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河]: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阿尔茨海默病关注度提升,早期诊断及干预市场空间广阔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阿尔茨海默病关注度提升,早期诊断及干预市场空间广阔

医药生物2023-11-26程培 孙怡 孟熙中国银河向***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阿尔茨海默病关注度提升,早期诊断及干预市场空间广阔

www.chinastock.com.cn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Table_Header] 行业深度报告●医药生物 2023年11月26日 [Table_Title] 阿尔茨海默病关注度提升,早期诊断及干预市场空间广阔 核心观点: [Table_Summary]  阿尔茨海默病基数庞大,早期干预相关市场空间广阔。阿尔茨海默病为临床最常见神经认知障碍,202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该群体认知障碍患病率约为6.04%,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比约60-80%,对应患者人数1,000-1,400万人,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呈逐年增长态势。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轻度认知障碍前期(preMCI)/前临床期(preclinical-AD);②轻度认知障碍期(MCI);③痴呆期(AD)。晚期阿尔茨海默病往往难以逆转,早期(MCI期及以前)为临床发现及干预的关键时期。  AD发病机制复杂,海外新药带来新治疗契机。AD发病机制主要包括Aβ异常沉积、Tau蛋白磷酸化、胆碱能损伤等假说,海外新药主要为Aβ类药物。①Lecanemab(仑卡奈单抗):由渤健和卫材联合开发,能够高亲和力结合可溶性Aβ原纤维,阻止Aβ沉积,同时延缓Tau病理过程,III期数据显示,受试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减少27%,并在18个月内将Aβ沉积水平降低约70%。2023年7月获得FDA完全审批通过,国内有望在Q4获批上市。②Donanemab(多纳奈单抗):由礼来开发,旨在特异性结合Aβ沉积,从而促进其清除,III期数据显示,早期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35.1%,全部人群中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22.3%,目前国内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FDA上市申请反馈预计年底获得。纵观国内临床期AD新药共有34款,处于III期及以后的产品以进口为主,国产新药中,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处于1b临床的的Aβ单抗,先声药业QPCT小分子(海外已进入IIb)等。  AD新药获批带动上游诊断行业,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AD诊断主要手段包括:1)认知评估:重要早期判别手段,但主观性相对较强;2)神经影像学:主要技术手段包括CT、MRl、1H-MRS、PET-CT、SPECT-CT等,可用于区分痴呆类型及辅助评估AD病程。3)体外诊断:血液和脑脊液体外诊断主要样本(可靠测量生物标志物主要是Aβ/P-Tau/NfL/GFAP),但分别面临难采样、丰度低问题,质谱法/单分子免疫检测或为更优解,目前高端诊断试剂市场格局良好。神经影像学产业链主要包括设备及显像剂,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较大。此外,在AD体外诊断产品及服务有所布局的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 投资建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数庞大,对应治疗及诊断市场空间广阔,近期FDA新药获批引起较大关注,国内新药及诊断试剂研发及获批亦有望加速落地,建议关注AD相关产业链:1)诊断服务: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2)创新药:恒瑞医药、先声药业等;3)影像及体外诊断:东诚药业、亚辉龙、热景生物、诺唯赞等。 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价格下降的风险、政策不确定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Table_IndustryName] 医药生物 [Table_InvestRank] 推荐 (维持) 分析师 [Table_Authors] 程培 :021-20257805 :chengpei_yj@chinastock.com.cn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100001 研究助理:孙怡、孟熙 [Table_IndustryData] 行业数据 2023-11-26 [Table_Chart]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相关研究 [Table_Research] -25%-20%-15%-10%-5%0%5%10%15%11/2102/0104/1406/2509/0511/16医药生物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2 [Table_ReportTypeIndex] 行业深度报告 目 录 一、阿尔茨海默病为重大慢病,相关诊疗市场前景广阔 ............................................................................................... 3 (一)隐袭渐进型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3 (二)发病病程通常较长,早期干预为有效防治手段.............................................................................................................. 7 二、海外新药获批,带来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契机 ....................................................................................................... 9 (一)Lecanemab有望年内国内获批,皮下注射市场需求扩容 .............................................................................................. 9 (二)Donanemab促进Aβ蛋白沉积清除,有望年底FDA获批 ...........................................................................................13 三、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研发进度............................................................................................................................. 16 四、药物获批驱动AD诊断需求,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 18 (一)技术进步推动检验手段升级,AD诊断由主观评估迈向精准检测 ............................................................................18 (二)神经影像学:高端影像技术辅助区分及评估AD病程 ................................................................................................20 (三)体外诊断:生物标志物精准检测标准较高,高端诊断试剂市场格局良好 ..............................................................24 (四)主要上市公司及相关诊断产品 .........................................................................................................................................26 五、投资建议 .................................................................................................................................................................... 28 六、风险提示 .................................................................................................................................................................... 29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3 [Table_ReportTypeIndex] 行业深度报告 一、阿尔茨海默病为重大慢病,相关诊疗市场前景广阔 (一)隐袭渐进型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阿尔茨海默病(AD)为临床最常见神经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阿尔茨海默病往往起病较为隐匿,并具有渐进不可逆性,老年群体普遍患病率高且无法治愈。该病病症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和进行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使得智能下降、性格行为模式改变,进而自理能力减退,日常生活严重受到严重影响,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甚至全身性衰竭,显著影响患者预期寿命。 在主要痴呆症分型中,阿尔茨海默病(AD)为主要变性病性痴呆(占比50%-70%),血管性痴呆(VD)为主要非变性病性痴呆(占比15%-20%)。从疾病特征差异来看,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多见于女性,病程持续进行,自觉症状较少且伴随全面性痴呆、人格崩溃、精神行为异常,CR/MRI下可见脑萎缩,PET/SPECT可见颞、顶叶对称性血流低下。 表1:痴呆症分型及占比 分型 占比 变性病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D) 50%-70% 路易体痴呆病(DLB) 5%-10% 额颞叶痴呆(FTD) 5%-10% 帕金森病痴呆(PDD) 3.6% 非变性病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D) 15%-20%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及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感染、肿瘤、中毒和代谢性疾病等)的痴呆 5%-6.4% 资料来源: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写作组《2018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表2: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性别 女性多见 男性多见 病程 持续进行性 波动性 自觉症状 少 常见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 认知症状 全面性痴呆、人格崩溃 斑片性损害,人格相对保留 伴随症状 精神行为异常 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CT/MRI 脑萎缩 脑梗死灶或出血灶 PET/SPECT 颞、顶叶对称性血流低下 局限性、非对称性强血流低下 资料来源:广医二院神经变性病与认知障碍专科主任/认知中心副主任 刘军《拒绝阿尔茨海默症》,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庞大,长期护理及合并症治疗引起较重社会负担。202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该群体认知障碍患病率约为6.04%,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比约60-80%,对应患者人数1,000-1,400万人,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呈逐年增长态势,目前老年痴呆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因素,预计至2050年60岁以上患病人群将超3,000万人,达到现有规模的两倍。据宣武医院贾建平医生等于2017年发表的论文,其测算到2015年我国每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均需消耗12.25万元人民币费用,按照当时875万名AD患者,对应当年该病患者所需社会经济总成本就已达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预计2050年或将达1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4 [Table_ReportTypeIndex] 行业深度报告 图1: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