通过对人的诱导、欺骗等方法完成攻击),而红队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社工手段。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虽然实战攻防演习过程中通常不会严格限定红队的攻击手法,但所有技术的使用,目标的达成,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在演习实践中,红队通常会以3人为一个战斗小组,1人为 组长。组长通常是红队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人,需要较强的组织意识、应变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而2名组员则往往需要各有所长,具备边界突破、横向移动(利用一台受控设备攻击其他相邻设备)、情报收集或武器制作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专长。 红队工作对其成员的能力要求往往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红队成员不仅要会熟练使用各种黑客工具、分析工具,还要熟知目标系统及其安全配置,并具备一定的代码开发能力,以便应对特殊问题。 3 第二章 红队三板斧——攻击的三个阶段 红队的攻击并非是天马行空的撞大运,而是一个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作战过程。一般来说,红队的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情报收集、建立据点和横向移动。我们也常将这个三个阶段称为红队工作的“三板斧”。 一、 第一阶段:情报收集 当红队专家接到目标任务后,并不会像渗透测试那样在简单收集数据后直接去尝试各种常见漏洞,而是先去做情报侦察和信息收集工作。收集的内容包括组织架构、IT资产、敏感信息泄露、供应商信息等各个方面。组织架构包括单位部门划分、人员信息、工作职能、下属单位等;IT资产包括域名、IP地址、C段、开放端口、运行服务、WEB中间件、WEB应用、移动应用、网络架构等;敏感信息泄露包括代码泄露、文档信息泄露、邮箱信息泄露、历史漏洞泄露信息等方面;供应商信息包括相关合同、系统、软件、硬件、代码、服务、人员等相关信息。 掌握了目标企业相关人员信息和组织架构,可以快速定位关键人物以便实施鱼叉攻击,或确定内网横纵向渗透路径;而收集了IT资产信息,可以为漏洞发现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掌握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相关信息,可为有针对性开展供应链攻击提供素材。而究竟是要社工钓鱼,还是直接利用漏洞攻击,抑或是从供应链下手,一般取决于哪块是安全防护的薄弱环节,以及红队对攻击路径的选择。 二、 第二阶段:建立据点 在找到薄弱环节后,红队专家会尝试利用漏洞或社工等方法去获取外网系统控制权限,一般称之为“打点”或撕口子。在这 个过程中,红队专家会尝试绕过WAF、IPS、杀毒软件等防护设备或软件,用最少的流量、最小的动作去实现漏洞利用。 通过撕开的口子,寻找和内网联通的通道,再进一步进行深入渗透,这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一般称之为纵向渗透,如果没有找到内外联通的DMZ区(Demilitarized Zone,隔离区),红队专家会继续撕口子,直到找到接入内网的点为止。 当红队专家找到合适的口子后,便可以把这个点作为从外网进入内网的根据地。通过frp、ewsocks、reGeorg等工具在这个点上建立隧道,形成从外网到内网的跳板,将它作为实施内网渗透的坚实据点。 若权限不足以建立跳板,红队专家通常会利用系统、程序或服务漏洞进行提权操作,以获得更高权限;若据点是非稳定的PC机,则会进行持久化操作,保证PC机重启后,据点依然可以在线。 三、 第三阶段:横向移动 进入内网后,红队专家一般会在本机以及内部网络开展进一步信息收集和情报刺探工作。包括收集当前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进程列表、命令执行历史记录、数据库信息、当前用户信息、管理员登录信息、总结密码规律、补丁更新频率等信息;同时对内网的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的IP、主机名、开放端口、开放服务、开放应用等情况进行情报刺探。再利用内网计算机、服务器不及时修复漏洞、不做安全防护、同口令等弱点来进行横向渗透扩大战果。 对于含有域的内网,红队专家会在扩大战果的同时去寻找域管理员登录的蛛丝马迹。一旦发现某台服务器有域管理员登录,就可以利用Mimikatz等工具去尝试获得登录账号密码明文,或 5 者Hashdump工具去导出NTLM哈希,继而实现对域控服务器的渗透控制。 在内网漫游过程中,红队专家会重点关注邮件服务器权限、OA系统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