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上市险企2023年11月保费数据点评:人身险单月保费增速回暖,关注24年“开门红”表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上市险企2023年11月保费数据点评:人身险单月保费增速回暖,关注24年“开门红”表现

金融2023-12-17王一峰光大证券c***
上市险企2023年11月保费数据点评:人身险单月保费增速回暖,关注24年“开门红”表现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3年12月16日 行业研究 人身险单月保费增速回暖,关注24年“开门红”表现 ——上市险企2023年11月保费数据点评 非银行金融 增持(维持) 作者 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010-57378038 wangyf@ebscn.com 联系人:黄怡婷 huangyiting@ebscn.com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10月负债端承压态势延续,年末有望回暖——上市险企2023年10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11-17) 预计Q4新单销售压力仍存,关注2024年“开门红”进展——上市险企2023年9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10-18) 预定利率下调后人身险保费增速面临短期调整压力——上市险企2023年8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9-14) 人身险保费表现分化,财产险受非车业务拖累——上市险企2023年7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8-15) 预定利率切换在即,6月人身险保费同比高增——上市险企2023年6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7-15) 人身险保费增长提速,复苏态势持续向好——上市险企2023年5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6-15) 负债端复苏叠加“中特估”催化,行情有望持续演绎——上市险企2023年4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5-16) 人身险拐点基本确立,财产险景气度有望延续——上市险企2023年3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4-18) 人身险行业边际改善,财产险保费同比高增——上市险企2023年2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3-16) “开门红”表现分化,人身险行业有望迎来筑底回升——上市险企2023年1月保费数据点评(2023-02-19) 事件: 近日,上市险企陆续公布2023年1-11月保费收入数据,分别为: 1)人身险:中国人寿6146亿,同比+3.9%;中国平安4647亿,同比+6.4%;中国太保2240亿,同比+4.4%;新华保险1597亿,同比+1.9%;中国人保1405亿,同比+9.2%。 2)财产险:平安财险2736亿,同比+1.4%;太保财险1748亿,同比+11.8%;人保财险4727亿,同比+6.8%。 点评: 人身险:1-11月累计保费增速进一步放缓,但单月保费增速整体有所回暖。2023年1-11月上市险企人身险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中国人保(+9.2%)>中国平安(+6.4%)>中国太保(+4.4%)>中国人寿(+3.9%)>新华保险(+1.9%),增速分别较上月下滑0.4pct、0.2pct、1.3pct、0.2pct、0.7pct,主要受预定利率切换和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严监管的持续影响;从单月看,除新华以外,各险企保费增速环比上月有所回暖,分别为中国平安(+2.5%)>中国人寿(-1.2%)>中国人保(-2.7%)>新华保险(-12.2%)>中国太保(-19.0%),增速分别较上月变动+2.6pct、+5.2pct、+5.5pct、-1.6pct、+6.2pct,预计主要得益于监管引导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背景下各险企更注重常态化经营。 从新业务来看,人保寿险11月单月期交新单同比下滑16.3%。2023年1-11月人保寿险期交新单同比增长35.5%至242亿,增幅较上月下滑1.4pct,其中11月单月同比下滑16.3%至3.9亿,降幅较上月收窄64.3pct,带动11月人保寿险长险新单同比下滑14.6%至8.4亿,降幅较上月收窄42.4pct。 展望后续,持续旺盛的储蓄需求有望推动24年“开门红”超预期。8月以来,受预定利率下调及银保产品切换影响,新单销售持续疲软,但在居民储蓄意愿持续高企、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易受债市扰动进而产生持有期亏损情况,以及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背景下,预计3.0%预定利率下储蓄型保险产品仍然具备一定竞争力,叠加各险企持续夯实队伍基础、推动绩优人力发展、提升队伍整体蓄客及展业能力,2024年“开门红”表现有望超预期。 财产险:11月单月保费增速表现分化,预计主要受非车业务节奏不同影响。2023年1-11月上市险企财产险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太保财险(+11.8%)>人保财险(+6.8%)>平安财险(+1.4%),持续稳健增长;从11月单月看,同比增速分别为太保财险(+12.1%)>人保财险(+1.1%)>平安财险(+0.3%),增速较上月分别变动+1.8pct、-2.6pct、+0.8pct,表现分化预计主要受非车业务节奏不同影响。其中,11月单月人保车险保费同比增长5.4%至247亿,增速较上月下滑0.9pct,但整体表现依然稳健;非车险保费同比下滑9.8%至82亿,增速较上月进一步下滑6.4pct,主要受意健险(同比-16.5%,增速较上月-6.6pct)及责任险(同比-16.5%,增速较上月-43.1pct)拖累。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非银行金融 展望后续,年底“翘尾效应”下,预计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且部分年末未交付订单对明年年初汽车销量也将形成较好支撑,进而推动车险保费增速持续向好;非车险业务也有望受益于政策推动及经济逐步修复保持较好增长水平,推动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随着大灾风险减弱及各险企持续压降车险费用成本、出清非车险高风险存量业务,COR将迎来改善。 投资建议:尽管预定利率切换以及销售渠道和产品端的严监管使得行业负债端持续疲软,但受益于前期优异表现对全年销售业绩形成的良好支撑,预计23年全年NBV维持较好正增态势;24年负债端也有望受益于持续高企的储蓄意愿、代理人队伍质态改善以及银保业务“量”稳“价”升,实现NBV正增长。同时资产端随着地产等潜在风险因素逐步化解、长端利率企稳以及权益市场回暖,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上修。推荐长航转型不断深化、队伍质态持续提升的中国太保(A+H),以及经营策略稳健、资产端弹性较大的寿险龙头中国人寿(A+H)。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利率超预期下行。 表1:2023年1-11月主要上市险企保费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注:非车险包含意外健康险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非银行金融 图1:主要上市险企寿险业务累计保费增速 图2:主要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单月保费增速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图3:主要上市险企财险业务累计保费增速 图4:主要上市险企财险业务单月保费增速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中庚基金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评级 说明 行 业 及 公 司 评 级 买入 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增持 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中性 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 减持 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卖出 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无评级 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基准指数说明: A股市场基准为沪深300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或标普500指数。 分析、估值方法的局限性说明 本报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本报告采用的各种估值方法及模型均有其局限性,估值结果不保证所涉及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负责准备以及撰写本报告的所有研究人员在此保证,本研究报告中任何关于发行商或证券所发表的观点均如实反映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研究人员获取报酬的评判因素包括研究的质量和准确性、客户反馈、竞争性因素以及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收益。所有研究人员保证他们报酬的任何一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具体的推荐意见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法律主体声明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负责本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港澳台)的分销。本报告署名分析师所持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编号已披露在报告首页。 中国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Everbright Securities(UK) Company Limited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关联机构。 特别声明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的核心金融服务平台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本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本公司经营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此外,本公司还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期货、基金管理以及香港证券业务。 本报告由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获得的我们相信为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我们所获得的原始信息以及报告所载信息之准确性和完整性。光大证券研究所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 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发布时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不予通知。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信息、建议及预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可能会向客户提供与本报告中观点不同的口头或书面评论或交易策略。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板块可能会独立做出与本报告的意见或建议不相一致的投资决策。本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存在的风险,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建议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抉择。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的公司所发行证券的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正在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本公司及本公司附属机构就报告内容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勿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信赖依据。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分发,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本报告的版权仅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进行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光大证券研究所 上海 北京 深圳 静安区南京西路1266号 恒隆广场1期办公楼48层 西城区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